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灾新闻频传,若不幸遇火警,如何才能保命?台湾消防提醒,平时要做好居家防火安全,包括养成安全用火电习惯、使用耐燃材料装修及安装住警器、灭火器等预防7要点,加上往1楼逃生等6要诀,以确保自身及家人的安全。根据消防署108年建筑物火灾统计分析,起火原因第1名为炉火烹调占37.9%;第2名为电气因素占30.8%。另分析火灾死伤原因,主要为判断力、体力等条件不足、逃生障碍及错失逃生先机等,导致吸入浓烟呛伤、中毒、甚至丧命。
台湾消防表示,火灾预防平时就要做好准备,千万不可疏忽大意,务必遵守用火电「3习惯」及防火逃生「4对策」共7要点,以确保居家安全。
「3习惯」,就是平时养成「电气使用安全」、「抽烟安全」及「炉火烹调安全」,包括用电不超过负载、电线不捆绑折损、插头不潮湿污损、电源插座不用不插、电器周围不放可燃物、不使用无商品安全标章的电器、人离火熄及绝不在床上吸烟。
「4对策」,就是「装置住宅用火灾警报器」、「设置灭火器」、「使用耐燃材料及防焰制品」及「建立近邻协助体制」,以利火灾时能即早发现、扑灭或避免延烧,并透过邻居间互助,帮高龄或行动不便者逃生。
内政部指出,过去坊间流传遇到火警找湿毛巾遮口鼻、用塑料袋套头、躲在浴室等,都是错误的逃生观念,若不幸遇到火警,请记得「5不1原则」的应变逃生6要诀:
一、不可为了收拾财物而延误逃生避难时间,应以保命求生为首要目标。
二、不可搭乘电梯逃生:火场易断电,会受困在电梯内。
三、不可躲在浴室:火场危害主要为浓烟,浴室门及天花板大多为塑料材质,不耐高温,且门下方为通风百叶,无法有效阻绝浓烟危害。
四、不可用塑料袋套头:除无法装到新鲜空气,且呼吸产生的雾气,会影响逃生视线及速度,若遇火场高温,塑料袋也会熔化而黏在皮肤上。
五、不可浪费时间寻找湿毛巾而延误逃生避难:湿毛巾挡不住浓烟中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气体,且寻找湿毛巾恐延误逃生时间。
六、火场逃生避难流程原则
(一) 平时规划2个逃生出口。
(二) 火灾时,应往1楼往外逃生,逃生避难时,一定要谨记随手关门。
(三) 往1楼往外逃生时,若主要逃生路径外已有浓烟无法避难时,请寻找第2逃生路径往1楼往外逃生;若第2逃生路径也受阻碍,则改往未起火相对安全空间关门避难,并用衣物或毛巾将门缝塞住,防止烟雾流入,并拨打119求援,详细告知待救人员的所在位置,等待消防人员救援。内政部强调,火场无情,惟有强化自身火灾预防及应变知识,平时谨记逃生避难原则,才能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