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发布时间:2013-11-19点击量:881

  我国核电厂应急组织由核电厂应急指挥部及其领导的应急响应组组成。 应急总指挥由核电厂厂长(总经理)担任,第一副厂长、运行负责人等作为替补人员。应急总指挥的职责是全面负责应急状态下厂区的一切应急响应活动和应急计划里规定的核电厂应当在场外执行的任务。

 应急运行指挥由主管核电厂生产运行的副厂长(副总经理)担任,其首要任务是全面负责核电厂的运行、评价并向应急总指挥报告核电厂的安全状态,在应急指挥部启动之前代行应急总指挥的职权。 技术后援指挥由主管核电厂工艺技术副厂长(副总经理)担任,负责向应急总指挥和运行指挥提供运行控制、补救措施、防护措施、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3.7 应急预案的组成 应急预案的具体组成主要包括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特殊危险应急程序等内容。

 3.7.1 准备程序 准备程序是整个应急预案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论述针对事故应急行动所需采取的应急准备,包含若干子程序。

 3.7.1.1 评审程序 (1)横向回顾(2)纵向回顾

 3.7.1.2 明确应急责任程序 该程序对事故应急者的职责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A 总指挥-来自应急指挥中心 B 事故现场指挥者-来自事故现场指挥中心 C 公共关系代表-来自媒体中心 D 支持人员-来自技术支持机构,包括安全人员、环境工作者、医疗人员等 E 信息管理人员-来自信息管理部门

 3.7.1.3 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评价程序 A 应急资源 (1)应急人员 (2)应急设备,分为现场应急设备和场外应急设备 B 应急能力 (1)内部应急能力 (2)外部应急能力

 3.7.1.4 培训程序 培训的效果好坏是整个应急预案能否成功得到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必须包括: (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2)个人防护措施 (3)对潜在事故的辨识 (4)事故报警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3.7.1.5 训练与演习程序 训练与演习的主要目的包括: (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2)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性 (3)测试现有紧急装置、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 (4)提高与现场外的事故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5)通过训练来判别和改正预案和程序中的缺陷 要实际开展应急演习,必须做好下列准备: (1)制定完整的演习计划 (2)做好演习中所有管理部门的准备工作 (3)现场外的应急队员与应急部门的准备

 3.7.2 基本应急程序

 3.7.2.1 报警程序 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的过程中,任何人员都有可能发现事故或险情,此时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向有关部门报警,提供事故的所有信息,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适当的应急行动。 在具体执行报警操作时,应该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决定报警的接受对象即通告范围。

 3.7.2.2 通讯程序 通讯程序描述在应急中可能使用的通讯系统,以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机构之间保持联系,程序中应考虑下列通讯联系: (1)应急队员之间 (2)事故指挥者与应急队员之间 (3)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4)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 (5)应急指挥机构与伤员家庭之间 (6)应急指挥机构与顾客之间 (7)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

 3.7.2.3 疏散程序 疏散程序主要内容是从事故影响区域内疏散的必要行动。 疏散程序应该说明疏散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确定由谁决定疏散范围,还应告知给被疏散人员疏散区域所使用的标识与具体的疏散路线,在疏散程序中还应针对受伤人员的疏散制定特殊的保护程序。 该程序的补充包括提供事故现场区域的路线地图、危险区的标注、可供人员休息或隐蔽的掩体。

 3.7.2.4 交通管制程序 交通管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 警戒B 约定的交通管制C 快速交通管制

 3.7.2.5 恢复程序 当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以后,应该开展的最紧迫的工作是使事故中一切被破坏或耽搁的人、物和事得到恢复,进入正常运作状态。恢复所需时间的长短一般取决于: (1)受损程度 (2)人员、资源、财力的约束程度 (3)有关法规的要求 (4)气象条件和地形地势等其他因素

 3.7.3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是主要针对具体事故以及特殊条件下的事故应急而制定的指导程序。其具体的程序内容根据不同的事故情况而定,通常除了包括基本应急程序的行动内容以外还应该包括特殊事故的特殊应急行动内容。 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企业常发生的事故是,危险品的泄漏及其引发的火灾、爆炸等,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会遭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3.7.3.1 危险品泄漏

 3.7.3.2 火灾

 3.7.3.3 台风

 3.7.3.4 洪水 3.1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 通常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步骤如下: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估 (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 (4)评价能力与资源 (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 (6)选择合适类型的应急计划方案 (7)编制各级应急计划 3.2 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 预案编制小组代表来自以下部门:(1)安全(2)环保(3)操作和生产(4)保卫(5)工程(6)技术服务(7)维修保养(8)医疗(9)环境(10)人事 此外,小组成员也可以包括来自地方政府社区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

 3.2.1 资料收集和初始评估 编制小组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制定预案的必要信息并进行初始评估,包括: (1)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企业安全记录、事故情况 (3)国内外同类企业事故资料 (4)地理、环境、气象资料 (5)相关企业的应急预案等 初期,编制小组的工作可以分为三部分: (1)危险辨识、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 (2)明确人员和职能 (3)明确需要的资源

 3.2.2 应急反应能力分析

 3.2.3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注意事项 预案的主要部分是整体反应策略和应急行动,还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随时变化的实际紧急情况。 预案应包括至少六个应急反应要素: (1)应急资源的有效性 (2)事故评估程序 (3)指挥、协调和反应组织的结构 (4)通报和通讯联络程序 (5)应急反应行动 (6)培训、演习和预案保持

 3.3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所有应急预案都是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3.3.1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风险评价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资料收集 (2)危险危害音速辨识与分析 (3)风险分级 (4)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

 3.3.2 危险辨识方法

 3.3.2.1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A 厂址及环境条件 B 厂区平面布局 C 建(构)筑物 D 生产工艺过程 E 生产设备、装置

 3.3.2.2 危险辨识方法 危险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工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 A 材料性质分析 B 生产工艺和条件 C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D 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

 3.3.3 重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辨识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

 3.3.4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 (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3.3.5 危险辨识结果

 3.3.6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已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常用的危险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和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等几大类。

 3.3.6.1 定性评价方法

 3.3.6.2 指数评价方法

 3.3.6.3 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3.3.6.4 风险评价软件

 3.4 人员和职员的确定 正确实施应急预案必须要明确职责,特别是什么时候由谁来指挥。编制小组可根据企业正常生产管理系统职位来分配紧急时的任务,这样能减少培训以保证紧急时正确指挥 编制小组应该认真审查领导的能力和在休假时的指挥系统,要保证负责人员经过良好培训,能够在更高级指挥人员到来之前应对局势。 最常见的紧急时刻实施的重要应急功能: (1)通讯和外部关系联络,包括媒体(2)消防与营救(3)物质泄漏控制(4)工艺和公用设施(5)工程措施(6)环境状况(7)医疗救护(8)安全保障(9)后勤保障(10)行政管理

 3.5 应急资源的评估 本阶段,编制小组要评价企业在紧急情况下所具有的资源和控制紧急事故的人员。 报警要求有良好的系统。 应急时使用的通讯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时所需要的设备类型。

 3.6 应急反应组织的建立 应急预案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应急反应组织,能在紧急时刻,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部署完毕。

 3.6.1 最初反应组织 最初协调应急行动的责任一般由当班经理负责。最初阶段,当班经理要临时担任企业应急总指挥的功能。职责分配要预先明确,而不是等到紧急时刻再开始。

 3.6.2 全体应急反应组织

 3.6.3 企业应急总指挥 企业应急总指挥的职责为: (1)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 (2)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3)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4)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5)保证现场和企业外人员安全 (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反应组织 企业应急总指挥的职能可由企业总经理担任,企业应急总指挥的主要功能是总体指挥,大量实际反应和协调任务主要由负责生产或安全的副总指挥执行,因为他更具有技术、经验和更熟悉应急反应操作。 企业应急总指挥是分配给企业组织内的工作职位,而不是某个人。 所有应急职位特别是企业应急总指挥应该有代理人,以免企业总经理或其他领导不在现场时代替履行职责。

 3.6.4 反应操作副总指挥 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1)协助企业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向企业应急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 (3)保持与现场操作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3.6.5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是在直接事故现场最高级的应急反应组织指挥,主要职责是: (1)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2)现场事故评估 (3)保证企业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4)控制紧急情况 (5)现场应急行动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协调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