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竹”强势登陆粤港澳大湾区
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15日,台风"山竹"从菲律宾北部登陆 ;15日18时,广东省防总决定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16日17时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17日晚20时,因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
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1人失踪,160.1万人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据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台风“山竹”还造成5省(区)的1200余间房屋倒塌,800余间严重损坏,近3500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74.4千公顷,其中绝收3.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
二、历史最热夏季拉响33天高温预警
2018年夏季(6-8月),全国平均气温21.9℃,较常年同期偏高1.0℃ ,为1961年以来最高;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偏高1.0℃和1.4℃,也为历史同期最高。7月14日至8月15日,中央气象台连续33天发布高温预警,这是从2010年有统计记录以来高温预警连发时间最长的一次。
三、琼州海峡大雾锁航强留上班族
2018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出现了自1950年海南有气象记录以来前所未有的持续8天大雾天气,渡轮因能见度不足停航12次,累计时间长达68.5小时。由于正值春节假期结束游客返程高峰期,琼州海峡南岸大量旅客和车辆滞留,高峰滞留车辆达2万辆、车队最长有20公里,滞留旅客近10万人,海口市交通严重拥堵,马路变成停车场。
四、气候变暖诱发冰崩或致雅江堰塞湖
10月17日,西藏米林县派镇加拉村雅鲁藏布江左侧发生大型泥石流,堵塞干流形成巨型堰塞湖,对上游和下游的生产生活和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和影响。经冰川、地质等专家现场考察后,认为此次堰塞湖险情系冰川发生冰崩引起。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年来冰川及其次生灾害频发,冰川灾害风险加剧。1961年以来,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今年5-10月米林平均气温为有观测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气温持续偏高加剧了冰川融化、冰碛物移动堆积程度。
五、沙尘暴袭击北方PM10浓度飙升
3月26-28日,北方地区出现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先后出现扬沙或浮尘。其中,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局地出现沙尘暴,最低能见度不足400米。此次沙尘天气影响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内蒙古、京津冀等地PM10峰值浓度达到1000-2000微克/立方米,北京定陵站浓度高达3157微克/立方米。同时,北京大部分地区PM2.5峰值浓度为180-335微克/立方米,出现混合型严重污染。
六、1月底寒潮侵袭中东部引发暴雪
1月24-28日,中东部遭遇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西部等地降温幅度达12~14℃,局地超过14℃;湖南东北部、湖北中北部和东部、安徽中部和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等地累计降雪量超过25毫米,陕西中部、河南中南部、湖北中东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南部、浙江北部积雪深度5-15厘米,局地达20-32厘米。此次过程是入冬以来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过程。受其影响,合肥市16处公交站台顶板在大雪中倒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14省(市)近900万人受灾,对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七、三台风一月内接连“光顾”上海
今年“安比”、“摩羯”、“温比亚”3个台风在华东地区登陆后继续北上,历史罕见,给华东大部、华北东部、东北地区西部和南部等地带来大范围风雨影响。常年在浙江至上海一带沿海地区登陆的台风年均只有1个,而在今年登陆的8个台风中,有4个台风在沪浙沿岸登陆,为1949年以来最多的年份。其中,“安比”、“云雀”、“温比亚”在一个月内相继登陆上海,占1949-2017年登陆上海台风总数的一半,实属罕见。
八、夏季黄河上游降雨多兰州看海
今年夏季(6-8月),黄河上游降水量280.8毫米,较常年(199.8毫米)偏多4成,为1961年以来第三多。强降水天气多发给居民生活、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7月20日,兰州出现持续降雨,受其影响,兰州市城区部分路段积水严重,暴雨引发的洪水沿马路顺势而下,多处低洼路段积水达到成年人腰部位置,多辆停靠在道路两侧的车辆被洪水冲走,车辆漂浮如“水中行舟”,兰州开启“看海模式”。虽然强降水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却改善了黄河上游长期偏枯的状态。
九、初夏南方连续强降水致多地内涝
6月18-26日,南方地区出现持续9天的强降雨天气,雨带在广西、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地摆动,局地最大累计雨量达400多毫米,超过当地年降水量三分之一;6月30日至7月8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连续的强降雨过程,降雨中心出现在江西景德镇,累积降水量428毫米,其中7月5-8日连续降水量达332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二高,仅次于1993年的399毫米。强降雨过程导致部分地区发生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十、春寒来势凶猛致中东部严重冻害
4月上旬,我国遭遇寒潮袭击,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过程最大降温幅度在14℃以上,部分地区超过17℃。此次寒潮天气过程造成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安徽、山东等8省(区、市)遭受较为严重的低温冻害,共计80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00万公顷。大风降温天气给正处于开花期的果树造成严重危害,一些果树今年无果可采。
这些事件反映了我国今年台风强度强且登陆点、影响区域异常偏北,夏季高温过程频繁、极端性强,寒潮涉及范围广、影响偏重等天气气候特点。
本文资料来自中国气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