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索 | 登山者无器材的绳索保护-Hip belay

发布时间:2021-01-28点击量:1129

台湾森林优美,但也暗藏风险,近年来政府对于森林的管制逐渐松绑,越来越多人走入森林,同时也越来越多山岳事故发生,而坠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笔者喜欢亲近大自然,同时也对绳索技术很感兴趣,因此,常思考着如何在不使用主流攀岩技术与器材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快速地为自己和登山伙伴来进行纯粹使用绳索的确保。

哪怕传统攀岩中的确保器材与技术可以在登山时发挥防范坠落的作用,但是,攀岩器材的昂贵、器材本身的重量、和架设确保系统所需的时间,都与登山时的许多考量背道而驰,诸如轻量化、减少体积与时间管理。

其实,在登山向导的专业领域中,也有不少技术是山友们很值得去认识与练习的。

本文想分享的是其中的Hip belay「利用绳索与确保者的腰部和手掌抓握产生摩擦的确保方式」。

虽然说这是早年攀岩前辈所传承下来的确保技术,但其实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与练习下「本文无法取代专业教练的指导」,应该是一般山友能很快内化吸收的保命技能。

而且除了一条绳索之外,并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器材,相对来说在器材准备上门槛很低,可谓平易近人。

一、风险管理

本文中,确保「belay」一词代表利用绳索来使自己或他人降低坠落的风险和坠落后的严重性。

当然,使用绳索确保并不能全然与降低风险划上等号,操作技术的不正确或不熟练也可能导致更大的风险。

即使正确地使用绳索进行确保,但是,过程中也可能衍生其它的风险。诸如:碎石松落、悬吊创伤、胸腹挫伤、绳索 摩擦烫伤、固定点崩除导致坠落等等危害。

登山运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即便无法移除所有的潜在风险,但至少应该尽可能地去排除风险。

大家应致力于学习任何可有效降低风险的技能与观念,通过实际训练使这些技能在必要时发挥最大的防护作用。

二、绳索的选择

绳索选择方面,基于本文介绍的内容以及其他许多山域绳索基本应用均没有如先锋攀登坠落时,可导致的高冲击力,且正确操作Hip belay时,坠落系数「fall factor」趋近于 0

因此,使用者在绳索的选择上除了攀岩运动使用的动力绳之外,也可考虑低延展性绳或静力绳。

低延展性绳「low stretch rope」或静力绳「static rope」其实在一些绳索技术的应用以及耐磨的特性上是具有优势的,而且Hip Belay操作时,有所谓张力局限「force limiting」的作用,弥补了低延展性绳或静力绳在坠落缓冲功能方面的不足。

注:根据 Cordage Institute 规范 1801-98,静力绳与低延展性绳在乘载10%破坏强度时,其延展长度分别为小于6%以及6%-10%;举例而言,一条 100 米,破坏值为 30KN 的低延展性绳,当面对 3KN 的受力时,其绳索会延长为106-110米之间。

无论使用哪一种绳索,请确定是通过可靠渠道购买的可靠品牌,且绳索需具备EN892single rope」、EN1891AEN1891B认证。

绳径方面,基于此绳纯粹属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绳索,在操作手感,绳索耐磨性,绳索破坏强度上还是优异一些比较好,因此建议使用9mm-9.5mm

绳索长度方面,建议使用 20~30米,一般来说扣除系统中其他的设置,大约可以应对大概10米以上的地形落差,或采取分段操作来应对更大的地形落差,且重量和体积还不至于带来过多的累赘。

当然,如果没有考虑背负重量或体积,10mm的绳索提供更高的保护性与更好的手感,也可以纳入考虑。

选用动力绳需要考虑到其高延展性会增加失足时绳索承重后的长度,这段距离越长,撞击到障碍物的可能性会更高。

EN892标准中指出,动力绳静态延展性在荷载80KG时,要小于10%EN1891标准中指出,静力绳与低延展性绳静态延展性在荷载150KG时,要小于5%

鉴于此两项EN标准测试重量不同,为了求出绳索最极端可能在受力延展后长度的落差,暂且将EN1891视为0%延展性,将EN892视为最高的10%延展性。

以十米落差而言,这两种绳索延展后的长度差异大约是1米。

笔者实际测试下的结果中,两款绳索在10米落差承重后仅差了 0.2米,其实无论是1米或0.2米,对于主要应用于中高角度以下地形的Hip belay而言,均不足以令人忧心。

但选用动力绳所获得的额外缓冲效果,对于本文中确保者与攀登者单纯利用绳索缠腰的应用模式来说,可以增添在确保绳承重时,两者的舒适度以及降低冲击力。

所以,如果不考虑Hip belay之外的任何其他应用,又或者读者目前或未来考虑从事攀岩运动,动力绳也是操作Hip belay时很好的选择。

注:笔者测试9mmEN1891A低延展性绳和9mmEN892动力绳,两款绳索分别取10米长再加上85KG的荷载,其承重延展后的长度分别为10.55米与10.75米,实际差异仅20cm

虽然不同品牌型号绳径的绳索一定会有测试上的差异,但相信只要是符合EN1891EN892的规范下,哪怕更改绳索的样式与绳径,并不会产生大幅度的改变,尤其是在总长仅10-20米时。

不同直径与长度的绳索概略重量对照表,实际重量会因品牌与型号有差异,该表仅为概略值

三、绳索确保的特性

绳索之所以能够起到确保的功效,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特性:

第一、绳索本身的延展性具有缓冲的功能。

即便是 EN1891 typeB 低延展性绳,在负载为80KG,坠落系数为0.3的情况下,坠落时的冲击力也不会大于人体一般而言所能安全承受的6KN值「普遍原厂数据为 4KN 左右」。

第二、摩擦力。

通过绳索与其它物体接触时的摩擦,将下坠所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以Hip belay来说,就是绳索与确保者的手与身体乃至与地形地物上的接触点产生的摩擦。

第三、绳索能够将其一端的力量传递到另一端的单纯物理作用。

因此,只要能将被确保者妥善的固定在绳索上,再将另一端加以打结稳固,或创造出足够的摩擦力,被确保者的移动范围便无法超过两端绳索加上其延展性所及的长度。

操作者单纯的利用绳索将自己与固定物连接起来进行确保

四、确保的核心原则

自从人类文明有绳索以来,人类便懂得使用绳索来替人、动物、物品等进行确保,而手法则从最原始的徒手紧握绳索不放,进步到懂得利用地形地物创造摩擦力、再演变到近代确保器材的使用。

不论确保技术如何演变,都不外乎有三个核心要点:

第一、制动的手在确保结束前,不可以离开绳索;

第二、当制动手在绳上移动调整抓绳位置的时候,系统应该处于制动锁定的状态;

第三、确保者操作时,在不影响攀登者的前提下,应尽量让攀登者与确保者之间的绳索维持张力。

因为当坠落发生时,用于确保的绳索越松弛代表下坠的距离越长,而下坠的距离越长代表所产生的冲击力越大。

确保者与攀登者之间的绳子若是松弛的,下坠距离会更远

五、绳索与攀登者的连接

传统攀登、运动攀登、乃至于溯溪等等运用绳索的活动,都需要一件半身吊带「class-II harness」来作为绳索与使用者之间的连接媒介。

以如今的技术来说,一些以轻量为主要诉求的半身吊带已经达到重量200g以下的水平,压缩后仅约一个馒头大的体积,但对于努力精简装备的登山者来说,任何多出的体积与重量都是种负担。

且台湾绝大部分的登山过程中,都不需要利用自备的绳索来进行确保。也就是说,即便携带绳索上山,除非是突发状况,否则使用到绳索的机率微乎其微。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其实身穿吊带爬山,或者是准备吊带在背包内,便显得有点弊大于利了。

在此,笔者建议直接将绳索以称人结「腰结」打在腰部的方式来操作,而如果绳索的长度足够,最好将腰部缠绕的圈数增为两圈或三圈,以便于承重时,将力量分散到更大的体表面积,降低不适感与伤害。

绳圈的大小应该在攀登者能容忍的范围内稍微收紧,以防垂直方向受力时,绳圈向上挪移产生压迫胸腔造成呼吸困难与肋部的不适。

如果确保者需要连续替多名攀登者确保,那么,使用称人结会因为需要在每次换人时重新打结造成困扰,建议改采用单结「overhand」配合桶结「barrel knot」来制作腰部的绳圈。

此方法可以在不解开绳圈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单结的位置迅速调整绳圈大小,方便不同身形的攀登者使用,并且在脱除时仅需将绳圈拉开,换下一个操作者套上后系紧即可,缺点是仅有单股,会不太舒服。

如果行程是属于探勘路线,雪季登山,或规划的登山路线中会有已知的地形障碍需要自备绳索来进行通过的,那么便不应利用称人结来取代吊带。

因为不管是舒适度,便利性,安全性,制式吊带的效果都是称人结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

由左至右分别为单圈称人结、三圈称人结、单结搭配桶结

六、Hip belay 的设置、操作、与制动

1、攀登者与绳索的连接

确保者如先前建议的,先利用单圈或多圈称人结「bowline」加上绳尾安全结「overhand or fishermens knot」替被确保者建立与绳索之间的连接。

之后,再通过攀登技术较好的确保者带着剩余的绳索开始上攀并寻找可安全确保的位置。

先用合适的方法在攀登者身上建立连接

2、确保者先建立自身稳定性

确保者应优先考虑在自身后方寻找固定点,并用绳索将自己与它连接,如果无法建立固定点,至少应找到稳固的岩石或健康的具有一定直径的树木。

通过观察、推动、脚蹬来确认其强度后,坐下用双腿伸直顶住。

如果稳固物仅能由单脚顶撑时,应让连接攀登者的绳索最先接触到确保者的一侧「主要受力侧」的腿来顶撑。

如果确保者因地形狭窄需要以站姿来进行确保,确保者身后须有固定用绳索且在设置上应尽量置高,并以略微侧身且受力侧腿在前,另一腿在后的姿式站立。

如果确保者因地形狭窄需要以站姿来进行确保,且身后无法找到固定点,但有稳固且高度及膝的地形特征可供确保者单脚踩踏顶撑时,也可以为确保者自身提供稳定性。

确保者先通过与后方固定点的连接来确立自身的稳定性

3、绳索设置确保就位

先将与攀登者连接的绳索收紧后,以建立腿部顶撑的同侧手为控制手「controlling hand」,另一只手为制动手 「braking hand」。

两只手分别在腹部左右抓住绳子,并在两手之间保留一定绳长后绕过头,向上向身后甩,并确保绳索与身体碰触的位置大约在髋部。

如果双腿都有用于稳固的踩点,或有建立后方固定点,那么两只手都可以充当控制手。

确保绳索绕过腰部准备开始实施确保

4、如何操作Hip belay确保

控制手应随时确保攀登者与确保者之间没有松弛的绳索,可以感应攀登者部分的体重最好。

当攀登者为向上攀爬时,确保者需要不断配合攀登者的进度,操作制动手推绳、控制手拉绳的收绳动作。

之后确保者的控制手先往外挪抓住双股绳后,制动手在不放开绳的前提下将手往内滑动,控制手放开靠制动手侧的绳索,再继续收绳,如此不断重复动作。

当攀登者向低处攀爬时,则相对比较容易操作。

确保者可将双手均握于制动侧的绳索上「制动手在内、控制手在外」,利用靠近身体的制动手在维持些许张力的前提下,配合送绳给攀登者即可。

上述做法与顺序并非唯一的标准,只要是操作上符合上文所说的「确保核心守则」,理论上都是安全的操作。

确保者连接攀登者一侧的右手进行收绳,左手推绳

一来一往之后确保者的右手在后,左手在前,已无法继续收绳


右手抓住两条绳索,同时左手开始往后滑动,

确保制动手永远握绳

复位完毕,回到起始状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

右手放开对侧的绳索,回到步骤一,右手收绳,左手推绳

5、如何在坠落时制动

当攀登者失足时,应该要立即喊出预先建立默契的口号,通常来说是「fall」或「确保」。

此时,确保者的制动手应立即绕过腹部往控制手侧的方向撑直手臂,且尽量使制动手臂贴紧腹部,并且紧握绳索。

制动手往控制手的方向绕过腹部摆置后抓紧绳索,同时利用右手支撑辅助身体平衡

6、坠落后的恢复

在正常的Hip belay使用环境,坠落后是不需要做承重转移技术的,因为地形通常不是那么的险峻,攀登者可以立即恢复自己的攀爬姿态继续上攀。

如果攀登者真的持续承重在绳索上,且无法重新自主攀爬,那么确保者可稍微降低制动手的抓握力度,同时稍微开展制动手与腹部之间的角度。

此时,攀登者可以缓慢下降并且重新找到适合的踩点。

但是,这样下放攀登者的动作即便只是操作非常短的距离,也会让确保者与身体摩擦的部位非常的不舒服。

七、制动手的重要性

制动手有两个重要任务,第一是调整摩擦力。

在攀登者失足时,收合绳索与身体接触的角度以增加摩擦力达到制动的效果,且在正常操作时,略微开展绳索与身体接触的角度,以减少摩擦力,以免造成确保时操作收放绳索动作上的麻烦。

第二个任务是,决定坠落冲击力度的强弱与制动所需距离的多少。

当确保者察觉到坠落时,除了应立即收合制动手与身体的角度以利于产生最大的摩擦力之外。

此时,如果手掌死命地紧握住绳索,代表绳索不太能产生滑动「static belay」,少了滑动便少了将动能转化为热能的机会。于是充当固定点的确保者必须要能绝对的稳固自己的确保姿态,否则便会导致身体被拉动甚至被迫松手的风险。

这一动作适合用在坠落冲击较小,或确保者明显强壮于攀登者的情况。

换句话说,如果坠落时制动手握绳的手掌适时地缓和一下施力,绳索便可以在相对可控的状态下滑过手心「dynamic belay」,且制造出绳索与掌心和身体摩擦的机会,让坠落的动能通过因摩擦而生的热能而化解。

此举有利有弊,利在于从制动开始到坠落停止的距离越长,意味着冲击力可得到越好的缓冲,好比车辆以相同的速度冲入田里和冲撞一面墙会有明显损伤上的差异;

弊则在于坠落的距离越长,攀登者在坠落的过程中撞击到障碍物与失去重心的情况也会增加。

八、建立确保者后方固定点

当行程上时间充裕、确保者体型相比于攀登者较瘦弱、或确保姿态无法有效建立和稳固时,建议确保者建立后方固定点,并与它连接后再进行Hip belay

确保者与后方固定点如果距离太远,则可能因绳索延展性的影响增加确保者自身稳定的难度。

此外,如果固定点、确保者、攀登者三点并非呈一直线时,一旦坠落发生,确保者可能会被拉动且横向偏移。

此时确保者连接固定点的绳索越长,偏移的幅度便会越大。

当确保者与后方固定点的距离越近,牺牲的首先是确保者无法通过目视观察攀登者的优势,在大风大雨的情况下,攀登者与确保者可能也会因距离加大而使口头上的沟通变得吃力。

另外,确保者与后方固定点的距离越近,也代表着确保者与攀登者之间存在有更长的绳索,意味着更长的受力后延展距离。

如先前所述,攀登者失足后,若绳索延展的距离越长则越有可能导致撞击到其他的地形地物。

最后,确保者与后方固定点之间的绳索越长,势必会牺牲可用于确保攀登者的绳索长度,这些都应该要综合纳入操作时的考虑。

九、避免确保者姿态侧转

如果确保者身着吊带且以绳索通过腰前的挂接点与后方固定点连接时,后方固定的绳索将会绕过确保者的左侧或右侧腰部。

无论设置上在哪一侧,都应确保该绳走向与确保者的控制手侧绳索是位于同一侧。

这样的话,可让两者加在确保者身上的扭力一正一反互相抵消。

如果设置错误,即表示确保者面临到两者创造出来相同方向的扭力,很容易会让确保者的姿态扭转且失去确保的效果。

正确示范,后方固定绳与确保绳受力端应处于同一侧,图中确保者的左手为制动手

错误示范,后方固定绳与确保绳受力端处于不同侧,图中确保者的右手为制动手,受力后确保者身体会顺时针扭转造成确保失效

十、Hip belay 补充说明与提醒

确保者须戴手套,衣物选择上最好具有耐磨特性,避免手掌与身体遭到绳索摩擦烫伤,在没有手套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Static belay,就是制动手紧握避免绳索滑动造成摩擦生热;

在操作前应先与攀登者建立默契,在坠落时要喊「fall」或「确保」,因为攀登者不一定在确保者的目视范围内;

即便在坠落发生时,确保者的直觉反应是马上抓住绳子,但制动手在紧握绳索前,应该先尽量将手臂打直,以免被绳索将手往身后拉扯;

用绳索缠绕确保者的制动手手臂,虽有增加摩擦力的功能,但也更增加上述提到的,手被向身后拉扯的风险,应小心评估使用;

当确保者的背包会影响确保操作时,应该要先将其移除,如果绳索是直接与背包摩擦,要注意绳索在身后逐渐向上挪移滑动的风险;

确保者应尽量寻找地形上可以稳固自身的坚固踩点来协助抵抗坠落发生时的拉扯与冲击;

确保者应尽量寻找可以让双腿有足够空间伸展的位置,且不应过度屈膝,以此让相对坚强稳固骨骼来取代肌肉去承载可能发生的坠落冲击;

当确保者对于姿态的稳定性有疑虑时,应该要建立后方固定点并与自身连接,且确保者与后方固定点之间的绳索不应有任何松弛;

如果确保绳绕过确保者背后的位置太高,那么确保者轻则需要耗费核心肌肉的力量来抵抗往前的拉力,重则上半身有可能会被拉扯前倾,冒着确保失效的风险。

但是,如果确保绳索绕过确保者背后的位置太低,那么确保绳有可能会滑过臀部和腿部的下方而溜走,造成确保失效。

制动手应使用掌心略微朝上的方向握绳,和攀岩确保者习惯于制动手掌心朝下是不一样的;

Hip belay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与练习才能够发挥作用,且确保者应该要能够左右手皆能流畅的操作,因为地形限制有时仅允许确保者将重心利用某侧的单脚来稳固,从而影响制动手与控制手的选择;

在确保开始前应该先理绳,检查并排除绳索全段的打结与纠缠,否则一旦开始确保才发现绳索有纠结,会徒增困扰甚至导致危险。

十一、使用确保的时机

SPRING

在了解了上述所列的确保技术后,另外,想要在此探讨的是什么样的时机点是应用确保技术的时机呢?

毕竟过度的确保操作会耗费太多的时间,而在登山活动中,能够有效维持在既定的行程上也意味着安全。

如果过度的在非必要地形操作确保技术,而让团队最后摸黑行进或无法准时到达预定的扎营点或回到登山口,那么反而衍生了另一种危险。

一般而言,建议在以下的情况中应认真考虑进行确保:

有一定程度的坠落发生机率,且根据现场地形判断如果发生坠落,会有严重后果;

同行的队友攀登能力不足,或表现出恐惧与缺乏信心;

其他环境上的风险因子,如:

蜂、冰雪、强风、雨、落石、碎石坡、青苔、天色昏暗等等;

队友明显疲惫,或受到急病、外伤等因素降低行动力时

十二、Hip Belay不适用的情况

一般来说,Hip belay 是在户外缺乏器材与追求速度的情境下,用来替攀登技术较弱的伙伴建立的确保模式。

相比于利用器材确保或利用地形地物来确保,Hip belay能够产生的制动力相对较弱,也因为制动力较弱,Hip belay较适合用在中高角度以内的地形。

因为,在这样的地形中,当攀登者失足时。身体部分的重量仍然可部分承载在地形上,可降低确保系统的负荷。

Hip belay适用的地形一般来说有一定的攀爬难度与坠落的风险,但是,对于攀登能力较好的确保者来说,是有机会可以不用确保的。

Hip belay对于现场地形为垂直或接近垂直,且同时存在明显坠落风险的地形,其应用上的安全性是令人担忧的。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Hip belay,或使用更高标准的确保器材和技术来取代它。

 

来源:橙色救援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