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高峰论坛:公共安全?和我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发布时间:2019-06-25点击量:2475

2019公共安全高峰论坛

622日,2019公共安全高峰论坛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城市公共安全高峰论坛”首次在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召开。来自国内的职能部门及近300名公共安全领域的院士、专家、高校和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届论坛,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到底什么是公共安全?

和我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城市公共安全都包括哪些?

城市公共安全事件主要分四类:

①自然灾害:包括风灾、水灾、火灾、雪灾、地震、泥石流、海啸等;

②事故灾难:包括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如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事故、环境污染、核事故等;

③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食品中毒、传染病流行事件等;

④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群体性事件等。

强化科技安全 提升公共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进行《强化科技安全,提升公共安全》主题演讲,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公共安全严峻复杂的形式。

分享了公共安全技术上的成就:我国自主研发的台风数值预报技术、暴雨数值预报技术、5大防震减灾技术(510分钟地震烈度速报、地震应急响应时间缩至30分钟以内等)、国家应急平台建设、城市消防体系建设(打造“5分钟消防圈”)等。

同时提出面向2040,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将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原创性的成果,发展公共安全标准认证认可体系,实施“强韧工程”,实现从技术和管理的双轮驱动到科技、管理和文化的三足鼎立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强化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如何跨进信息时代?

庞国芳院士进行题为《信息化引领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创新发展》的主题演讲。重点分析了当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面临的“农药残留检测如何实现电子化、农药残留大数据报告生成如何智能化和农药残留风险溯源如何实现视频化”三大挑战。论述了通过多年研究建立了三元技术融合检测平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前移的能力,进一步确保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应急管理要警惕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

什么是新兴风险?新兴风险可以看做是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负作用”,通过巨灾、自然灾害衍生的事故灾难、新兴技术重大风险等表现出来。例如工业事故灾难;火灾、水灾、雪灾等自然灾害;矿山、航天、交通以及社会性灾难事故等。

丁辉教授指出,新兴风险不易应对、常常缺乏足够认知,想要降低新兴风险,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应急管理,其中风险辨识是前提。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

“应急管理如不能发挥预期功能,就是应急失灵。”丁辉教授指出,导致应急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风险属性变更——陌生性,风险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变化并互相叠加,导致熟悉的风险变成陌生风险。例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由于火车已经全部由内燃机车升级为电力机车牵引,又正值春运,导致铁路运输长时间、大范围中断,虽然人们对雪灾并不陌生,但最终的后果却是前所未见,这直接导致了雪灾初期应急管理的失灵。丁辉教授提出,新兴风险管理应与现行应急管理体系相结合,应急管理体系也要改进加强。

推进“安谷”建设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张长林副区长在谈到乌鲁木齐经开区应急安全工作建设中,提出“安谷”理念——把不安全的凹地治理成安全的平地,发展成应急安全产业的高地,形成“安谷”。

三大“实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如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让企业从被动抓安全到主动抓安全,一直是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安全生产工作主线。如何落实企业安全总监制度,让懂安全的人管安全?如何厘清企业和政府的责任边界,解决安全生产就是应急部门一家抓?张长林副区长这样说。

城市安全多层次体系化技术与管理

报告从智慧城市发展及可应用技术、安全城市的空间与社会特性、数字城市及防灾策略评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智慧安全城市需要用多层次体系化,技术与管理紧密耦合的方法解决。

智慧应急:城市安全发展需智能化风险防控

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盛初进行《城市安全发展与风险防控智能化》主题演讲。

“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黄盛初列举了国家对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例如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化”、“建立安全生产统一数据库”、“构建预警网络”等。

黄盛初指出,城市安全发展应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开发应用市政设施物联、城市管廊、城市燃气等安全可视化检测系统和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提出要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从互联互通、数据融合到智能化检测防控、智慧应急。

城市燃气燃爆事故如何防控?

我国燃气管网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威胁城市安全的重要风险之一,大量燃气事故背后存在怎样的规律?如何揭示这些规律?如何进行监测防控?报告介绍了城市燃气管网新型致灾规律,指出60%燃气爆炸事故发生于燃气管线相邻的地下空间(电缆沟、窖井、人防工程等),这类燃爆风险处于监管盲区,针对此类隐蔽的新型风险,袁教授指出城市级监测面临的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大规模实施案例表明,新型技术和防控模式可显著减少城市燃气燃爆事故。

城市气象灾害与城市安全

“气象灾害占到自然灾害的70%”,城市气象灾害与城市安全密切相关,对居民健康、城市建筑、各行业生产活动有重要影响,房小怡研究员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镇化进程加快,近年来大雨内涝、水资源紧张、极端高温、城市大风等城市气象灾害愈加频繁,并呈现出灾害“多快广深”、影响“交错纵横”的特点。同时分享了城市灾害与应急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必须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需要综合城市规划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应急联动等多方面。房小怡研究员指出,北京7.21”大雨之后至今,北京市建立防汛应急预案并不断修订完善,各环节、各部门、各区域、强联合,形成递进式预报、渐进式预警、跟进式服务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7.21”大雨至今北京汛期再无死人。此外,对不同尺度灾害的认识能力、致灾、承灾和成灾的相互关系,也应当是城市安全和城市灾害研究的重点。

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中央气象台主要职责就是防灾减灾”,谌云研究员依据国家对防灾减灾的需求,梳理了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职责,以及公众气象服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服务业务。其中详细论述了暴雨、台风、强对流等灾害天气特征,以及对公共安全的影响。

“从天气预报向灾害影响预报转变”,谌云研究员指出,伴随科技发展我国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准确率快速提高,天气预报由传统到现代迎来四大转变,其中一点指出,“从天气预报向灾害影响预报转变”,例如基于智能网格定量降水预报,构建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全灾害链风险预警业务体系。

视频大数据与公共安全

视频图像信息智能分析与共享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陈朝武进行《视频大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主题演讲。讲述了视频大数据与视频与视频图像智能分析及实战应用性能评价,视频大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深度融合应用。

报告结束后,还设有圆桌论坛环节,现场来自各地的参会代表与台上的专家学者积极交流互动,围绕“公共安全未来发展”提出设想与建议。

公共安全高峰论坛此前已连续举办两届,分别于20171月在北京举办,重点围绕公共安全前沿基础科学问题,20181月在张家口崇礼举办,主题为“城市安全与科技冬奥”。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