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评估
上图是吴琦老师掉到井里的图片,很明显图片中的井口是有问题的,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为什么大白天会掉到井里呢?事实上,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大家都知道墨菲定律,它的原句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也可以称为工作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风险评估是对作业面进行严谨的、系统化的危害检查,这些危害会对人体,设施或财产造成损伤或损失。它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告诉你如何对你的风险和危险进行一个估计。
危害/危险(hazard):潜在的可能对人体,生物或财产造成损失的情况;
风险(Risk):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指的是概率。
危险和风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风险指的是发生某种危害/危险的概率。
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险评估方式,比如经济方向的风险评估,医疗方向的风险评估都有各自方向的专业领域。
绳索领域都在户外作业,从概念上来说,风险评估相对比较简单。
具体来说,风险评估我们要做什么呢?
(1)识别危害,即发现、确认和描述危害的过程。通过信息收集发现危害,把识别出的危害写出来或是确认;
(2)识别受危害对象,包括人和物。要对整体的所有可能会受到伤害的对象进行判断,对人员的伤害,对自然环境的伤害等;
(3)风险分级。因为伤害和风险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对它进行评估,确定不同级别的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应对风险。
比如疫情期间佩戴口罩这一措施,随着接触的人员多少,进入的场所不同,风险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将风险进行分级,确定采取哪个等级的自我防护。
(4)同一个危害,对不同能力对象来说,风险程度也不同。比如400米救人疏散物资项目,身体瘦小和身体强壮的人他们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起假人的时候,对瘦小的人来说发生腰椎受伤的风险就大于身体强壮的人。
二、风险评估方法
越复杂的系统,越容易发生各种细节问题,那么,是否有方法可以对风险大小进行评估呢?
答案是肯定。
(1)现场观察法
它适用于各种场景和作业环节,有人先在现场进行观察、分析,然后对现场的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估。
优点是特别灵活,各种场景和场地都能使用。缺点是不适合复杂系统,一个人很难对复杂系统做出全面评估,同时要求分析人员必须有丰富的经验,且能够结合现场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
通常在消防队站里,这项工作都是指挥员来完成,比如灾情侦察。
(2)安全检查表法
该方法一般针对一个固定项目,根据安全检查表格进行安全检查,做出相应的风险分析。
比如飞机的安全检查表、PPE安全检查表,优点是涵盖全面,操作简单,缺点是灵活性不足,无法发挥检查者的主观能动性。
(3)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是根据事故报告进行风险评估,消防队站的话,主要通过战评总结来进行风险评估,因此,每战必评特别重要。
哪怕是简单的现场,通过战评总结同样能让弟兄们打一战积累一些经验。
(4)LEC评价法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riticality,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具体如下:
本方法主观因素较多,主要根据评判者的经验和能力以及对现场的观察才能大致打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分数。
IRATA也是使用数字来量化这些概念,数字越大意味着越严重,并用公式:风险=可能性×严重性来确定风险指数。
可能性L :
1:发生的可能性很低
2:可能性不大,但是发生过
3:不频繁发生
4:偶尔发生
5:经常性地发生
严重性S :
1:轻微伤,不会影响作业
2:会造成3天内无法作业的伤害
3:会造成超过3天无法作业的伤害
4:重伤(如截肢或失去视力)
5:致命伤害
将两者相乘便得出了风险的指数。R=L×S
15-25:High(高风险)
8-12 :Medium (中等风险)
1-6:Low (低风险)
在 IRATA 的作业中,风险评估由三级来完成的,上图是IRATA的风险矩阵,颜色深浅代表不同的风险高低,通过完整的风险评估流程,提出风险防控的措施,从而进行二次评估,确认低风险后开始作业。这种方法安全性很高,但是带来的争议是效率不高。
最后,送一句中国的古谚语给大家:小心驶得万年船。不论是灭火救援还是绳索作业,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采取安全措施,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展作业。
三、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完成后,要依据优先级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 风险移除。比如绳索救援时,救援环境周围有一块石头,可能会掉落伤害到下方的救援人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移除这个风险,避免它成为一块落石;
• 选择低风险方式作业。比如水域救援时,若是有条件使用竹竿对水中的待救援者进行施救,那么我们可以不用下水进行救援,降低救援风险;
• 防止接近危险。比如绳索救援时,救援环境周围有一块石头,可能会掉落伤害到下方的救援人员,没办法将它移除,那么我们可以转移作业环境,防止接近这个危险;
• 降低暴露在危害环境下的可能或时间。比如地震救援时,有时要通过滑坡或是落石区域,这时可以选择快速通过,降低暴露在危害环境下的时间。
• 提高信息训练监督级别。为了防止危害发生,可以通过对人员进行培训,或是提供更多信息告诉大家哪里可能会发生危险。比如安全信息牌,信息提醒等。
• 加强监管。可以通过其他人进行监管,比如灭火救援现场的安全员制度,随时告知救援人员危险点,并进行提醒。
• 加强个人防护。如果有危险和风险存在,并且无法移除,且必须要接近这个危险,那么只能通过加强个人防护降低风险。比如内攻灭火时,不管烟气大小,必须佩戴空呼。
当然,在一个复杂的绳索作业或是灭火救援行动中,并不是说大家都必须要按照以上顺序依次对风险进行防范,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可以选择他们其中的几个来同时降低风险的。
IRATA官方有一个图,指导大家通过理论和实践对边缘保护作业的风险进行分级,总共分为五个步骤:
• Identify the hazard,识别危险。由于要在边缘作业,图片中打感叹号的地方就是风险隐患的提醒。比如Sharp 锋利的东西,Heat 高温的物体,Tools 有可能工具掉落,Wind风力影响,还有容易缠绕的东西,粗糙的地方,腐蚀的地方等,根据识别来判断有哪些隐患。
• Remove the hazard,移除危险。图片中举了一些例子,如果是锋利边缘就移除边缘,如果是高温物体就移除物体。
• Avoid the hazard,避免危险。如果危险无法移除怎么办?图片中另外选一个锚点,避开锋利边缘,或是设置Y HANG做两个导向把工作绳移开,或是采取设置偏离点、中途锚点等措施。
• Protect against the hazard,使用保护设备。特别是在工业环境中,很多地方没办法移除或是避免边缘,那么只能使用护绳的保护器、护绳垫,降低风险。
• Verify,确认保护是否有效。若是上方措施无效的话,应该采取其他方式或是改进措施。
四、技术和管理都可以对风险进行预防
在技术层面上,我们可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来保护自己,使用技术手段来规避风险。然而,风险的预防不光是技术层面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从管理和行政层面进行风险预防的。
比如疫情期间人员的隔离,就是从管理角度对风险进行预防;比如水域救援的“五个决不允许”,也是从管理角度对水域救援的风险进行管理。
管理层面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撑,技术层面的可实施能力越低,则需要提高管理/行政层面的程度来规避风险,但是这往往会带来过度管理,反而削弱成功的转化或是降低工作效率,带来其他矛盾。
五、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指的是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因为哪怕我们对风险进行了完整的分析,事故还是有可能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发生,这时就需要做事故报告进行总结。
建立事故报告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 分析事故原因
• 降低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
• 提高管理以及防范级别
• 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
在绳索作业和绳索救援中,大部分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其次是天气因素,最后是装备的质量问题。
IRATA官网上有比较全面的事故分析报告,比如下面这个报告
发生事故是一个负面影响,但是很多单位发生事故以后不愿意写事故报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但这样做的话对事业发展来说并不好。
比如训练或是灭火救援中发生安全事故,如果没有对事故进行分析,并将原因告知别人,那么就无法降低其他人发生同样事故的概率。
一些制度或防护措施不能带来额外的帮助,反而成为一些限制措施时(比如竖井救援的工作限位),很容易让人产生麻痹大意的情况。因此,不管是绳索作业还是灭火救援,一定要始终执行严格的标准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