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建始县三里乡600斤的耕牛坠入天坑。
2019年10月23日。鹤峰县燕子乡一村民摘野生猕猴桃坠入天坑、
2018年7月11日。利川市凉雾乡一八旬老人跌入天坑。
……
恩施州地处武夷山脉,域内喀斯特地形地貌形成的溶洞、天坑、峡谷星罗棋布。近3年来,群众误坠天坑事件时有发生,仅利川市消防救援大队就处置天坑救援11起,营救被困人员8名。利川市消防救援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能定位,着眼“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组织人员系统研究了天坑救援技术操法。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看看这教科书式的救援操法
操作人员
班组行动编制数6名(指挥及安全监督1名、作业组2名、辅助组2名、预备人员1名)。指挥员任务:评估现场风险进行安全控制、确定行动总体方案;作业组任务:确定并实施现场前段的行动方案;辅助组:任务锚点和拖拽系统制作、释放和提拉操作。
处置程序
一、接警出动
(1)准确掌握事故发生地点、事故概要,携带必要救援装备;
(2)初步了解被困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险情现状及天坑情况;
(3)要在当地政府公安民警或者熟悉地形的村民带领下进入事故地域。
二、现场评估、确定行动方案
(1)要迅速判断险情现状,实施救援区域封控,制作区域草图;划分救援平台设置作业区、装备准备区;
(2)要勘探周围环境、地质结构,评估现场可能发生的险情,标记危险区和危险目标;
(3)要充分结合队员能力,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部署救援力量,明确技术难点和潜在危险因素,确定整体行动方案。
三、器材分类、装备穿戴
(1) 器材要按照个人装备、公用装备、绳索类分类置放于防水垫上,并对装备进行调试和检查;
(2) 个人装备穿戴检查必须是相互的和接触式的;
(3) 绳索要区别下降绳、保护绳、提升绳,逐段检查自然堆积至绳包内,绳索末端必须制作防脱节。
四、保护站设置
(1)人工岩钉锚点设置要先用手锤敲击岩石判定岩层牢固度,电锤应垂直岩面打孔;
(2)岩钉挂片的角度应选择与下降线路在同一直线上;
(3)绳索必须避开尖锐物或者进行保护;
(4)进入作业面必须进行路绳保护,锁具开口必须朝向无障碍面。
五、先锋队员下降侦查
(1)先锋队员选派必须是绳索技术、心理素质、体能素质最佳的队员担任;
(2)下降线路的布设要充分考虑队友的能力水平;
(3)下降过程要将存在危险隐患及时清除,不能清除的要向指挥员进行反馈。
六、营救人员
(1)提拉系统、下放系统、保护系统应单独设立;
(2)提拉系统应结合洞深和辅助人员数量合理设置倍力系统,具体为12mm以下绳索,12÷倍力系统=辅助人员数量;(注:12原则一般用于拉绳桥)
(3)2号员下降时,先锋队员必须将绳索远离可能产生坠石区域;
(4)提升被困者时,一名救援人员全程陪护上升,另一名救援人员协助牵引。
七、救援人员撤离
先锋队员利用SRT上升技术撤离,并对所有系统完成拆解。
八、清理现场
(1)清点装备和人员;
(2)讲评和现场检查确认 记录绳索使用情况。
来源:恩施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