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发布时间:2013-11-19点击量:788

 1.1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发生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的实施救援,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基本要求是: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 《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特别强调了对重大危险源、使用有毒物品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可将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五种级别: Ⅰ级(企业级)应急预案 Ⅱ级(县、市/社区级)应急预案 Ⅲ级(地区/市级)应急预案 Ⅳ级(省级)应急预案 Ⅴ级(国家级)应急预案

 1.3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及基本要素

 1.3.1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 根据事故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应急预案可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

 (2)应急响应预案

 (3)互助应急预案

 (4)应急管理预案

 1.3.2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

 (6)保护措施程序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9)培训与演练

 (10)应急预案的维护

 1.4 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1.4.1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

 (1)一级文件-总预案

 (2)二级文件-程序

 (3)三级文件-说明书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1.4.2 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程序文件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包括:

 (1)预案概况

 (2)预防程序

 (3)准备程序

 (4)基本应急程序

 (5)专项应急程序

 (6)恢复程序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