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难题,此题目前无解!

发布时间:2019-06-03点击量:1269

全国第18个安全生产月来了。今年的主题是“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下午参加全国的启动会,看着各地的精彩活动,听着黄明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就在想,我们的最大风险是什么?我们的最大隐患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遏制恶性事故?

就消防安全而言,社会面各类隐患几乎普遍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说,隐患的存在并不是消防部门无能,而是相对而言,中国人口众多但全民安全素质偏弱、中国经济总量很大又正在不断壮大发展,而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消防安全管理却还没有真正驶入齐抓共管的社会化治理轨道。

那么是不是说消防管理就已经名存实亡、一点儿用也没有了呢?当然不是。如果不是各级各地消防的同志用1天干3天的活儿这么拼,还不知道会着多少大火呢!

言归正传。眼下到底有没有一个现实、具体的大风险、大隐患,大家有目共睹但却无能为力呢?

有,绝对有,在禅哥看来,其中电动自行车便是一个。我多次在一些讲课培训的场合给党政领导、部门领导们说过,我说你们记住,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我们一定会在这上头吃大亏。

海南老百姓的房子有个特点,一般是一楼开敞空旷,通常进深较大呈长条形,然后一部敞开的楼梯上楼,两三层、三五层,上面住很多户、住很多人。海南天热多雨,电动自行车人均保有量大,所以你随便去看,一般的首层空间内或是楼道口附近没有个十台八台的电动车那都不正常。

不管充电不充电,电动车都可能着火。车的可燃物多,释放有毒烟气猛烈,再加上只有一部楼梯的,烟气上楼想要杀人就很正常了。

海南有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每个建筑几乎每层都有很方便的敞开式阳台,最顶上还有通顶的露台,火灾时为逃命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光这一点不知已救了多少人呢!

海南这些年可没少在电动车火灾防治上下功夫。光禅哥受派到海口调研就好几次了。海口在这方面几乎下了“超乎想象”的功夫:政府研究、政府发文、政府督办、责任分解得一清二楚,一直到了基层派出所和社区。搞试点、硬隔离、按报警、搞喷淋、建车棚、车出楼,……你不得不承认,大家都切实当回事。

可现实又如何呢?不能说没效果,效果肯定有,但距离彻底化解风险、彻底消防隐患、完全遏制事故的最终目标还差得相当远。谁都知道,一不小心就很可能摊上个大事!领导挠头、下属上火,然而这道题就始终无解,这是为什么呢?

车子还是那个车子,该着还得着。不从车子本身的安全本质上解决问题,我们就不能指望着车子发发善心别找事。车子能不能安全点呢?能,但得花钱。一谈到花钱,厂家怎么能答应?百姓怎么能答应?阻燃,老难了。

不放楼里,为什么从楼里清出来就那么难?消防专门有关于电动车的那么多“严禁”,为什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首先,车子太多,车棚太少,没地放。充电吧,人家收电费百姓觉得根本没那么贵。

其次,好不容易有个车棚,但车棚离楼很远,骑个车得步行二里地,不方便。

再次,如果把车放在室外方便的地方,风吹日晒雨淋,一坐上去不是烫屁股就是满腚水,没法用。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难处,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理。所以,在没有经历火灾洗礼之前,他们觉得他们的选择没错。

在海口,光因为电动车着火被拘留、被判刑的已经好多个了。但在其他老百姓看来,只能怪那些人自己倒霉。

电动车给我们出了个难题,此题目前看来无解,所以完全可以预料,还必然会有若干人命得搭进去。(这可不是乌鸦嘴。哪个地方管得好,敢吹牛,可以站出来给全国分享一下不着火、不死人的经验。)

我就在想,全国还有没有类似的“灰犀牛”呢?

它明明就在那,我们却拿它没办法,这种隐患怎么除?

 

来源:火事杂谈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