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火灾发生起数不断攀升,尤其是电气火灾,占总火灾数量的3成以上。重大和特别重大火灾中电气火灾占比高达7成。家庭用电防火己成为我国当前火灾预防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我国目前有关住宅领域的家用电气火灾监控方面的标准及设计规范比较少。GB 50096
1 相关产品标准及规范情况
JEAC 8001—1978内线规程(日本)第190条要求,建筑面积在
1993年,由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组织编制的GB14287-93{防火漏电电流动作报警器》发布实施。该国标实施后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没有同步出台,随后的十多年没有太多的产品进入市场,推广应用工作几乎停滞。但这十多年正是我国人均用电量飞速上涨的时期,电气火灾从1978年的7.8%上升到2008年的30% ,目前一直保持在这个高位水平。
2005年,GB 14287-2005《电气火灾监控系统》、GB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推出。同时,GB 5004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加入第9.5条“漏电火灾报警系统”。2005年是电气火灾标准发展重要一年,此时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趋于规范化。
2008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颁布实施,消防工作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尤其加大 对电气火灾早期预警、预报的强制性规定。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DG/TJ 2O48—2()()8《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JGJ 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 50096
近年来,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两个重要规范颁布实施。GB l4287—2O1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第一部分: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第二部分: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第三部分: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第四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推出。电气火灾领域进一步得到规范。GB 14287《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标准体系中,还有GB 14287《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第五部分:测量热解粒子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和第六部分: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两项标准尚未正式颁布实施。此外,针对电气防火,还有静电探测器、绝缘监测器、无电弧开关等产品,这些产品最终能够普及应用于家庭,还需要加强基础应用技术研究和更经济、稳定的传感器探测技术研究。
2 家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家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 个细分领域。在家庭特定的应用环境中,安全控制系统的总体要求为易安装布线、操作简单、美观大方、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经济性强。
2.1 组合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针对家庭应用)
传统的漏电开关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人身安全,在用电线路泄漏电流超过人身安全值(30 mA)时立刻切断电源,无法探知电路的正常运行及跳闸时泄漏电流大小,无法了解电路绝缘状态的变化,无法对当前绝缘状态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估,也无法对电气火灾作出预报。家庭发生电气火灾主要有4大类,一是过负荷,二是短路,三是接触电阻过大(接触不良,导致打火和发热),四是漏电。即除了漏电外,还有更重要的三个原因,为供电线路有漏电保护却仍然频频发生电气火灾的原因,急需解决。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科学地加装组合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组合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主要由一路剩余电流监测加上一路温度监测,带液晶显示,采用较紧凑的导轨式或者壁挂式安装结构,独立式运行。剩余电流互感器采用特制的相当于一元硬币大小的微型剩余电流互感器,可以监视家庭进户电源进线处负荷电流、剩余电流、温度值,超过设定值就报警,并预留对外数据接口。
2.2 故障电弧探测器
关于故障电弧探测器相关标准,国内的有GB14287.4—2014《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第4部分:故障电弧探测器,JB/T l1681—
根据标准要求,当被探测线路在1 S内发生14个及以上半周期故障电弧时,探测器应在30 S内发出报警信号并点亮报警指示灯。当被探测线路在1 S内发生9个及以下半周期的故障电弧时,探测器不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但可采取其他方式提示。其中电弧持续时间不超过O.42 ms或电流值不超过额定电流值5%的微小电弧不作为电弧统计。故障电弧特征如图1、图2所示。
根据家庭用电特点,故障电弧探测器带液晶显示,采用较紧凑的导轨式或者壁挂式安装结构,独立式运行。可以监视故障电弧,达到标准规定值就报警,记录发生数量以及时间,并预留接口。
2.3 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
这类产品专业名称有“固态断路器”、“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固态开关”或“固态短路保护器”等,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其工作原理是依靠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来实现对负载的接通与断开。半导体经处理成为晶体管(半导体管),导电性能可控,能成为接近导体(电阻很小,0.02Q)和接近绝缘体(电阻很大,220 kO)的导电状态。
图1 无效的故障电弧采样样本
图2 有效的故障电弧采样样本
家庭常用的传统空气开关的断开是一种机械运动过程,带负载断开伴随有电弧的产生,分断时间需要几十毫秒(一般30~50 1TIS)。固态断路器的断开则是依靠半导体内部的载流子运动实现的,速度快,无电弧产生,分断时间微秒级,比传统的快几万倍至几十万倍,在由短路导致的故障电流远未达到短路电流峰值时就切断电路了,而且截流值(短路保护电流整定值)可以根据需要整定的,大大降低了短路时所释放的能量,同时大大降低了短路点产生的有害的电火花。由于固态断路器的分断时间非常快和截流值是可以整定的,固态断路器的短路分断能力理论上是无限大的。固态断路器处理短路故障的能力不会由于主电源的容量增大和输电线长度减小而受到影响。
以图3短路故障前后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说明传统断路器与固态断路器的差别。
图3 短路故障前后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
流过电阻的电流产生的热量Q— R£。由图4电流的平方与时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曲线围成的面积对应于短路时所释放的能量大小,能明显看出传统断路器与固态断路器在短路时所释放的能量差别,释放的能量之比至少为4 000倍。
图4 电流的平方与时间的关系图
由于短路故障发生后,主电源(单相220 V,三相380V)的电压会明显下降甚至下落至接近零,所以固态断路器内部控制电路的供电不能依赖主电源,否则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不能正常工作,有失控的风险。只能使用与主电源不相关的辅助电源(采取总线供电或者电池供电)作为内部控制电路的供电,这就有效解决了当主电源短路故障导致电压降低而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取自主电源后导致工作不正常的问题,加强了一般场合的实用性。
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特点有:微秒级完成对短路电流的限制,大大提高开关速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在短路电流远未达到短路电流峰值前限制短路故障电流,大大降低电气线路/设备短路过程中引起的连续拉弧打火概率,避免引燃周边可燃物造成火灾事故;能有效防止雷击浪涌涌入家庭用电电路中烧毁用电设备;准确控制开关动作时间;声光报警,及时提醒运行维护人员;集中监控,实现故障定位,迅速显示故障单元;工作寿命长,不受开关次数限制,耐久性好;整机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工艺,防震、防潮,适应于恶劣环境;无触头、无机械活动机构和无电弧,减少了故障率,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4 智能防火开关/插座
开关插座耐用性越来越高,但用电异常时有发生,如:一个开关插座同时供多个用电设备用电,特别是大功率的电磁炉、空调等,负荷电流过大,使电源线加速老化,产生用电隐患,特别是超过了开关插座的负载能力时,温度迅速提高,有电气火灾风险。有时出现雷雨天气,可能出现雷击等现象,开关插座无法自我保护,对用电器会有很大的损伤。日益增多的电气火灾及事故已经证明传统方式无法有效保障用电安全。据消防部门统计:在80% 以上的电气火灾中,空气开关没有发挥作用。带过电流保护功能的智能防火开关/插座,克服了空气开关选择过大、用电过负荷不能及时跳闸而引起电气火灾的问题。家装时要注意接地保护线PE和N线严格区分开,规范施工,并且保证和建筑物的保护地线PE可靠连接。
以上电气火灾的探测和防范装置均可留有对外输出接口,可同时接入家用火灾报警系统,家用报警系统再通过无线技术将数据上传至远程云平台,探测器报警时在设备上可以报警,家用报警控制器上可以显示,也可以将报警信息推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上。
3 总结
将一些新的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监测手段应用于家用电气火灾监控中,杜绝各种原因引起的电气火灾。预防电气火灾发生要做到提前预警,通知物业专业人员及时处理和维修。此外,还需要提高人们对电气火灾的认识,重视家庭电气火灾监控,正确合理地设计、施工,安全用电,保障人民群众的居家用电安全。
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