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为何如此肆虐?

发布时间:2019-04-08点击量:1495

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着火点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交通、通讯极其不便。火灾发生后,州、县两级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投入689人实施灭火作业。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30名扑火人员失去联系。4月1日下午各大媒体报道了参加扑救行动的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的消息。朋友圈里满屏都是痛悼、默哀和悲伤,无法去想象30名勇士在肆虐的大火包围中且战且退、且战且退,最终无路可退的情景……唯有用生命去诠释消防救援队伍服务人民的永恒誓言,我为曾经是其中的一员感到骄傲和心酸,我在想作为应急管理部门的普通一员,除了悼念,还能再做点什么?该怎么去向朋友、向同事、向老百姓解释为什么会付出这么惨痛的代价?今后如果我们参加此类行动应该注意什么?真的无法入眠,索性写点森林火灾的事。

一、森林火灾为甚如此恐怖?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火灾从广义上讲,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都称为森林火灾。从狭义上讲,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扑救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2018年11月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森林火灾一定让人记忆犹新,当时网上讨论得最激烈的是美国防灾救灾的体制问题,而忽略了森林火灾扑救其实是世界性难题。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南部,处在美国的“阳光地带”。这里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且经济日趋繁荣。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但森林大火,让加州这座天堂变成了地狱。从网络传播的图片可以看到,行驶在街道上,火星不断,火光冲天,俨然成了现实版的美国大片。据加州林业和消防局统计,此次森林大火的过火面积达10万公顷,已造成82人死亡、数百人失踪、超过15万人被紧急疏散,受损民宅及其他建筑至少10000栋,估计损失将超过200亿美元。加州拥有一支组织精干、层次科学、火灾时能发挥巨大战斗力的森林防火队伍和充足、先进的设备,在防火基础设施、防火应急机制方面处于美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尚且如此狼狈不堪,其他地方不提也罢。由于全球异常气候频繁发生,加之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增长、林内可燃物载量持续增加、受传统习俗及林内多种经营活动增多等因素叠加影响,林区有变干变暖的趋势,火灾潜在危险性逐年增加。在尚没有绝对有效的扑救技术和方法之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二、森林火灾为什么难以扑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森林防火学科组首席专家舒立福承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对森林火灾都没有绝对有效的扑救技术和方法。”就算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在森林火灾面前却无能为力。这里有个概念需要重新认真审视,那就是林火行为。林火行为是指森林可燃物从点燃开始至林火熄灭的全过程中着火、蔓延、能量释放、火强度、火灾种类等各种特征的综合。研究林火行为就是研究森林火灾的发展规律。森林火灾是极其复杂的燃烧现象,林火行为受气象、可燃物、地形条件的制约和控制。在森林火灾发生蔓延过程中,林火行为会发生变化,当火蔓延到危险环境时(危险地形、易燃可燃物分布区、恶劣气象条件),林火行为可能会瞬息万变,极易形成复杂的火行为,对灭火救援队员极其不利。如果现场指挥员对危险环境中林火行为变化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预测,就会导致指挥失误,使队员陷入危险境地,极有可能发生伤亡事件。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地每年发生森林火灾达20多万次,每年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人数达万人,森林火灾的扑救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因此,在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不管是在接近火场,还是在火灾扑救中,不仅要求灭火指挥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地形、可燃物分布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正确判断林火行为的变化和预测森林火灾发生蔓延状况及趋势,这对于指挥员正确指挥,有效组织扑救工作、确保扑火安全,减少火灾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判断林火行为主要有几个重要因素:

一是气象条件。森林火灾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森林气象灾害。气象条件对林火行为有很大影响,主要的影响因子有风、气温、空气湿度和降水。首先,风是影响林火行为最主要的因子之一,是制约林火蔓延速度、林火强度、火灾面积和扑救难易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形象地说明了风与火的关系。五级以上的大风天气,一旦发生火灾,由于风速大、空气乱流强,很容易发生火旋风和飞火,火向上空窜,地表火就易发展为树冠火,蔓延速度很快,扑救困难,往往容易造成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而突然改变的风向,往往会将扑救人员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极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其次,气温越高,可燃物温度就越高,水分含量就越少,林火蔓延起来,消耗的热量减少,有助于加快林火的蔓延。在高温大风天气,可使粗大和高含水量的可燃物在短时间变干燥,加快燃烧速度,并使火焰由垂直发展改变为倾斜或水平发展,增强辐射和对流传热作用,同时将燃烧余烬带到火焰前方形成新的火源,常常引起极端的林火行为。第三,空气湿度与森林火灾的关系密切。相对湿度低于40%时,森林火灾就会大幅度增多,而当相对湿度大于70%时,不易发生森林火灾。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可燃物就越干燥,林火蔓延速度越快,发热量值越大。

二是可燃物特征。可燃物的特征主要包括含水量、载量、密实度、化学成分等。可燃物含水量大小是影响林火发生发展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对林火的蔓延速度和发热量影响很大。美国人Deeming将森林可燃物分为活可燃物和死可燃物两大类。死可燃物根据含水率的恢复时间又分为1 h、1 0 h、100 h、1000h 时滞的可燃性,不同时滞的可燃物表现出的火行为有很大区别。可燃物载量指单位林地面积上所有可燃物的绝干质量。可燃物载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着火、蔓延和火强度。据研究,若可燃物的载量大于2· 5 t/hm2时,难以维持正常燃烧,当有效可燃物载量每增加1倍,火蔓延速度增加1倍,火强度增加为原来的4倍。可燃物的密实度对林火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个体比较细薄的可燃物,疏松分布的比紧密分布的更有利于燃烧;对于个体比较粗大的可燃物,可燃物分布相对紧凑更有利于热量的传播和林火的蔓延。可燃物的油脂、挥发油、灰分等含量的大小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火行为。此外,可燃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影响着林火行为的变化。尤其是当可燃物垂直分布连续时,地表火易发展为速度极快的树冠火,形成立体燃烧的特殊林火行为,扑救十分困难,对林木的危害极大。当地面与树冠明显分离时,地表火转变为树冠火的可能性就会小。总之,可燃物是形成森林火灾扑救中危险林火行为的重要条件。在火灾扑救中,特别要对梯形可燃物分布、大载量可燃物分布、针叶幼林和易燃可燃物分布区林火行为做出正确判断。

三是地形。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了局地的小气候,影响着可燃物类型和分布,使火环境有明显的差异,直接影响热量的传播、林火蔓延和火强度。因山地条件而形成的山谷风、越山气流等对火蔓延速度和方向有很大影响,容易造成“风无定向,火无定势"现象。坡度和不同坡位对林火影响也很大,坡度越大,上山火蔓延速度越快,下山火蔓延速度越慢。对于不同坡位,坡底容易着火,而且林火的日变化大,坡顶不易着火,若着起火来林火的日变化小。还有一些特殊地形对林火行为也有很大影响。窄谷、狭窄草塘沟和闭塞的山谷河道会增加热空气的传导速率,容易产生新火点和火爆。窄山脊线(拱脊)是很危险的地方,着火时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往往会产生很强的热辐射和热传导,温度极高,让人无法忍受。鞍状山谷里经常是温度极高和浓烟滚滚的险地。陡坡会自然地改变林火行为,尤其是林火的蔓延速度。还有具有破碎特征的地形,如凸起的山岩,往往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林火在涡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许多分散的、方向飘忽不定的火头。这些特殊地形形成的复杂林火行为,对灭火队员极其不利,极易造成扑火人员伤亡。

三、森林火灾扑救应该注意什么?

扑救森林火灾具有极高的危险性。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森林火灾扑救安全对策的制定和实施,严格有效地实施指挥员培训体系以及建立高效严密的火场指挥系统,而且在应对森林火灾时,大都采用飞机和大型消防车辆实施灭火,开设隔离带,避免人员与火的直接接触,以此来确保扑火队员人身安全。从我国目前扑救森林火灾的实际来看,我们的扑救手段还比较落后,很多时候都还处于扑火队员直接灭火,不能对林火行为做出正确判断,陷入危险境地。如若参与森林火灾扑救行动,请千万注意以下几点:

(一)安全守则: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或组织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与扑救。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通讯联络。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机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发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的坡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10.扑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及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二)出现伤亡事故的主要教训:

1.对林火行为的变化判断失误。

2.顺风逃生。

3.直接扑打火头。

4.在草甸、杂灌中避火。

5.浓烟熏呛和高温烤灼。一氧化碳是浓烟中对人危害最严重的气体。

6.对地形条件认识不清,没有建立避火安全区。

7.扑火队员过度疲劳。

8.对小火掉以轻心。

9.对林火的极度恐惧、惊惶失措。

10.火烧木、乱石砸伤。

(三)火场自救:

扑救森林火灾时,由于天气、地形和可燃物等三者条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给扑火带来危险,如果扑火队员在火场扑救时,不及时掌握三者互起作用的影响,及易构成对扑火人员的危险。为及时避险,要求扑火队员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火场正确的避火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是点火解围。当大火烧过来,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身边顺风点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迹地避火。

二是冲越火线。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快速逆风冲越火线。就是“横穿避火,穿火突围”,因为林火是“敞火”,散热块,跨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一般的地表火火线宽度不会超过10米,只需几秒钟,即可穿越扑火燃烧线。

三是卧倒避火。在无其他方法避火时,可选择就近的河沟或无植被及植被稀少的平坦地方,两手放在胸前,俯卧避烟(火)。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伤害,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雾和一氧化碳中毒。

四是快速转移。当发现大火袭来,凭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组织转移到安全地带。

英雄肝胆出生入死,菩萨心肠执水为枪。谨以此文悼念逝去的消防救援英雄!愿所有出警的队员都能平安归来!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