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系统构成
一、气体灭火系统的分类
气体灭火系统按防护对象的保护形式可以分为全淹没系统和局部应用系统两种形式;按其安装结构形式又可以分为管网灭火系统和无管网柜式灭火装置,在管网灭火系统中又可以分为组合分配灭火系统和单元独立灭火系统;按使用的灭火剂分类可分为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卤代烷烃灭火系统和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等。
二、气体灭火系统的构成
气体灭火系统一般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单向阀、选择阀、减压装置、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反馈装置、安全泄放装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管路管件等部件构成。不同的气体灭火系统其结构形式和组成部件数量多少也不完全相同(图
第二节 系统部件、组件(设备)安装前检查
气体灭火系统在施工安装前,应按照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对系统组件、管件及其他设备、材料进行现场检查(检验),不合格的组件、管件、设备、材料不得使用。
一、质量控制文件检查
(一)检查内容
系统组件、零部件及其他设备、材料等到场后,对其质量控制文件的下列内容进行查验:
1.外购的系统组件、零部件及其他设备、材料等的出厂合格证或者质量认证证书;
2.容器阀、选择阀、压力开关、单向阀、报警控制器和检漏装置等系统主要组件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的法定检测报告。
(二)检查方法及要求
对照到场组件、部件、设备和材料的规格型号,查验、核对其出厂合格证、质量认证证书和法定检测机构的检测合格报告等质量控制文件是否齐全、有效,比对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
二、材料到场检验
系统组件、管件(材)、设备到场后,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基本性能、严密性等进行全数检查。
1.管材、管道连接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2.管材、管道连接件的外观质量除符合设计规定外,还要符合下列规定:
(1)镀锌层不得有脱落、破损等缺陷;
(2)螺纹连接管道连接件不得有缺纹、断纹等现象;
(3)法兰盘密封面不得有缺损、裂痕;
(4)密封垫片应完好无划痕。
3.管材、管道连接件的规格尺寸、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三、系统组件
(一)外观检查
气体灭火系统组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1.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
2.组件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
3.组件所有外露接口均设有防护堵、盖,且封闭良好,接口螺纹和法兰密封面无损伤;
4.铭牌清晰、牢固、方向正确;
5.同一规格的灭火剂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
6.同一规格的驱动气体储存容器,其高度差不宜超过
(四)阀驱动装置检查
阀驱动装检查要求:
1.电磁驱动器的电源电压符合系统设计要求。通电检查电磁铁芯,其行程能满足系统启动要求,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2.气动驱动装置储存容器内气体压力不低于设计压力,且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的5%,气体驱动管道上的单向阀启闭灵活,无卡阻现象。
3.机械驱动装置传动灵活,无卡阻现象。
第三节 系统组件的安装与调试
气体灭火系统的安装调试、检测验收包括灭火剂储存装置安装、选择阀及信号反馈装置安装、灭火剂输送管道安装、系统调试和系统检测验收等内容。
一、安装要求
(一)灭火剂储存装置安装
1.储存装置的安装位置要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灭火剂储存装置安装后,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安全阀要通过专用的泄压管接到室外;
(二)选择阀及信号反馈装置的安装
1.选择阀操作手柄安装在操作面一侧,当安装高度超过
2.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网连接处宜采用活接;
3.选择阀的流向指示箭头要指向介质流动方向;
4.选择阀上要设置标明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应便于观察;
(三)阀驱动装置的安装
2.安装以重力式机械驱动装置时,应保证重物在下落行程中无阻挡,其下落行程要保证驱动所需距离,且不小于
5.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规定:
(1)管道布置符合设计要求;
(2)竖直管道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
(3)水平管道采用管卡固定。管卡的间距不宜大于
6.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后,要进行气压严密性试验。
试验时,逐步缓慢增加压力,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50%时,如未发现异状或泄漏,继续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每级稳压3 min,直至试验压力值。保持压力,检查管道各处无变形,无泄漏为合格。
(四)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安装
1.灭火剂输送管道连接要求
(1)采用螺纹连接时,管材宜采用机械切割;螺纹没有缺纹、断纹等现象;螺纹连接的密封材料均匀附着在管道的螺纹部分,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填料挤入管道内;安装后的螺纹根部应有2~3条外露螺纹;连接后,将连接处外部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
(2)采用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其外边缘宜接近螺栓,不得放双垫或偏垫。连接法兰的螺栓,直径和长度符合标准,拧紧后,凸出螺母的长度不大于螺杆直径的1/2且保有不少于2条外露螺纹;
(3)已防腐处理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采用法兰焊接连接时,要对被焊接损坏的防腐层进行二次防腐处理;
2.管道穿越墙壁、楼板处要安装套管。套管公称直径比管道公称直径至少大2级,穿越墙壁的套管长度应与墙厚相等,穿越楼板的套管长度应高出地板
5.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外表面宜涂红色油漆。在吊顶内、活动地板下等隐蔽场所内的管道,可涂红色油漆色环,色环宽度不应小于
(七)控制组件的安装
1.灭火控制装置的安装符合设计要求,防护区内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的规定。
2.设置在防护区处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要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面
3.手动启动、停止按钮安装在防护区入口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楼)面
4.气体喷放指示灯宜安装在防护区入口的正上方。
二、系统调试
气体灭火系统的调试在系统安装完毕,相关的火灾报警系统、开口自动关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联动设备的调试完成后进行。进行调试试验时,采取可靠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调试项目包括模拟启动试验、模拟喷气试验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调试完成后将系统各部件及联动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一)系统调试准备
1.气体灭火系统调试前要具备完整的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调试前按规定检查系统组件和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以及系统安装质量,并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二)系统调试要求
系统调试时,对所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按规定进行系统手动、自动模拟启动试验,并合格。
1.模拟启动试验
1)调试要求
调试时,对所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按规范规定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并合格。
2)模拟启动试验方法
(1)手动模拟启动试验按下述方法进行:
按下手动启动按钮,观察相关动作信号及联动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发出声、光报警,启动输出端的负载响应,关闭通风空调、防火阀等)。手动启动使压力信号反馈装置,观察相关防护区门外的气体喷放指示灯是否正常。
(2)自动模拟启动试验按下述方法进行:
①将灭火控制器的启动输出端与灭火系统相应防护区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与阀门的动作机构脱离。也可用1个启动电压、电流与驱动装置的启动电压、电流相同的负载代替;
②人工模拟火警使防护区内任意1个火灾探测器动作,观察单一火警信号输出后,相关报警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警铃、蜂鸣器发出报警声等);
③人工模拟火警使该防护区内另一个火灾探测器动作,观察复合火警信号输出后,相关动作信号及联动设备动作是否正常(如发出声、光报警,启动输出端的负载响应,关闭通风空调、防火阀等);
(3)模拟启动试验结果要求:
①延迟时间与设定时间相符,响应时间满足要求;
②有关声、光报警信号正确;
③联动设备动作正确;
④驱动装置动作可靠。
2.模拟喷气试验
1)调试要求
调试时,对所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并合格。
预制灭火系统的模拟喷气试验宜各取1套进行试验,试验按产品标准中有关“联动试验”的规定进行。
3.模拟切换操作试验
1)调试要求
设有灭火剂备用量且储存容器连接在同一集流管上的系统应进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并合格。
2)模拟切换操作试验方法
(1)按使用说明书的操作方法,将系统使用状态从主用量灭火剂储存容器切换为备用量灭火剂储存容器的使用状态。
(2)按本节方法进行模拟喷气试验。
3)试验结果符合上述模拟喷气试验结果的规定。
第四节 系统的检测与验收
气体灭火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进行技术检测。系统部件及功能检测要全数进行检查。检查包括直观检查、安装检查和功能检查等内容。
一、系统检测
(二)高压储存装置
1.直观检查要求
(1)贮存容器无明显碰撞变形和机械性损伤缺陷,贮存容器表面应涂红色,防腐层完好、均匀,手动操作装置有铅封;
(2)储存装置间的环境温度为-10℃~
2.安装检查要求
(1)贮存容器的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且同一系统的贮存容器的规格、尺寸要一致,其高度差不超过
(2)贮存容器表面应标明编号,容器的正面应标明设计规定的灭火剂名称,字迹明显清晰。储存装置上应设耐久的固定铭牌,标明设备型号、储瓶规格、出厂日期;每个储存容器上应贴有瓶签,并标有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储存压力等;
(3)贮存容器必须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与建筑构件固定,要牢固可靠,并做防腐处理;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4)容器阀上的压力表无明显机械损伤,在同一系统中的安装方向要一致,其正面朝向操作面。同一系统中容器阀上的压力表的安装高度差不宜超
(5)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充装量和储存压力符合设计文件,且不超过设计充装量1.5%;卤代烷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实际压力不低于相应温度下的贮存压力,且不超过该贮存压力的5%;贮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质量损失不大于10%;
(6)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采用挠性连接;
(7)灭火剂总量、每个防护分区的灭火剂量符合设计文件。组合分配的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保护5个及5个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时,或在48h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要有备用量,其它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h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各防护区的灭火剂储量要符合设计文件。
3.功能检查要求
贮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质量损失大于10%时,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检漏装置应正确报警。
(八)防护区和保护对象
1.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3.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并应设在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4.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5.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防护区的入口处正上方应设灭火剂喷放指示灯,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疏散通道及出口处,应设置应急照明装置与疏散指示标志。
二、系统验收
气体灭火系统竣工后,应进行工程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系统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防护区或保护对象与储存装置间验收检查
1.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符合设计要求:
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位置、用途、划分、几何尺寸、开口、通风、环境温度、可燃物的种类、防护区围护结构的耐压、耐火极限及门、窗可自行关闭装置。
2.防护区下列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1)防护区的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
(2)防护区内和入口处的声光报警装置、气体喷放指示灯和入口处的安全标志;
(3)无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和地下防护区的排气装置;
(4)门窗设有密封条的防护区的泄压装置;
(5)专用的空气呼吸器。
第五节 系统维护管理
灭火系统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合格的专职人员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按检查类别规定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纪录,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一、系统巡查
系统巡查是对建筑消防设施直观属性的检查。气体灭火系统巡查主要是针对系统组件外观、现场运行状态、系统检测装置工作状态、安装部位环境条件等的日常巡查。
二、系统周期性检查维护
系统周期性检查是指建筑使用、管理单位按照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已经投入使用的气体灭火系统的组件、零部件等按照规定检查周期进行的检查、测试。
(一)月检查项目
1.检查项目及其检查周期
下列项目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维护检查:
(1)对灭火剂储存容器、选择阀、液流单向阀、高压软管、集流管、启动装置、管网与喷嘴、压力信号器、安全泄压阀及检漏报警装置等系统全部组成部件进行外观检查。系统的所有组件应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损伤,表面应无锈蚀,保护层应完好,铭牌应清晰,手动操作装置的防护罩、铅封和安全标志应完整;
(2)气体灭火系统组件的安装位置不得有其他物件阻挡或妨碍其正常工作;
(3)驱动控制盘面板上的指示灯应正常,各开关位置应正确,各连线应无松动现象;
(4)火灾探测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应无任何会干扰或影响火灾探测器探测性能的擦伤、油渍及油漆;
(5)气体灭火系统贮存容器内的压力,气动型驱动装置的气动源的压力均不得小于设计压力的90%。
2.检查维护要求
(1)对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液位计进行检查,灭火剂损失10%时应及时补充。
(二)季度检查项目
1.可燃物的种类、分布情况,防护区的开口情况,应符合设计规定;
2.储存装置间的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
3.连接管应无变形、裂纹及老化。必要时,送法定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或更换;
4.各喷嘴孔口应无堵塞;
5.对高压二氧化碳储存容器逐个进行称重检查,灭火剂净重不得小于设计储存量的90%;
6.灭火剂输送管道有损伤与堵塞现象时,应按相关规范规定的管道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和吹扫;
(三)年度检查要求
1.撤下1个区启动装置的启动线,进行电控部分的联动试验,应启动正常;
2.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自动喷气试验。通过报警联动,检验气体灭火控制盘功能,并进行自动启动方式模拟喷气试验,检查比例为20%(最少一个分区)。此项检查每年进行一次;
3.对高压二氧化碳、三氟甲烷储存容器逐个进行称重检查,灭火剂净重不得小于设计储存量的90%;
4.预制气溶胶灭火装置、自动干粉灭火装置有效期限检查;
5.泄漏报警装置报警定量功能试验,检查的钢瓶比例100%;
6.主用量灭火剂储存容器切换为备用量灭火剂储存容器的模拟切换操作试验,检查比例为20%(最少一个分区)。
7.灭火剂输送管道有损伤与堵塞现象时,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和吹扫。
(四)五年后的维护保养工作(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
1.五年后,每三年应对金属软管(连接管)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性能合格方能继续使用,如发现老化现象,应进行更换;
2.五年后,对释放过灭火剂的储瓶、相关阀门等部件进行一次水压强度和气体密封性试验,试验合格方可继续使用。
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