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事故处置,危险主要集中在使用对向车道抵达事故发生地后,车辆停靠在超车道,人员跨越绿化隔离带处置事故。这时,因为对向车道未受事故影响,处于正常行驶状态,在超车道停靠的消防车被追尾的可能性非常大。(事故发生车道在消防车到场时,一般处于静止或极缓慢行驶状态,危险系数较低)
图为18年1月加州,特斯拉Model S自动驾驶失效,以百公里时速追尾正在处置交通事故的消防车,幸无人员伤亡。
在这样的危险环境下,如何保护消防员自身安全?
使用警戒桶作屏障?这东西连自行车都拦不住,只能作为隔离区边缘警示,如果作为防撞警示,设置距离不少于100米,布设和回收过程风险较大,且只有警示作用,没有阻滞能力;
使用水马作屏障?阻滞、警示都满足了,但机动性不达标,塑料桶装满水可是死沉死沉的,只能作为半永久性路障使用,不适合机动性要求较高的消防队;
使用消防车作屏障?块头的确够大够显眼,阻滞警示作用达标,机动性也符合要求,国外普遍采用此方法。
但是,使用消防车作为阻滞装置,问题很多:
一是消防车相对较贵,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作为“沙包”使用略奢侈;
二是一旦发生撞击,消防车不报废也得修上几个月,中队战力大受影响;
三是国外各项法规相对健全,驾驶员平均技术水平较高,追尾主因的疲劳驾驶和超速、超载相对较少,消防车更多是用于警示而非防御撞击。反观国内,疲劳驾驶、超速、超载层出不穷,驾驶员水平也参差不齐,停在对向的超车道发生追尾的可能性远大于国外;
四是对后车造成较大威胁。消防车作路障只能保证消防员没事,但无法确保发起撞击的车辆的安全。
保证撞击消防车的人的安全?这话怎么理解?
路障是人为设置的,用以保证工作区域安全的,对于交通行车有安全隐患的装置。
使用消防车作路障,虽然能确保消防员的安全,但对后车就是隐患!路障设置不仅要实现对来车的阻滞作用,还必须保证撞击车辆的驾驶员及乘车人的安全(不系安全带的不在此列)。
路政使用的绝大部分半永久路障是缓冲型水马,塑料空心装水或沙,一撞就碎,既能减速又能通过解体保证来车驾驶员的安全。这和塑料保险杠保障行人安全的思路是一致的。
但前面我们也说过了,水马的机动性不符合消防队要求,那有什么装置既可以满足要求又没有安全隐患呢?
向“常在河边走”的同志取取经嘛!
上市前要过撞击测试,保证双方安全
有车载折叠式和悬挂拖斗式两种,第一个视频中有各种实车撞击照片,从小车到重型卡车都有,百公里时速的追尾事故;第二个视频展示的是消防车悬挂拖斗式。
不唯装备,但好的装备的确可以事半功倍。
“交通事故Video”是笔者近年来最喜欢的视频节目之一,短短10分钟视频浓缩了全国各地新鲜出炉的各类型车辆事故。这档节目涵盖事故类型之全面、地域之广泛,可说是驾驶员安全培训的最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