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管理培训第一章(概论)

发布时间:2013-11-19点击量:949

  1.1 事故应急管理简介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部分往往是重叠的,但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预防就是从应急管理的角度,防止紧急事件或事故的发生,避免应急行动。 预备又称准备,是在应急发生前进行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建立应急管理能力。 响应又称反应,是在事故发生之前以及事故期间和事故后立即采取的行动。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最起码的服务,然后继续努力,使该地区恢复到正常状态。

 1.2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培训和演习;应急救援行动;现场清除与净化;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1.2.1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包括五个方面:

 (1)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

 (2)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

 (3)支持保障机构-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保障;

 (4)媒体机构-安排媒体报道、采访、新闻发布会;

 (5)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

 1.2.2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又称应急计划。用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乃至高速的应急行动。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准备; 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 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 制定训练和演习计划; 制定专项应急计划; 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 1.2.3 应急训练和演习 训练和演习可以看作是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通过培训和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得以实施和贯彻,主要目标是:

 (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2)测试紧急装置、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

 (3)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4)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

 (5)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1.2.4 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行动需要以下资源的支持和保障:人力资源;物资与装备;个人防护装备。 首要的应急行动是确定现场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现场初始评估;危险物质的探测;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行动的优先原则;增援梯队。

 1.2.5 事故现场的清洁与净化 对现场中接触污染的员工和应急队员必须进行清洁净化,设备清洁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还要考虑伤害和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

 1.2.6 事故后的恢复 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对系统进行的恢复活动主要包括:现场警戒和安全;清洁;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对破损失的评估;保险的索赔;事故调查;重建。

 1.3 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 应急救援系统为顺利完成救援任务,首先应明确系统的结构体系。 前面已经论述了各机构在应急救援系统中的职责和功能。当事故发生时,系统进入有效的整体运作状态,完成整个应急救援任务,实现减轻事故后果的目的。

 1.4 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与基本程序 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主要是抓好组织机构、人员、装备三落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使救援的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多种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为有序实施事故救援,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网络体系。网络体系应包括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体系,各救援部门的通讯网络,以及与上级救援部门的联系网络。除此之外,还应与本区域的公安、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建立起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

 1.5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