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应急救援行动

发布时间:2013-11-19点击量:782

 4.1 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

 4.1.1 事故发生区 事故现场、企业或社区负责人或安全主管部门应采取以下行动:(1)掌握情况(2)报告与通报(3)组织抢救与抢险

 4.1.2 事故发生区的附近地区 (1)交通民警 (2)社区或街道(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

 4.1.3 应急指挥中心(部) (1)值班员的行动 (2)指挥组的行动 (3)其他有关组织的行动

 4.2 事故评估程序 不论是谁,只要发现危险的异常现象,第一反应人就要开始启动应急。对事故分级有几种方法,不同的人判断相同事故会产生不同的分级。为了消除紧急状况下产生的混乱,应参考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事故分级指南。 大多工业企业采用三级分类系统: 一级-预警,是最低应急级别 二级-现场应急,是中间应急级别 三级-全体应急,是最严重的紧急情况 核工业应急标准有更加详细的分级: (1)应急待命(2)厂房应急 (3)场区应急(4)总体应急

 4.3 通告和通讯联络程序 通讯联络对于有效的协调不同应急组织的应急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4.3.1 报警

 4.3.2 通知企业人员

 4.3.3 通知外部机构

 4.3.4 建立与保持企业内的通讯联络

 4.3.5 建立和保持与外部组织的通讯联络

 4.3.6 向公众通报应急情况

 4.3.7 向媒体通报应急信息

 4.4 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

 4.4.1 初始评估 初始评估应描述最初应急者在事故发生后几分钟里观察到的现场情况,包括事故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外界援助。 处理危险物质泄漏引发的事故的关键是确定事故物质。

 4.4.2 危险物质的探测 危险物质的探测实际上是对事故及事故起因的探测,需要探测和了解的情况包括: (1)所涉及物质的类型和特性 (2)泄漏、反应、燃烧的数量 (3)密闭系统的状况 (4)控制系统的控制水平和转换、处理、中和的能力

 4.4.3 建立现场工作区域 对危险物质事故要设立三类工作区域: (1)危险区域(2)缓冲区域(3)安全区域 4.4.4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在这个区域中,要考虑:(1)人员接触(2)对事故现场内重要系统的考虑(3)对环境的考虑(4)财产(5)现场外的财产(6)应急人员的工作区域

 4.4.5 防护行动

 4.4.5.1 搜寻和营救行动 进行营救行动的人员应该穿戴防护服,营救人员应成对工作,配备自持式呼吸器。

 4.4.5.2 人员查点和集合区

 4.4.5.3 疏散 人员应该横向穿过泄漏区域下风以减少在危险区的暴露时间。

 4.4.5.4 现场安全避难 当毒物泄漏时,一般有两类保护人员的方法:疏散或安全避难

 4.4.5.5 企业外疏散和安全避难迅速有效的对公众通报是十分重要的。

 4.4.6 应急救援行动的优先原则 (1)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 (2)防止事故扩展优先 (3)保护环境优先

 4.4.7 应急救援行动的支援

 4.4.7.1 医疗救治

 4.4.7.2 临时区行动

 4.4.7.3 互助与协调外部机构行动

 4.4.7.4 值勤和社会服务

 4.4.7.5 恢复和重新进入

 4.5 核电站应急行动

 4.5.1 通知与应急组织的启动

 4.5.2 应急通讯

 4.5.3 事故后果评价

 4.5.4 防护行动

 4.5.5 补救行动

 4.5.6 应急照射控制

 4.5.7 污染控制和医学救护

 4.5.8 应急状态的终止

 4.5.9 核电厂应急设施 包括应急控制中心、后备应急控制中心、主控制室、备用控制室或第二控制室、技术支援中心、应急通信中心、应急监测中心、应急后果评价中心

 4.6 应急设备与资源

 4.6.1 基本装备(1)通讯装备(2)交通工具(3)照明装备 (4)防护装备 4.6.2 专用装备 (1)消防设备 (2)危险物质泄漏控制设备 (3)个人防护设备 (4)通讯联络设备 (5)医疗支持设备 (6)应急电力设备 (7)资料 (8)重型设备

 4.6.3 现场地图和图表 应急信息图表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在发生事故时地图能提供出主要的现场特征,将有利于应急者识别潜在的后果。 现场经常会有变化,把它们变化的数据标到地图上是很重要的,定期的更新将确保地图的信息的质量,确保应急者有最新的地图版本。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