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12月25日,深圳山体滑坡事故失联人数由76人变更为75人。首名幸存者田泽明被困67小时获救。深圳滑坡事故敲响渣土围城的警钟,在每一个不断扩张的城市后面,都有可能存在着一座建筑垃圾大山,北京、南京、济南等城市都有类似情况。
某现场混凝土浇注坍塌,恐怖的挖尸现场!
湖北恩施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口“11.20”特别重大坍塌事故(35人死亡)
湖南凤凰桥垮塌 (36人死亡)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地政府需要思考的,如何保证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同时公民自身也应具备这方面的安全应急常识。下面来了解一下坍塌事故类型及其案例分析。
坍塌事故特点
1、基本概念
坍塌事故指建筑物、构造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当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砂石等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支模架倒塌,移动式操作平台倒塌,卸料平台倾覆,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坍塌,围墙倒塌等情况。不适用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2、坍塌事故的环境、行业和特点
1)、主要环境:一般发生在施工作业中和使用各类设备、设施过程中。
2)、主要行业:大多集中在建筑、桥梁、道路开挖和有关企业房屋建造、修缮、拆除及仓库堆置物等场所。
3)、坍塌特点:这类事故因坍塌(倒塌)物自重大,作业范围大,往往伤及人数多,后果严重,属较大或重大人事伤亡事故。
坍塌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xx公路K20+440—K20+910段为路堑开挖段,有x省路桥一公司承建施工。其中,事故发生地段在K20+750—K20+757线路右侧,设计中该段路堑边坡防护没有设计抗滑桩,锚杆,而是采用一级平台上方骨架防护,下部用高4m、厚度1.2m、1:0.25坡率的C20片石混凝土挡墙。
2006年10月26日6:50,路桥一公司作业队6名作业人员根据安排在为24日浇筑完成的K20+750—K20+757线路右侧片石混凝土挡墙段拆除模板。7:06,约十几立方米边坡土石方突然坍塌,导致挡墙内侧模板钢管支撑脱落,正在施工作业的杨某某、侯某某、曹某某被埋压。8:10分现场人员将3人挖出并送附近医院救治,杨某某、侯某某2人经抢救无效分别于当日9:20、9:40因被埋压太久复合性外伤死亡,曹某某肋骨产生裂纹,造成一般安全责任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土质较差,土质松散、岩体破碎、层理间结合差,片石的节理方向与线路平行,不利于边坡稳定,山体土方突然松动坍塌是造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作业队现场的危险源辨识不全面,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在未对边坡土体进行有效加固防护,未对边坡土体边线情况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盲目组织人员进入危险场所进行清理现场施工,是造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1)施救方法不当。事故发生,人员被埋在了两天前浇筑的挡墙与山体之间,其间距不足1m。施救时,施救人员是从7m长的挡墙两侧进入挖土,大大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使受伤人员埋压太久窒息。而在当时,现场不足50m处就有一台挖掘机,现场指挥人员没有果断用挖掘机将4m高挡墙拔倒施救被埋人员。施救办法不当是造成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
(2)路堑片石混凝土挡墙模板支撑钢管,在路堑坡面支撑处未设置垫板,而是通过可调支座直接支撑在路堑坡面上,同时支撑钢管之间无任何纵横向连接以形成受力整体,挡墙模板支撑体系设计缺陷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项目施工组织存在薄弱环节,在该施工段地质条件差,边坡不稳,设计没有特别设计防护处理措施的情况下,基槽一次性开挖过长、挡墙片石混凝土未分层浇筑,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事故结论
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4、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再教育,组织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并重点加强对安全技术知识、挡墙模板支撑及拆除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和相关作业操作规程的学习,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检查等制度的落实,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控网络。
(3)彻底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凡可能存在坍塌的部位,必须采取措施,采取加固或卸载方案,消除危险源。
(4)开挖时土体结构良好的情况下,应取消后背模板,用土模,减少拆模风险。
(5)开挖时土体松散,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后背用装砂加碎石的草袋堆码,代替模板,减少拆模风险。
(6)开挖施工,采取一次开挖长度土质良好时不大于7m,土质差时不大于5m.
(1)混凝土浇筑,高度一次不大于2m,并及时在背后夯填。
(8)继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提前预测,超前控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减少事故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