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5·12”,防灾减灾宣传有点潮

发布时间:2020-05-13点击量:1137

家门口VR地震体验、“云上学安全”、答题领红包、看灯光秀学知识……连日来,各地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引人入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5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北京:“云”上直播 撒下安全种子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12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指示,多次深入灾区考察,高屋建瓴把舵定向,指引着防灾减灾工作科学稳步推进。

今年的5·12”,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地区、各部门梳理切合当地实际的宣传内容,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方式,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

声势大  内容多

今年各地区、各部门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异彩纷呈,主流媒体报道力度大。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科技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多角度关注防灾减灾工作,对应急能力建设、基层防汛备汛情况、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等问题展开讨论。

地方媒体积极跟进报道当地各项活动,发活动预告、发现场照片、发防灾减灾知识,报道形式丰富、内容多彩。

在兰州,中国首家专业电视应急频道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正式开播,旨在构建全民宣传教育体系,增强全民安全防灾意识,提升安全防灾能力。

手段多形式活

各地区、各部门通过网络公开课、直播、访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

中国地震局系列地震科普图书精品创作工程之一的“院士谈减轻自然灾害”系列图书又出版发行两部科普新著。

在北京,首次开展的“云上学安全”活动广受好评。采取“互联网+安全+教育”的模式,宣传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增强了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安全意识。

在四川,一个“群”“上线”了。包括“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内的10余家科教场馆、体验基地组成了应急科普教育基地群。该“群”支持线上参观。

在江西,赣江两岸灯光秀加入防震减灾知识、地震VR体验项目进入社区。

在安徽,微信有奖竞答、网络征文大赛等活动为公众送上防灾减灾科普大餐。

下基层  筑防线

各地将防灾减灾与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提高风险辨识能力。

在山西,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应急救援技能专题讲座走进社区。该省在全省组织开展专家技术服务进社区活动,提升群众应急自救能力。

河北、辽宁等地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灾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基层落实群防群控责任。

在防灾减灾宣传周,一些地区开展应急演练,政企联合、与社区联动,完善应急指挥机制。

上海开展应急救灾物资保障的演练,模拟该市遭遇暴雨、大潮、洪水“三碰头”自然灾害,紧急转移安置人员、保障物资、抢险保堤防。黑龙江牡丹江开展政企联合演练,应对危化品泄漏。在山东济南,针对社区燃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演练用上了社区应急救援站智慧城市应急云平台,大大提高了处置效率。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