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个户外救援常识

发布时间:2013-11-19点击量:899

 外伤出血如何急救

 由于外伤引起的大出血,如不及时予以止血与包扎,会严重地威胁人的健康,乃至生命。   

 外伤出血,按血管的种类分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按出血部位分为:   

 1、外出血:身体表面受伤引起的出血,血液从伤口流出。   

 2、内出血:体内的脏器和组织受损伤而引起的内出血,血液流入体腔内,外表看不见。如肝破裂,胸腔受伤引起的血胸等。   

 3、皮下出血:皮肤未破,只在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如挫伤,淤斑等。   

 外伤出血的临床表现:   

 1、动脉出血:由于动脉血管内压力较高,所以出血时呈泉涌、搏动性,尤其是大的动脉血管破裂,血液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常在短时内造成大量失血,易引起生命危险。   

 2、静脉出血:出血时缓缓不断地外流,呈紫红色。如大静脉出血,往往受呼吸运动的影响,吸气时流出较缓,呼气时流出较快。   

 3、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时,血液成水珠样流出,多能自动凝固止血。   

 外伤出血的急救方法   

 1、指压止血法,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这是紧急的临时止血法,与此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采用此法,救护人必须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迫点。   

 2、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与颏结节之间的面动脉。   

 3、手指出血:用健侧的手指,使劲捏住伤手的手指根部,即可止血。   

 4、大腿出血:屈起其大腿,使肌肉放松,用大拇指压住股动脉之压点(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沟中点),用力向后压,为增强压力,另一手的拇指可重叠压力。   

 5、足部出血:在踝关节下侧,足背跳动的地方,用手指紧紧压住。   

 6、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花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用力加以包扎,以增大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法应用普遍,效果也佳。   

 7、前头部出血: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   

 8、后头部出血:压住耳后突起下面稍外侧的耳后动脉。   

 9、腋窝和肩部出血:在锁骨上凹,胸锁乳突肌外缘向下内后方,对准第一肋骨,压住锁骨下动脉。   

 10、前臂出血: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   

 11、手掌和手背出血:在腕关节内,即我们通常按脉搏的地方,按到跳动的桡动脉血压住。

 如何安全转送病人

 遇到了急症病人,采取什么样的体位好?

 用哪些搬运方法转送安全?途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应该了解的。   

 一般说来,对急症病人,应该以平卧为好,使其全身舒展,上下肢放直。再根据不同的病情,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如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头部可适当垫高,减少头部的血流,昏迷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或痰液污物顺着流出来,不致吸入;再如对外伤出血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可将其头部适当放低些;至于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者可采取坐位,使呼吸更通畅。   

 当把病人从床上拾到担架上时,动作应该轻柔协调,尽量减少病人的劳累和痛苦。对于各种外伤病人,在搬动时要注意对伤处的保护,如骨折的肢体应有人专门扶持,脊椎骨折时要使其背部保持平稳;头部颅脑外伤者,要有人专门包头避免晃动。   

 抬担架上下楼梯时,应当尽量保持水平位置。   

 在转送途中,对于危重病人应当严密注意其呼吸、脉搏清理、通畅呼吸道。天气寒冷时,应注意病人的保温,可就地取材,以毛巾、大衣或被子包盖好病人身体,令其安静休息;如衣服受湿时,有条件时应尽快换上干衣服.   

 到了医院后,应介绍病人的病情以及救治情况,供医生参考。   

 在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尽量不要用拖拉机转运伤病员。因为拖拉机的噪声大易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对于破伤风、脑炎、妊娠子痫等病人,可以引起抽搐。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