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大火吞噬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萦绕其上的文化……
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就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自身的特点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其存在着大量的火灾隐患。近年來,文物古建筑博物馆频频发生火灾,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秋季天干物燥,火灾事故发生频率增高,保护人类文化瑰宝,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全而筑牢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屏障。
一、概述
近年来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频频失火,例如,2014年1月11日凌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烧毁242栋房屋,古城历史风貌被严重破坏,部分文物建筑也不同程度受损,财产损失上亿元人2017年10月30日下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法轮寺,一工作人员不慎引发火情,造成一偏殿被焚毁;2017年12月10日12时39分,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九龙寺大雄宝殿突发火灾,由于现场风势较大,快速引燃毗邻的祖师殿、毗卢佛塔。此次火灾造成九龙寺大雄宝殿、祖师殿、“亚洲第一高木塔”毗卢佛塔烧毁,过火面积800余平方米,损失惨重。个个案例警示我们为了保护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消防安全必须放在首要地位,防止遭受火灾的侵害成了要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火灾特点
我国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大多采用楠木、松木、杉木等木材建造。一般的古建筑下部以高大台基相托,结构特殊,用大量木材加工制作屋顶,包括天花板、藻井部分等,易形成大面积火灾。据有关部门测定,古建筑火灾荷载若以木材计,每平方米就达几立方至几十立方米⑷。古建筑中的木材,由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变得非常的干燥,含水量也极低,尤其是一些枯朽木材,质地疏松,在天干物燥的季节,遇到火星就极易发生火灾。结构特殊,易形成大面积火灾。丽江古城在建造中一般是成组、成群、对称布局,殿堂之间采用木廊相连,建筑相连,建筑群内缺少防火分隔,少有消防通道,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更易“火烧连营”,使整个建筑群荡然无存。
(-)受建筑材料及风格影响,易造成"火烧连营"
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在建造中一般是成组、成群、对称布局,殿堂之间采用木廊相连,建筑相连,多为木制或砖木结构,有的古建筑之间广泛利用木质廊子相连,屋檐交错在一起,有的甚至连隔墙和楼板都是可燃材料制成。建筑群内缺少防火分隔,少有消防通道,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引起整个建筑群“火烧连营”。
(-)受建筑物地理位置影响.易造成"耽误时间"
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大多建造于坡上或者是山腰处,远离城镇、环境幽静的的山川之上或河流、湖泊附近。由于地形地势纷繁复杂,通路曲折逶迤,构建在深山、山顶、半山腰之中,人们徒步到达
都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古建筑保护单位基本上只能依靠自救。少数建在城镇附近的古建筑,由于普遍存在建筑形体高、院墙高、台阶高、过道窄、无消防车通道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即便能及时赶到现场,也很难展开,给灭火救援带来困难。消防车也难驶入或靠近失火的古建筑,给灭火救援带来困难,极易“耽误时间”。
(三) 受消防基础设施影响.易造成"起火难控"
由于大多数古建筑博物馆都建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有的甚至在高山或深谷之中。加之管理部门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都会把精力放在扩大经营以及项目的争取上,安全方面往往被忽视,尤其是消防安全上考虑远远不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更缺乏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消防管理制度,防火巡查、检查制度落实不力。同时大多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受历史的局限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消防设施,无现代化灭火系统、无灭火装备、加之消防水源短缺、消防通道狭窄及防火间距严重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初期火灾扑救不能及时得到有效遏制,极易造成“起火难控”现象。
(四) 受周边环境影响.易造成"人为隐患"
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种优质的旅游资源,参观的游客人数众多,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时期。在经济利益当先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的文物保护管理单位往往会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当前很多的古建
筑博物馆管理混乱,民用与商用并存、私拉电线、做饮食的摊点门店等众多,即便是紧邻城市或置身于城市中的古建筑博物馆,大多也是老城区,周围环境复杂,门店众多,往往消防管理制度不完善、消防责任不清晰,这些都是造成古建筑火灾隐患的人为因素,极易造成“人为隐患”。
(五) 受群众思想意识影响.易造成"逃生困难"
很多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都远离城市,处在一些地区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地区,所以这类群众的防火思想意识差,对消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当发生火灾时,不懂得自救和逃生。尤其是在冬
季,电暖气、电褥子等电力取暖设备急剧增多。那么当火灾发生以后,由于群众的自我逃生意识不够、自救知识缺乏,很难快速的从火场撤离,所以对自身的安全产生危害。
(六) 受文化历史价值影响.易造成"恶劣影响"
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火灾往往使得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被毁于一旦,除了造成难以挽回的文物损失和经济损失,还会在国内外造成严重的恶劣影响。如2015年3月27日早4时30分许,位于甘肃省最东部的庆阳市环县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兴隆山祖师殿发生火灾,该起火灾过火面积约117平方米,火灾造成祖师殿屋顶全部坍塌,殿内明代壁画及物品全部损坏。该起火灾事故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经对火灾损失进行评估,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约87万元,文物部门认定为一起重大文物安全火灾事故。由于古建
筑博物馆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毁于大火是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也是对我们文物保护的一大挑战,这些古建筑如因火灾被毁,那将在国内外造成巨大的反响,甚至直接影响到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世界遗产的申报。
三、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火灾隐患的原因
(―)用火不当
当前由于用火不当,造成了许多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用火不当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来自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用火。当前,随着国家形势政策的不断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文物的保护作用,因此一些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不断适应国家形势政策、增加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收入,在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旁边搭建用易燃可燃材料制成的展厅用下展览藏品,极易用火不当产生火灾。
(二) 电器设备不完善
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电器线路因年就新修,电器电路老化问题严重,首先就要对电器设备进行相应检查相不断完善,针对电器线路上问题,要对其进行严格把关。当前我国部分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增加收人和盈利,私下举办展览活动,容易产生电线临时私拉乱接,存在巨大火灾隐患。
(三) 博物馆人员素质问题
生活用火不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陆陆续续引进一些承租单位或者古建筑管理人员,有些为了生活方便,长期在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内或周边使用液化气、火炉煮饭取暖,危险性之大、火灾隐患之多,令人担忧。虽然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中设置了一些提醒,例如禁止乱吸烟等提醒牌。游客和观众在参加陈列时能够做到不吸烟,但是走出陈列室就开始吸烟,把烟头丢在周边,由于周边环境比较干燥,耐火等级较低,因此极易产生小火,最后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 消防设备问题
为了预防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要对火灾的发生可能做好一系列准备,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消防设备问题,要最大可能地做好消防设备工作。但是我国当前一些中小型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因为盈利较低、资金不足,没有能力完善博物馆消防设备,消防设施不完善,设备相对落后,对于发生火灾的隐患没有能力去应对。
(五) 雷击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的物理现象。带负电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如文献记载,明朝时期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2010年7月24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普惠寺大雄宝殿因雷击发生火灾等。四、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防火措施
(一)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增强人员防火意识
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使用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产权单位或者管理、使用单位一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统筹安排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
人员的防火意识是预防火灾的重中之重,很多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火灾甚至是各类火灾都是由于人们的消防知识不足、防火意识淡薄而引起,因此,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是消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对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单位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开展消防知识培训,有条件的可以全员开展。培训内容主要从火灾的危害、初起火灾的扑救、组织人员疏散、日常消防安全巡查、灭火器的使用等方面出发,切实提高他们的“四个能力”,做一个消防明白人。
开展消防演练工作。要根据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的特点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即便发生火灾时也能积极应对。同时,要求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全年不少于2次组织全员开展疏散逃生演练,以达不时之需。
(二)严格用火安全管理
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内人员复杂,因此,用火安全是古建筑防火的重点。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坚持“从严管理,防患未然”的原则,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将责任明确到个人,落实每日消防巡查工作,每日对建筑的重点部位、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并记录,确保建筑消防安全。
文物建筑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对必须使用明火的,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并由专人看管,必须做到人离火灭。
(三) 不断完善消防设施.合理配备消防器材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应加大安全资金投入,首先要加大消防资金的投入,不断完善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内的消防设施设备,对于消防设施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大对于博物馆装修材料的检查力度。对于电器老化的现象进行及时的整治,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替换掉陈旧的电器设施,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内的消防设施。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善供水管网和有效利用天然水源,如有些古建筑附近水系丰富,流遍众多,可供消防取水的地方却很少。因此,我们应利用丰富的环境资源对其进行改造,增加蓄水能力,确实实现“储存方式”供水,以便发生火灾能有效地利用天然水源。继续加强民间消防组织的培训指导,与周边各相邻单位和团体搞好关系,建立一个能力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消防志愿队,形成“毗邻互助”火灾防控的核心,以点带面做好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工作。同时,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应按照灭火器的配置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影响安全疏散。对于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要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二是手提式灭火器应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米,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8米。三是灭火器的设置应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且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四) 加强电路改造.严格用电管理经调查,大多数火灾都以电器电路火灾为主,特别是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线路老化严重,应根据电器电路使用年限及时更换改造,在改造时要预防此类着火因素,最好的方法就是穿管。穿管时应注意,应采用高品质绝缘管,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与其他建筑不同,线管不能敷设到墙内,只能外敷设,品质不高的线管容易破裂,达不到敷设作用;同时,电路接头也不能裸露在外,而是要安装在线盒中,分线盒之间也不能有接头;强电和弱电应该分开铺设,若强弱电线放于同一根PVC管中,容易造成干扰,并且同一根管内穿线过多也是火灾隐患,因此,严禁将强弱电线放于同一根管内或同意底盒中。并且线管内所放的线路不超过线管容量的40%。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内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电器选型、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适用的电器火灾防控装置。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内应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确需使用的,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五) 加强消防宣传.不断整治周边环境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应经常性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员工防火安全意识,并结合单位实际针对公众开展消防宣传,在醒目的位置设置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对于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的周边环境,要做到严格整治,对于游客吸烟现象,做好相应的提醒措施。对于内部人员为了盈利而建立的相关易燃设施,要设立严格的政策杜绝这一行为,对于行为恶劣的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六) 加强避雷设施维护保养.防范于未然防雷保护措施不健全.由于雷击而引发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火灾的事故也比较多,如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的永宁寺塔,就是由于没有安装避雷设施而于建成后18年(公元534年)逾雷击起火而被烧毁的,随着国家和相关单位对古建筑雷击火灾的重视,现存的古建筑一般都安装接闪装置,即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或者几种形式结合使用。但是由于不符合要求,维护不善,以及疏忽管理等原因,不少设施由于环境湿度大,锈蚀等原因,损坏地比较严重,不能很好地起到保护作用.在遇到雷雨天气时,高大的古建筑就很容易受到雷击而引发火灾,使用和管理不当。我国的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管理混乱、复杂。导致缺乏统一的消防管理,各主管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使得消防工作出现无人管理的混乱局面,近几年随着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提高,一些地方往往为了利用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招引游客充分发展当地经济,把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分工给经营者,利用古建筑开设饭店,旅馆,商店,或其他用途的门面房,甚至改建建筑内部结构,随意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做法,使其使用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大大增加了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的火灾危险性,这也是近年来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保护的一个严重威胁。要及时对防雷设施进行维护检查和保养,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于防雷设施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保障运行良好一是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引下线与接地装置之间是否可靠接触;二是对防雷装置做好除锈、防锈防腐蚀,由于防雷装置基本上暴露在空气中,易受到腐蚀和锈蚀,使导电性能下降,尤其是各接触点易产生雷电反击现象;三是要进行防雷接地电阻测试,保障雷电流可靠导入大地。
五、总结
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得以存续和发展,并构成了令世人惊叹的文明景观。在我国古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中,消防工作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因此,在防火安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广大文物消防工作者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措施,减少隐患及时发现隐患。增加文物消防工作的预警,进一步减少火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