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解救技巧(现场处理篇)夜间救援

发布时间:2016-05-06点击量:1876

夜间的救援行动受到的因素的影响比白天的多,但是我们现在可以考虑其中两点:能见度降低和低温降低。

能见度降低

这种差异将大大影响在相同空间内和现场安全的要求下进行作业的效果。能见度下降会让首次评估变得困难和耗时。确定危险和降低风险也不容易。例如,确定车辆使用的燃油类型,确定伤者位置,对车辆进行稳定,以及玻璃处理,这些都变得困难。确定和处理伤口也变得不容易。

气温下降

一般而言,夜间的气温会下降。但是,这不是单纯的昼夜温差的区别而已,救援人员和伤者在这种情况更容易身体温度迅速下降。在发生这种情况之前,车内人员在车厢内相对比较温暖和舒适。一旦救援行动开始,伤者将暴露在车外的低温环境中,身体热量会快速消耗。这是由于车厢温度慢慢失去控制,更严重的是,伤者的衣着通常并不适合身处户外低温环境。

从医疗情况的角度看,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更严重来说,体温下降加上创伤将使情况异常危险,特别是当伤者存在内出血或外出血时。

那么,可以做什么呢?让行动简单明了这种情况的体温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暴露面积和时间救援行动必须始终坚持最快,最安全原则。

我们可以减少伤者暴露在环境中的面积吗?

标准的救援过程意味着我们总要让伤者暴露在环境中,因此我们需要思考:

1车辆位置-车辆位置是否可以挡风呢(在不影响救援人员的安全情况下)?

2保温物品的使用,如毯子等。

在指定救援计划时,要把暴露情况考虑在内。例如,如果最终确定救援计划时从车顶进行解救,那么考虑做出个车顶翻门。切口的位置应到位让车顶可以在最后时刻,即在救援之前进行翻转。这样可以减少伤者暴露在环境中的时间。

夜间训练

一旦理论研究完成,安排一场实际的夜间训练行动。需要记住的是任何训练中基本原则是安全原则。因此在进行救援过程的每个阶段时,要注意会发生的实际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得到解决方案。

实际训练并不少见。有时候我们会忽略一些基本因素和细微的差别,而这些是在实际情况下会发生的。夜间救援的因素更为多变,救援人员必须行动更为机敏。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意识到夜间救援的风险和现场处理时间延长的危险。事先准备和训练将降低这些风险并允许救援人员对救援过程更加专注。

 

本文版权归holmatro所有,由中国救援装备网编辑整理。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