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山火已经持续肆虐了4个多月
烧毁了超过1000万公顷土地
大火已造成24人死亡
近5亿只动物惨死
1500处房屋被毁
为什么要搏命“扑”林火,看看澳大利亚这场失控的火灾...
据一位澳大利亚空军少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显示,直升机舱外的天空在火光中呈现出“血色”。
舱外能见度极低,救援难度非常大,直升机救援人员不知该飞往何处支援。
惨状!四处生灵涂炭
1月5日,来自《地球》杂志的高级记者Brian Kahn拍摄一段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山火后的视频,随即引发关注。视频中,公路边成百上千只动物惨死,烧焦的袋鼠、考拉、牛羊等牲畜的尸体横卧在路边。
截至目前,超过1000万公顷土地被大火吞噬烧毁,相当奥地利的国土面积。大火已造成24人死亡,近5亿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葬身火海;1500处房屋毁于一旦,成千上万人迫不得已逃亡,流离失所。
据《每日邮报》1月5日报道,在澳大利亚袋鼠岛大火中,超2万只考拉死亡,整个种群面临功能性灭绝。
不仅行动缓慢的考拉遭受重创,连跑跳速度迅速的袋鼠也无法幸免,至死都渴望生的机会。
更有甚者,澳大利亚西北部将在5天内射杀近1万只骆驼,只因它们喝了太多水。
影响!跨越太平洋
澳大利亚这场史上最严重的山火影响的不仅仅是它本身。山火产生的浓烟已经穿越塔斯曼海,影响到了新西兰。
2019年最后一天,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森林大火所产生的烟尘向东飘移,导致新西兰南岛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橙色的烟雾。
1月2日,从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脉所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烟雾中的灰尘颗粒染黄了山峰上的积雪,连冰川也像裹了一层焦糖色。
专家警告,若澳大利亚持续遭受类似极端林火侵袭,新西兰冰川可能会加速“灭亡”。
不止是新西兰,浓烟甚至蔓延至12000公里外的南美洲。
天灾!高温少雨相继
从地理层面看,澳大利亚山火与当地的地理条件与气候状况紧密相关,主要因素有三个:
澳大利亚地理气候特征易引发山火,虽四面环海,但内陆远离海洋,极度缺水,没有大的河流湖泊;
澳大利亚主要树种是桉树,占森林面积70%。树皮树叶富含油脂,脱落后聚集在地面,遇到40℃以上的高温,非常容易自燃;
最近几年澳大利亚变得越来越干热,极端灾害天气越来越普遍。高温干旱叠加,使得火灾更容易发生。
火灾未平,隐患重重。1月6日 ,大火连烧四个月后,虽然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出现降雨,但气象专家Neville却表示,山火之后的大雨会带来其他风险。
“山火破坏了森林和草原上的植被,让土壤受到严重的伤害,失去了阻挡洪水的能力。大火之后,大洪水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包括致命的山洪。”
不止天灾?澳洲山火180人涉嫌纵火被捕
据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警方6日透露,在2019-2020山火季,截至目前共有180人涉嫌纵火,既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人,其中24人涉嫌故意纵火而引发山林大火,53人涉嫌未能遵守消防禁令,47人涉嫌在地面上丢弃点燃的香烟或火柴。此外,警方正在调查悉尼西区帕拉玛塔附近的一场大火,据称有人涉嫌故意纵火。
根据澳大利亚法律, 引发山林大火并任其蔓延者,最高可判处21年徒刑;在全面禁火区点燃火源并拒不扑灭者,最高可以处12个月监禁及5500澳元的罚款。
中国森林消防有话说
面对强大的自然力,人类能做的就是既要敬畏又要做好万全准备,既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又要与自然灾害斗智斗勇。
预防为主,保障安全
面对山火,中国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为更好地保障森林安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2019年12月28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发挥群防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应急管理、林业、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森林火灾的科学预防、扑救和处置工作。
关于森林火灾,你该知道这些!
应急处置:及时灭火 但勿盲目对抗
如果遇上初发的森林火灾,火势较小时,可以用水浇、土埋、灭火器喷射火苗,或用扫把、大树枝等扑打,第一时间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小火蔓延成大灾。
若火势蔓延迅速,难以控制,应立即避险,迅速拨打森林火警电话12119报警,不要盲目与大火对抗。
紧急避险:沉着冷静 牢记避险策略
如果森林大火来势汹汹,应立即根据现场情况,采取转移避险、冲越火线避险、点火解围、利用防护装具和卧倒避险等措施,确保安全。
转移避险是第一选择。要迅速转移至没有植被、植被稀少的空旷地带,或河流、湖泊、沼泽附近。在转移过程中,要利用最快捷的路线,朝着侧风向跑。同时,尽可能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浓烟造成窒息。尽量将自己的衣服打湿,增加一层保护。
点火解围避险。利用林间小路、河流、小溪等作为依托,在下风地段点火烧出一片区域,然后进入过火区域。这片烧过的区域因为没有了可燃物,是相对安全的。
冲越火线避险。但冲越火线避险适用于专业人员,普通民众慎用。方法是选择火势较弱、火墙厚度相对较薄的地段,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快速冲越火线进入已经过火的区域,跑到烟小、没火的地方,采取下蹲的姿势避险,最大限度减轻伤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逃生时身处区域周围植被密集,应选择高大乔木林避险,不能进入灌木丛和幼林地避险。
遇森林火灾袭来时,如果身处木质房屋、有易燃易爆品的建筑物中,或者乘坐汽车被火围困时,要迅速离开建筑物和汽车,到空旷地带避险,防止剧烈燃烧和爆炸带来更大的伤害。
防患未然:管理火源 增强防火意识
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引起,作为普通民众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不在林区、牧区吸烟和进行野炊烧烤等活动;
看好孩子不玩火;
提倡文明祭祀活动,不在林牧区烧纸烧香、燃放鞭炮等;
高火险天气,林牧区生活用火要格外当心,特别是炉灰渣要倒入密封的收纳桶里,并用水浸透;
严禁私自烧荒,应报相关部门批准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发生跑火;
进入林牧区,要严格遵守森林草原防火管理规定,自觉接受防火检查站的检查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