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们一直灌输给消防员一种理念,就是在靠近起火部位时才出水灭火,而且进攻路线必须是从未过火的部位往起火部位进攻,这样才可以避免将火从起火部位“推”到未起火部位。但面对今天的建筑物火灾的特点,我们必须换另一种思路。
——Derek Alkonis
本期,我们继续聊聊建筑物火灾的战术——流动路径与火灾抑制必须一同考虑
在灭火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流动路径”,结合外围射水等过渡性进攻手段来抑制火灾,为消防员及被困人员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在美国,一直以来有一种惯性思维:就是只有在靠近起火部位才打开水枪射水,进攻应该从前门或者未燃烧一侧发起进攻,从而有效将火灾“推”离未过火的部分,而且普遍认为从外围往建筑物内部射水会将火“推”到其他部位。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现在的火灾跟以往有很大不同,发展迅猛,消防员到达现场时几乎面临的情况都是——能见度低,而起火部位难以确定。如果没办法在内攻搜救之前对火灾进行有效抑制,那么,搜救行动根本无从展开。
对此,NIST和UL对于外围射水等火灾抑制手段做了研究,结果证明我们一直以来想法是有偏差的。
一直以来,我们最担心的一种情况就是在火场中我们的水枪射流会把火从着火部位“推”到未起火部位,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赶火”。
为什么把push fire 翻译成“推火”而不是我们常说的“赶火”呢,主要是我认为推的对象是完全被动的,而赶则是半推半就。
但是我们要明白,其实射流本身并不会“推火”,而是射流所夹带的空气形成的压力差推动烟气、火焰向前。
在室内火灾中,为了避免烟热流动路径对我们的伤害,我们可能要通过射流来改变流动路径(如果不使用射流改变流动路径,火灾就会从高压区往前门“流动”,消防员就会直接面对高温烟气的威胁),这样就需要用到“推火”技术。
为了研究外围射水是否会将火“推到”建筑的其他部位。NIST和UL对火灾的蔓延路径进行了测量,结论是:水枪射流本身不推动火焰及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火灾的蔓延路径主要取决于火灾中高温烟气的流动路径。
多次实验结果的数据表明,从外围往建筑物内射水,不仅不会把火推到其他部位,还会产生惊人的冷却效果,而且不仅仅局限于着火房间,也包括建筑物的其他区域。即使水枪射流是在远离着火部位的位置进入流动路径,也能达到显著的冷却效果。
实验中,采用直流射流以180GPM(
实验表明,这种进攻性的外围进攻——从外围往里射水——虽然没能完全扑灭火灾,但能大大降低了建筑物内其他部分的温度。
这种进攻性的外围进攻老美称之为闪电战、过渡性进攻、或者用军事术语表达叫做——软化目标。
该战术原理就是:将可燃高温烟气及固体可燃物冷却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从而来减缓火势蔓延。
战术目的就是:通过从外围往内射水降低温度,为被困人员及消防员制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过渡性进攻效果是显著的,但同时也是短暂的。为了防止火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彻底扑灭火灾,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搜救、转移被困人员等任务,必须在进行外部进攻后迅速进入建筑物内,并将策略重点转移到其他战术战法上,例如内攻、搜救、排烟等等。
这种联合进攻的方法对于消防员来说更为安全,因为经过外围过渡性进攻后,建筑内部温度将更低、能见度将更高、内部发生轰燃的几率相应会大大降低。
过渡性进攻相比于内攻,可以更快地展开,可以更快地将有效的水注入起火部位,从而改善着火建筑的内部环境,为被困人员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随着火灾被抑制,通风排烟引发轰燃的风险得到降低,现场可以更有效地执行排烟战术。
能见度的提升可以使消防员在执行搜救、内攻等内部行动时,可以更高效、更有效、更安全地在建筑物内穿行。
随着观念的转换,过渡性进攻越来越得到欧美消防研究人员的重视,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消防机构,都在这几年将过渡性进攻作为火场一个重要的战术方法。
讲完了战术,我们再讲讲过渡性进攻的技术要点:
首选技术
使用固定的直流射流,以较陡的角度穿过开口底部1/3处进行射水,水流打到天花板反弹到起火房间;
水枪射流不要晃动,减少气流的带入
备选技术
车载水炮、移动水炮
高层使用转弯水枪FBN
做个总结:
外围进攻一般通过门或者窗进行射水,即使它是唯一的外部通风口,也不会“推动”火。
采用直流充实水柱射流打到着火房间天花板再进行反弹,这种方式是最有效;射水保持10-20秒。这种技术可以使热烟气继续从着火房间排出,同时冷却内部的可燃物。
不应采用雾状射流,因为雾状射流会夹带大量的空气并将空气“推”向建筑内部。雾状射流会罩住排烟口,并改变火灾的流动路径。(雾状或开花射流效果可见视频| 外攻,到底改变了什么?)
尽快往房间内射水是抑制火灾发展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过渡性进攻是一种外围进攻方法,发生在内攻、搜救和战术排烟之前。
过渡性进攻从外围开始,但是在建筑物内部完成。
进攻必须与排烟战术协同配合——在水枪阵地部署之前不要进行排烟。
来源:橙色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