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两种医疗急救的好方法

发布时间:2013-11-19点击量:802

医疗急救电话:120 ;

 如何使用绷带包扎伤口

 用绷带包扎伤口,目的是固定盖在伤口上的纱布,固定骨折或挫伤,并有压迫止血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患处。

 操作要领

 1.环形法:此法多用于手腕部,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

 首先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

 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之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粘膏将带尾固定,也可将带尾剪成两个头,然后打结。

 2.螺旋形法;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同处。

 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上缠每圈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呈螺旋形。

 3.螺旋反折法:此法应用肢体粗细不等处。先按环形法缠绕。待缠到渐粗处,将每圈绷带反折,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依此由下而上地缠绕。

 4.蛇形法:此法多用于夹板之固定。先将绷带按环形法缠绕数圈。按绷带之宽度作间隔斜着上缠或下缠。

 注意事项

 1.打好绷带的要领是,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纱布。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有浮肿等情况。

 2.在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

 3.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

 外伤出血现场有哪些实用的止血方法

 外伤出血是指机体在外力作用下血液从血管内向外流出的现象。血液流出体表称外出血,不流出体表仅流入体腔称内出血。出血为鲜红色,速度快,呈“喷射状”为动脉出血;出血为暗红色,速度较慢,呈持续涌出状为静脉出血;而毛细血管出血为渗出状,可形成若干小血滴,出血量少,经压迫很易止血。外伤出血的严重与损伤血管大小,是动脉还是静脉等有关;并且与单位时间内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有关。大动脉出血如股动脉出血短时间就会造成大量失血,危险性很大。如在几分钟内失血1000ML就可危及生命;反之在几天内失血1000ML,就不致直接危及生命。  

 在旅游中外伤性的外出血,一般轻者经过压迫、包扎,就可以初步止血,肢体严重损伤者也可以通过止血带止血。

 常用的方法如下:  

 (1) 指压法:是一种易行、简便的止血方法,适用于体表、头部、四肢等出血。一般用一消毒敷料(纱布为好)直接压在小的创面上;如创面较大,可压在供血动脉的近心端,利用手指压力将血管压在骨骼或肌肉组织上,以达到止血目的。  

 (2) 加压包扎止血:当体表和四肢小动脉或静脉出血,多数情况下可以使用本方法止血。此时用一无菌厚敷料(现场无法取得时可用干净的布料代替)覆盖在创面,再用绷带式三角巾加压包扎。其压力以止住出血就可。在一些特殊部位,如肘窝、月国 窝、腋窝、腹股沟等,还可利用肢体自然弯曲加压曲肢而达到止血目的。

 加压包扎以及加垫曲肢止血包扎等的压力以能止住出血为度,包扎后需观察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如若发现肢体末端苍白、发凉、知觉丧失、甚至发白等,提示包扎过紧,要解开重新包扎。  

 (3) 止血带止血:用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在无法用加压包扎止血(如肢体残断,广泛性的挤压伤等)或在加压包扎止血无效后方选用。止血带应为有弹性的橡皮带,如在现场急需时又未备,可用布条、衣袖、裤腿等代用,甚至绳子也可,但不能用电线、铁丝等。上止血带处可选择在伤口近心端的上方约1厘米处,垫以毛巾、衣服,然后将止血带绕伤肢两周,拉紧观察伤口无出血时可打结。当使用毛巾、布条等为止血带,因无弹性,难以控制松紧度,可在止血带中插一绞棒,以控制松紧度。  

 用止血带止血效果可靠,但使用不当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会造成肢体残疾,故应注意使用症和方法。前已述不能过紧,以防肢体损伤;

 同时也应防止过松,除达不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外,还可以因为只压住了静脉而未压住动脉而使止血带下端肢体充血,出血更多。此外上止血带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尽快转送医院治疗,在现场要将首次上止血带的时间清楚注明,并向护送者交代明白。运送途中肢体略抬高,不要下垂,上肢每隔半小时,下肢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每次3-5分钟,放松后如血已止可不再上,若出血未停可再上止血带,送治途中反复进行。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肢体已严重损伤,如断肢已压烂、丢失,止血带可以不必松开,直接到医院作残端处理。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