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防部队承担的各类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越来越重,灾情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大,灭火救援行动危险性越来越高,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和业务训练中出现伤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国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业务训练中共有985名官兵伤亡,其中牺牲68人,受伤917人。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原因有爆炸、扎伤、坠落、砸伤、烧伤、中毒、摔伤、触电等,安全防护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我国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系统建设谈些粗浅的看法。
1我国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现状
纵观国外发达国家消防员防护装备发展过程,都普遍经历了“单一功能一综合性能一系统建设”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过程。我国消防部队一直高度重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组织研发了02式灭火防护服,引入了TPP整体防护、防水透气和永久阻燃等概念,逐步淘汰了钢瓶空气呼吸器。2004—2006年,公安部消防局在全国大力开展个人防护装备专项建设,投资6.5亿元为一线执勤消防员配齐了O2式灭火防护服、碳纤维空气呼吸器和消防员呼救器等基本防护装备。2006年修订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明确规定了11种消防员个人基本防护装备和32种特种防护装备的配备标准,装备种类也从单纯的灭火防护发展为灭火和应急救援等不同灾害事故,以及高温、火域、爆炸、有毒、腐蚀、辐射等不同灾害环境下适用的防护装备。
1.2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消防员防护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消防员防护装备建设还处于由单一功能向综合性能过渡的时期,防护装备的种类、性能、质量等与灭火和应急救援任务中的安全防护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对消防员人身安全形成系统的防护。
(1)防护装备不配套,缺乏系统性。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配备标准,装备配备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有效的防护系统,导致消防员个人整体防护有漏洞,防护完整性缺失,影响到消防员个人防护水平。如在消防员体表防护上,国家没有对消防员内衣裤、头套、袜子等防护进行明确规定,使防护能力出现了“短板效应”,整体防护水平大打折扣。应急救援已经成为消防部队的法定职责,而且任务越来越重,但是国家还没有将应急救援防护装备列入基本防护装备,配备比例还比较低,消防员穿着灭火防护服参加应急救援甚至是水域救援的情况时有发生,既不便于消防员作业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2)防护装备质量差,功能单一。一些新型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不断推出,装备实用性和防护性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但是,部队在招标采购装备时往往过于考虑经费因素,更多地倾向于能用且价格低廉的装备,导致个人防护装备质量差,功能单一,防护性能不高。如消防头盔不具备头部保护、呼吸保护、烟雾环境可视、通信联络和有毒有害气体自动检测等综合防护功能;消防腰斧只有砍、凿功能,不具备割、锯、撬等功能;消防员呼救器(方位灯)只有声光报警标志功能,不具备后场报警和定位功能;部分灭火防护服的防水、防火性能不强,经几次洗涤后性能下降较大,O2式灭火防护服的耐洗次数只有5次,而欧洲标准则是25次;消防胶靴在阻燃、防穿刺、防砸、耐久性等方面性能不高等。
(3)防护装备的适体性和舒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灭火防护服和抢险救援服都存在“冬夏一刀切”的问题,没有根据地域、季节等实际情况分开设计,夏季穿着灭火防护服时消防员容易出汗中暑,无形中消耗了消防员的体力,冬季穿着抢险救援服时又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暖作用,容易使消防员冻伤;服装设计简单,穿着后行动不便;服装型号偏少、偏大,特别是身材矮小的消防员穿上后显得“傻、大、笨、粗”;服装不具备抗菌、除臭功能,在长时间作业中易产生病菌和异味
消防安全腰带、轻型安全绳(既不防火、也不防割磨)和腰斧利用率不高,且极大地增加了身体负担,不舒适且严重影响行动灵活性。有的消防员从入伍到退役轻型安全绳一直挂在身上,却从来没用过,成为累赘和摆设。这三种装备完全可以进行改进、改装和改变携带方式,减轻消防员负担,提高舒适度和灵活性。
(4)防护装备的采购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招标采购上,对防护装备的配备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配备种类和数量不足,或过于考虑经费因素,舍弃功能全、性能优、质量高的装备,而采购质量差、价格低的装备。在管理维护上,防护装备使用时间和次数记录不清,储存、维护保养方法不当,极易造成损坏。如空气呼吸器面罩使用中刮蹭严重,导致影响视线,使用后不能及时消毒;检测退出机制缺失,空气呼吸器、安全腰带、安全绳等装备没有明确检测、退出的具体时限和要求;防护服装清洗次数超过极限,几批消防员使用一套防护服的现象普遍存在。
2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系统理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消防部队的装备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防护系统建设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必要条件。消防部队的职能任务不断拓展,消防员所受到的安全威胁也从单一的火灾扑救发展为各类灾害事故综合性的职业危害,消防员的安全防护也必须从单一防护向综合性、系统性防护发展。近年来,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发生的一起起惨痛伤亡事故不断警示人们对“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进行思考。只有做好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因此,消防员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是防护装备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
2.1防护系统
的概念防护是指一种防备和保护的方式和方法。系统是指同类事务按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成的整体。因此,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系统,从狭义上讲是指消防员从事灭火和应急救援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中,由消防员个人随身携带并能为消防员安全和职业健康提供保护的装备的总称;从广义上讲是指消防员在从事灭火和应急救援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中,能为消防员安全和职业健康提供保障的装备及其管理和所有方式方法的总称。
2。2防护系统的分类
根据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防护系统应分为灭火防护系统和应急救援防护系统。灭火防护系统是指消防员在扑救火灾及相关活动中佩戴的防护装备(此处不包括进入高温、火域、爆炸、高电压等场所需佩戴的特殊防护装备),主要包括消防头盔、通信系统、佩戴式防爆照明灯灭火防护服、防护内衣、消防手套、消防安全带、消防空气呼吸器、消防呼救器(含方位灯)、消防安全绳索组、便携式工具组、灭火防护靴等。应急救援防护系统是指消防员在处置火灾以外的地震、建筑倒塌、交通事故等灾害事故,以及相关活动中佩戴的防护装备(此处不包括进入有毒、腐蚀、辐射、水下等场所需佩戴的特殊防护装备),主要包括救援头盔、护目镜、佩戴式防爆照明灯、通信系统、救援防护服(含内衣、袜等)、救援腰带、救援手套、救援靴、救援马甲、吊带、防坠落辅件、绳包、多功能腰斧、便携式刀钳、多功能救生哨、护膝(肘)、自救药包等。其中,各种防护服、内衣、袜、手套等应分别包括冬季和夏季服装。
3健全消防员个人防护系统的依据和原则
建立消防员个人防护系统,核心内容是加强防护装备建设。
3.1制定系统完整的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标准
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是消防员防护系统建设的基本依据。目前,国家制定颁布了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抢险救援服、空气呼吸器、灭火防护靴、呼救器、消防腰斧等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大多都存在性能要求低、与实战要求不适应、标准之间关联性不强等问题,而且有些装备至今没有相关的标准。因此,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立足实战需要和现代科技,组织科研机构、装备厂家、专家学者和一线指战员编制一整套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对消防员防护系统规定的装备进行系统阐述,明确功能要求和性能参数,为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提供依据。
3.2健全防护系统的原则
(1)装备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系统防护”的理念。要按照“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装备设计水平和防护效能。设计防护服装时应引入人体工学理论,强调防护性和舒适性之间的平衡,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基础上给服装减负。应借鉴O7式军装设计思路,采集消防员体型尺寸数据并统计分析,综合归纳设计多个型号,力求做到个性化设计,确保人人穿着合体舒适。根据我国地域、气候情况不同,设计冬、夏两款服装,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Kevlar加强布等新材料,可使冬、夏款消防服质量分别减轻1O~15和30~35。此外,可通过增加电台兜、挂钩等选配部件,在膝盖、肘部增加补强,在前门襟、下摆、袖口、裤口增加止水布,肩部采取耐冲击设计,肘部、膝盖采取自然弯曲设计,背带采用“H型”结构设计,调整腰部、下摆、袖口、裤脚尺寸,改善反光带设计等,提高防护服的性能和舒适性,改变原来臃肿的状态,增强视觉效果,使消防员更为精神。
(2)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装备性能。应以适度超前的眼光及时更新提高技术标准,加强部队与科研单位、生产厂家联合研发,充分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装备性能。积极应用纤维材料学和膜科学的最新成果,使防护服装具备更强的耐水洗、耐静水压和热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防护服使用中稳定性的问题,如防水透气层采用GE的PTFE膜,提高耐水洗达到25次(现行标准为5次);通过采用新纤维材料,彻底解决外层面料日晒牢度问题,外层面料采用100原液染色芳纶纤维,日晒牢度达六级以上。提高耐静水压和整体热稳定性,使耐静水压≥5OkPa(国标为17kPa,欧标为20kPa),整体热稳定性为260℃(国标、欧标为180℃)。
(3)防护装备设计配备要立足实战。防护服装应借鉴香港的先进做法,战斗员防护服采用藏青色,指挥员防护服采用浅黄色(香港标准)加以区分。参照美国等做法,在防护服上衣衣领后缝制吊带,一旦消防员遇险,可便于实施他救转移;将现行消防安全腰带改为加装在裤子上的一类安全吊带,减轻身体负担,提高舒适度。消防头盔应购买使用全防护型、可抵抗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震动及点击的F1头盔。有效防范有害液体的进溅,防热辐射和光辐射,并可与空气呼吸器配套使用;救援头盔使用能有效保护佩戴人员不受撞击及下坠物伤害,且具有防尖锐物冲击、防腐蚀、防热辐射、反光、绝缘、轻便等特点的F2头盔,提高消防员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取消随身携带的消防腰斧和消防轻型安全绳,改为小破拆工具包和绳包,不用时随车携带,用时从车上随取随用,提高行动灵活性和工作效率。防护服上装加装DRD系统,内部设计放置安全钩的衣兜。
4实现消防员个人系统防护的措施
4.1加强安全教育
在灭火救援中,消防员是使用防护装备的主体。消防员对灾害事故复杂性、危险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对实现系统防护至关重要。目前,在复杂、多变、危险的灭火救援现场,消防员对灾害特点和规律、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发展过程、处置技术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了解、掌握得还不够,安全意识还不强,缺乏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避险技能,只注重处置的快速性,导致防护措施不到位,忽视了处置的科学性。因此,要认真总结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安全工作,分析消防员伤亡案例,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体消防员的安全意识;树立“生命至上、士兵至上”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完成灭火救援任务与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关系,把坚持科学态度、有效安全防护落实到灭火救援和业务训练的各个环节之中,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消防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4.2强化防护训练
开展好防护训练是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实现系统防护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将安全防护作为打造消防铁军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安全防护训练力度,突出高温、毒气、缺氧、浓烟、黑暗、爆炸、垮塌等复杂条件下的适应性、模拟性训练,强化器材装备操作应用训练,使基层官兵切实做到安全知识清、性能参数明、操作应用精;将安全防护训练纳入执勤训练体系,严格落实《灭火救援勤务规程》、《灭火救援行动安全要则》,规范灭火救援行动操作规程,根据灾害事故现场情况有针对性地落实安全防护工作措施,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灭火救援效益。
4.3规范装备管理
实施规范高效的管理是保障安全防护系统效能的必要条件。要结合《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的贯彻实施,对消防员防护服实行规范系统的管理。加强电子技术在防护系统管理中的运用,建立装备档案追踪系统,构建使用者、生产者沟通信息平台。建立完善防护装备的领用、清查、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管理制度,确保防护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完整好用。
5结束语
消防员防护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性、与时俱进、常做常新的工作,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装备的性能、科技含量也逐步提高。按照“做好个人防护是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基础”的指导思想,必须从对消防员生命安全负责的高度出发,及时发现和总结消防员防护系统存在的问题,立足实战需求,不断改进装备的质量、标准、样式,提高防护水平,通过健全防护系统,实现系统防护,满足日趋复杂的灭火救援现场防护要求,以更好地完成灭火救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