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成熟,旅游市场主体行为方式的多样化,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驴友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与行为特征在我国各大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自身独特的驴友文化,在引导个性和自主旅游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由于旅游法规不健全,以及驴友自身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引起了相关学术界对其发展前景的现实困境的思考。
驴友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政府不够重视,相关管理严重滞后政府的不够重视导致公共品缺乏,野外救援保障设施缺乏,也缺乏有关驴友旅游的专业化组织,对驴友旅游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还处于相对滞后阶段。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旅游管理方面制定了众多的旅游管理法规,但在2008 年12 月以前全国各地尚无关于自助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旅游消费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目前仅新疆自治区出台了《新疆户外运动管理条例(草案) 》,以政策来对“驴友”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指导。
1.2 旅游企业对驴友旅游的市场开发层次较浅传统的旅行社组团旅游结构比较严谨,旅游者在出游前选择旅游产品,组成旅游团。旅游团成员都随着旅行社安排的路线进行旅游活动,在游览时间以及行为,景区的选择,游览顺序方面都是按旅行社的安排,旅游活动非常的有计划。但驴友的行为意思自主性强、随意性大、受外人干预较小,多表现是基于共同爱好,相互邀请、相互出去游玩,是一种完全自发的、松散型的自助组合。由于驴友旅游者从不屑于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追求的就是自由、轻松的自助方式,因此旅行社一直将驴友旅游这种自助旅游新形式视为洪水猛兽。但其实旅行社与驴友旅游并不是完全相排斥的,在驴友旅游成为以后旅游发展新趋势的条件下,旅行社由于其在旅游服务上的专业化,它对促进驴友旅游尤其是国际驴友旅游的发展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旅游社在策划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驴友的需求,忽视了驴友由于在旅游地停留时间较长给当地经济和当地居民带来的利益,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不强。
1.3 驴友与当地居民的文化的碰撞驴友多是思想开放的年轻人,而他们选择驴行的地方多是少数民族地区或人迹罕至尚待开发之地,当地居民的文化与驴友带来的新鲜信息必然产生碰撞。文化的差异给对方都带来新鲜的感受,然而也有可能由于双方文化的某些不相容的方面而造成摩擦,比如思想开放的驴友的行为方式让当地居民感到不满,如衣着暴露进寺庙,男女当众过分亲昵等,或者驴友对当地某些古老的风俗习惯的不尊重,如对当地民族的祭祀活动评头论足,甚至诋毁,随意出入当地居民视为禁地的宗教场所等。
1.4 驴友旅游者自身存在的安全意识问题驴友一般喜欢去偏僻的地方,而且大部分驴友都不是专业人士,尤其到了人迹罕见的地方,由于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估计不足,缺少在紧急情况下自救知识和自救训练等,导致旅游过程中由游客自身原因和旅游地原因引发的事故较多。驴友者在选择驴友旅游之前,应当着重考虑对自己人身安全的保护。但大多数驴友参加保险意识不强,保险普及较低,驴友们转移风险的能力较弱。根据有关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旅游消费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购买旅游保险的旅游者仅仅占受访者的20%至 30%。
1.5 驴友和景区之间的矛盾仍在持续如今参与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但驴友们能走的线路却越来越少,这缘于很多旅游景区的“跑马圈地”,只要登山线路通过景区,就必须对票或办证。驴友认为景区这种做法压缩子自己的活动空间,景区则认为驴友不能无偿享有景区的安全保障。驴友和景区的线路收费之争,在各个景区重夏上演,双方关于孜费令权责的争论也在不断进行。 驴友旅游的发展趋势蒸蒸日上,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必然的,但解决的方式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驴友旅游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