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绘就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蓝图,目标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
广东省安全监管部门找准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和发力点,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制度规范、壮大基层队伍,积极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擦亮“安全”这张暖心名片,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不久前,本报记者深入广州市、深圳市基层一线,看各部门如何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安监人如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听执法人员如何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企业人员如何重视细节、落实责任……本报特开设《勇立潮头看广东》专栏,将记者的所见所闻呈现给读者。
广州市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符日荣有个工作目标:建立15分钟应急救援响应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实施救援。确切地说,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目标。
这个目标容易实现吗?先看一组数字——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的广州市,有11个市辖区,经济总量大、厂矿企业多。仅危化品领域,就有2957家企业,84家重大危险源单位,1183个油气储罐,
说难却也不难,符日荣是有底气的:市、区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队伍建起来了,15支市级和28支区级危化品应急救援抢险队伍为做好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在高风险区域开展巨灾情景构建,梳理了125项任务清单,应急准备愈加充分;应急联动机制日趋完善,为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广州市应急救援水平上了新台阶,响应快速的自救、互救应急救援圈逐渐形成。
分工明确,各有所长
专业救援队不一般
提起危化品事故,你会想到什么?爆炸危险性高、扩散速度快、波及面广、不同危化品的防护措施和救援方法不同……种种因素决定了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的“急难险重”。
“平板拖车上的挡板将槽罐车罐体割开了一个近
广州市易燃液体事故应急救援抢险队是依托粤海(番禺)石油化工储运开发公司组建的,擅长处置易燃液体泄漏和火灾事故,队长陈海迎是市、区两级危化品应急处置专家库成员。近年来,除所依托企业的应急救援和保障工作,这支队伍参与各类救援24次,用一场场“胜仗”证明了自身实力。在素有华南地区危化品集散地之称的广州,像这样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市级危化品应急救援队还有14支。
“事故发生后,公安消防部门在灭火、控险、警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危化品事故救援所需的专业堵漏、倒罐、吊装等处置方面仍有不足。”广州市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谢少敏向记者介绍了市级危化品应急救援队建立的背景,“依托社会资源建设市级应急救援队伍,是广州市为减少事故损失采取的有效措施,也是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具体体现。”
广州市走出了一条“政企联动”的路子,以“依托现有、因地制宜、就近救援”为原则,依托大型化工企业,先后组建了有毒物质、承压容器、道路运输、运输事故吊运、易燃液体、氯气泄漏等15支市级应急救援抢险队。每支救援队都有擅长的专业,可协同作战,也可独当一面。
“政企联动”建设危化品应急救援队,在广州市承压容器事故应急救援抢险队高级工程师林志民看来,是一种“双赢”模式:对政府而言,减轻了负担;对企业而言,参与救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政府每年都会投入资金为救援队配备、更新一些装备。” 广州市有毒物质事故应急救援抢险队总经理助理郑念海说,“企业很乐意继续走下去。”
据统计,近年来,广州市共安排1500多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为市级应急救援队配发了重型防化服、空气呼吸器、人体搜寻仪、便携式区域气体检测系统等专业救援装备器材。
为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广州市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范,市安委办与15支应急救援队伍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应急抢险救援协议,明确了抢险救援责任和义务,确保救援及时开展、处置得当。
向下延伸,不断拓展
区镇两级力量壮大
区级应急救援队伍力量也在不断壮大: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增城、从化等地根据辖区内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和应急资源实际,组建了28支应急救援抢险队伍。
南沙区组建了5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及1支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队,区政府每年投入60万元为应急救援队采购装备。2017年以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共接警出动16次,出动应急抢险队员260余人次。除参与事故救援,救援队伍还多次参与区安监局开展的打非治违工作,将查获的危险品安全转移出去。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还在向各镇街延伸——
“镇街安监中队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储存疑似危化品的非法窝点……”
“南沙区是全市第一个实现镇街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的区。”南沙区安监局监督管理科科长陈嘉俊说。考虑到区级应急救援队伍主要集中在小虎岛化工聚集区,难以在短时间内赶到部分较远的镇街实施救援,南沙区全面推动镇街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镇街充分整合辖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组建了60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和1支应急值守专家队伍。
南沙区安监局局长龙成勇说:“我们要打造一批装备精良、知识全面、技术过硬的高素质镇街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在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键时刻,做到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梳理任务,提出对策
开展巨灾情景构建
作为一个特大都市,城市安全风险高度集聚成为广州市的新常态。2015年7月以来,广州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展了巨灾情景构建工作。
巨灾情景构建,简单地说,就是对重点区域内可能发生、概率小、后果严重的事故灾害进行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梳理出应对任务、分析能力差距、提出应对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从而实现应急准备能力提升。这一过程可以较好地解决和回答两个问题:基于现有应急能力,如何更好地处理此类巨灾?为应对此类巨灾,亟须提升哪些能力和改善哪些方面?
开展巨灾情景构建在三个方面有促进作用。一是为应急准备工作提供重要支撑,从企业、区域、区、市层面,针对预防、准备、预警、响应、恢复五个阶段,梳理情景应对任务框架及清单,明确各级响应的应急职责和程序,解决应急处置过程中“谁来做”“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二是为危化品应急体系持续改进提供有效指导,找出应急处置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梳理出薄弱环节,提出应急预案优化和应急准备规划建议。三是以巨灾情景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提升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创新和丰富情景构建理论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我们以南沙区小虎岛化工聚集区和黄埔化工聚集区为试点,开展了巨灾情景演练。这两处都是广东省重要的化工生产储存区,各类石化企业多、生产储存量大、城市化程度高、区域安全风险高、社会关注度高、安全生产任务重。”谢少敏说。广州市通过开展巨灾情景演练,进一步检验了有关部门在巨灾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自救互救和应急能力。
除巨灾情景演练,广州市还积极组织应急救援队进行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等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开展演练比武活动,以危化品企业常见的管道、法兰泄漏等应急处置为比赛项目,突出实用性,促进应急救援水平提升。
“日常去企业检查时,我们还开展了突查式演练,临时命题,看企业的应急反应是否及时有效。”符日荣说。
提升合力,科学高效
联动机制逐渐完善
较大事故发生后,市安监局应如何快速响应?2017年5月印发的《广州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市安监局应急处置要点》对此进行了明确。该《处置要点》包括事故报告模块、信息传递模块、全局应急响应模块、应急处置模块、局领导动作模块等,简明扼要地指明了行动方向。
针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程序不规范、应急救援责任制不清晰、现场处置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广州市安委办不断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和防范突发事件的合力。
广州市安委办还出台了全市层面的应急处置指引——《广州市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引(试行)》,规范了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工作程序,明确了全市应急指挥体系的设置、事故牵头处置部门和相关领导的应急处置要点等,使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化、标准化。
在总结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经验的基础上,广州市建立了现场指挥长制度,完善了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制,明确现场指挥长的职权与职责,梳理、优化了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实现突发事件处置现场指挥更加统一、高效。
目前,广州市、区两级依托企业建立的应急救援队伍,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公安消防力量的有力补充,但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缺乏规范的应急救援服务和应急征用补偿机制。有时,应急救援队伍不能及时从事故单位获得抢险费用,需要安监人员协调追讨。符日荣说:“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健全应急征用补偿机制,制定相应的补偿办法,提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资料来自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