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需要“实战”检验

发布时间:2018-05-07点击量:925

我国作为一个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不仅面临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也深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人为灾害的困扰,编制、完善事故、火灾、地震、气象、洪涝和地质灾害等相关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发现并持续改进存在问题,提升防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手段。一些单位、部门和企业,花了许多心血编制而成的应急预案,长期被束之高阁,从未拿到现场进行实战演练,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如何,无人知晓。这些本来应对事故灾害的应急预案却成了“纸上谈兵”,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很难真正发挥作用,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则惊慌失措,贻误时机。因此,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练为战的思想,对所有预案都要进行经常化、不定期演练,让干部员工在反复演练中熟悉预案,提高事故灾害防范和处置的能力。

应急演练就是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预警行动、事故报告、指挥协调、现场处置等活动。应急演练有四种类型:一是综合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二是单项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三是现场演练,选择(或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设定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演练活动。四是桌面演练,针对事故情景,利用图纸、沙盘、流程图、计算机、视频等辅助手段,依据应急预案而进行交互式讨论或模拟应急状态下应急行动的演练活动。应急演练按照演练内容分为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按照演练形式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不同类型的演练可相互组合。

应急演练关键在于“练”!无论选择何种演练方法,应急演练方案必须与本辖区、本单位重大事故灾害应急管理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紧急救援、转移安置、医疗救护、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等。需要强调的是,各地政府单位、企业部门在组织应急演练时,应针对存在的灾害风险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重视人员广泛参与,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这些必要的应急演练不仅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发现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改进,还可以培养各部门领导、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公众应急管理的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全社会的防灾抗灾能力。

本文作者:徐松。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