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消防电梯功能和技术要求

发布时间:2019-09-24点击量:6219

消防电梯功能和技术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呈快速增长趋势。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在火灾情况下容易造成较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高层建筑防火一直是高层建设和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我国现行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述及电梯在建筑防火中的有关技术要求,消防部门根据该要求对消防电梯和消防电梯有关的建筑进行验收。国家标准 GB/T 24479-2009《火灾情况下的电梯特性》 和 GB/T 26465-2011《消防员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则未述及上述消防电梯的技术要求,两者之间缺乏对应关系。在本文中,笔者试就 GB 50016-2014 中的消防电梯技术要求分析其功能,并与 GB/T 24479-2009 GB/T 26465-2011 的技术要求进行对应。

1 火灾情况下电梯的用途

由于电梯井道类似于烟囱结构,在火灾情况下容易成为烟雾聚集的场所。使用电梯逃生时存在以下两种风险:

(1) 被困。火灾或灭火行为导致电梯停止运行,乘客被困在轿厢内。

(2) 浓烟。火灾时井道烟雾聚集,被困在轿厢内的乘客无撤离途径离开井道,容易暴露在浓烟环境下,最终导致人员伤亡。

由于普通火灾发展的速度能够提供一定的撤离时间,若及时预警,仅使用楼梯进行撤离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因此在火灾时通常禁止使用电梯。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使用楼梯进行撤离的效率较低。在9.11”事件之后,各国开始重视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利用电梯进行撤离的研究,希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撤离的效率。

9.11

9.11事件

从建筑物和电梯技术发展的过程来看,火灾情况下电梯主要有以下用途。

(1) 应急返回。在建筑物的撤离层 ( 电梯基站 ) 设置一个手动召回装置,该装置可以和建筑物的火灾报警系统联动。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通过联动装置或者手动动作该装置使正在运行的电梯不开门直接返回建筑物的撤离层,打开层门后撤离轿厢内的乘客。一旦返回基站,电梯将不响应任何楼层召唤信号和轿厢内的指令,除非火灾警报解除或者复位基站的手动召回装置。

该功能主要用于撤离电梯轿厢内的乘客,防止火灾发生时正处于轿厢的乘客因火灾或灭火行为被困在轿厢内,最终因井道内的烟雾而造成人身伤害。该功能具体要求见 GB/T 24479-2009

(2) 消防员运行。对电梯井道、电梯部件、电梯的供电系统采取一定的火灾防护,使电梯能够在火灾发生时仍然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同时在电梯井道外面,在消防员入口层设置一个消防员电梯的开关,动作该开关后消防员取得电梯的唯一控制权。消防员可以通过轿厢内的按钮控制电梯到达指定楼层,到达该楼层后电梯停止运行等待消防员的下一步指令。

该功能主要用于灭火作业时利用电梯输送消防人员和消防设备到达需要灭火的楼层,提高消防作业的响应时间。在火灾情况下运行电梯存在被困的风险,消防员运行只供具有相应防护措施的消防员使用。该功能具体要求见 GB/T 26465-2011

(3) 紧急疏散。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利用楼梯进行疏散的效率越来越低。在9.11”事件之后,各国消防部门开始重视电梯紧急疏散的研究。

紧急疏散用电梯除了需要在火灾发生时继续运行一段时间以外,还需要在各个楼层增加烟雾感应装置,一旦某楼层火灾影响电梯的安全电梯将避开该楼层。同时为了防止轿厢滞留在井道内,在轿厢内增设特殊情况下使用的电动松闸装置用于慢速移动轿厢。

该功能主要用于紧急疏散被困人群,提高疏散的效率。但该功能的技术要求还停留在研究阶段,各国还未形成相应的安全要求或者技术标准。

2 消防电梯功能和技术要求分析

GB 50016-2014 的第 7.3 章为“消防电梯”,规定了消防电梯的配置和技术要求等,其主要内容如下。

(1) 消防电梯的设置。建筑高度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5 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大于 3 000m2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以及符合一定要求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 1 台。

(2) 建筑结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内的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电梯井道、机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2h

(3) 排水和防水。消防电梯的井道底部应设置排水设施,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用防水措施。

(4) 功能。

①应能每层停靠;

②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 800kg

③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④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⑤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⑥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上述要求中消防电梯的设置是建筑物配备消防电梯的要求,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和地下 / 半地下建筑设置消防电梯的既需要考虑应急返回,也考虑消防员运行和紧急疏散。2018 年修订后新增的“5 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大于 3 000m2 的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设置消防电梯”主要考虑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能力和疏散效率。消防电梯的建筑结构要求是为了给消防电梯提供足够的防火防护,保证电梯在火灾发生后仍能够保持运行,提高电梯在火灾过程中的可用性。

消防电梯的排水和防水要求是为了防止灭火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消防水对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装置造成影响,防止电梯因淋水而发生故障,提高电梯在灭火后的可用性。

消防电梯各项功能要求是为了便于消防员在火灾过程中使用电梯,降低电梯在消防员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既能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又能有效响应消防员的有关要求。

3 结语

从上述技术要求的目的来看,GB 50016-2014 对建筑结构、排水 / 防水、功能等要求均是为了提高电梯在消防员运行时的安全性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消防员运行的要求。其要求虽然不完整,但与 GB/T 26465-2011 要求的目的相同,因此 GB 50016-2014所述的消防电梯应与 GB/T 26465-2011 中所述的消防电梯对应。

GB/T 26465-2011 对消防电梯运行时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建议GB 50016-2014 仅描述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引用GB/T 26465-2011 作为消防电梯的技术要求。

我国目前的电梯标准中未述及电梯紧急疏散的技术要求,国内外同行进行过相应的研究。从目前研究的成果来看,利用电梯在火灾情况下紧急疏散除了满足 GB/T 26465-2011 的要求以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的风险,并增加一些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在轿厢内设置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电动松闸装置,人员被困轿厢时可以移动轿厢到达就近楼层;电梯的控制系统与各楼层的烟雾警报器联动,在紧急疏散时避开已发生火灾的楼层。


来源:《中国电梯》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