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应急救援常识(2)

发布时间:2013-11-19点击量:927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基本常识主要包括应急救援基本常识、触电急救知识、创伤救护知识、中毒及中暑急救知识以及传染病应急急救措施等,了解并掌握这些现场急救基本常识,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火灾急救知识一般地说,起火要有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木材、汽油等)、助燃物(氧气等)和点火源(明火、烟火、电焊花等)。扑灭初期火灾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

 1、火灾急救的基本要点施工现场应有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发生火灾时,应由义务消防队急救,其他人员应迅速撤离。

 (1)及时报警,组织扑救:全体员工在任何时间、地点,一旦发现起火都要立即报警,并参与和组织群众扑灭火灾。

 (2)集中力量,主要利用灭火器材,控制火势,集中灭火力量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进行扑救以控制火势蔓延。

 (3)消灭飞火,组织人力监视火场周围的建筑物,露天物质堆放场所的未尽飞火,并及时扑灭。

 (4)疏散物质,安排人力和设备,将受到火势威胁的物质转移到安全地带,阻止火势蔓延。

 (5)积极抢救被困人员:人员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要有熟悉情况的人做向导,积极寻找和抢救被困的人员。

 2、火灾急救的基本方法

 (1)先控制,后消灭。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先控制火势,具备灭火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

 (2)救人重于救火。灭火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救人通道,使被困的人员得到救援。

 (3)先重点,后一一般。重要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重要物资:火势蔓延猛烈方面和其他方面相比,控制火势蔓延的方面是重点。

 (4)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水是最常用的灭或剂,取用方便,资源丰富,但要注意水不能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各种灭火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如下:酸碱灭火器:倒过来稍加摇动或打开开关,药剂喷出;适合扑救油类火灾。

 泡沫灭火器:把灭火器筒身倒过来:适用扑救木材、棉花、纸张等火灾,不能扑救电气、油类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一手拿好喇叭筒对准火源,另一手打开开关既可;适用扑救贵重仪器和设备,不能扑救金属钾、钠、镁、铝等物质的火灾。卤代烷灭火器(1211):先拔掉按销,然后握紧压把开关,压杆使密封阀开启,药剂即在氨气压力下由喷嘴射出: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等火灾

 干粉灭火器:打开保险销,把喷管口对准火源,拉出拉环,即可喷出:适用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和电气设备等火灾。

 (5)人员撤离火场途中被浓烟围困时,应采取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有条件时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顺利撤出烟雾区:如无法进行逃生,可向外伸出衣物或抛出小物件,发出救人信号引起注意。

 (6)进行物资疏散时应将参加疏散的员工编成组,指定负责人首先疏散通道,其次疏散物资,疏散的物资应堆放在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不得堵塞通道,并要派人看护。

 二、中毒及中暑急救知识 施工现场发生的中毒主要有食物中毒、燃气中毒及毒气中毒;中暑是指人员因处于高溫高热的环境而引起的疾病。

 1、食物中毒的救护

 (1)发现饭后多有人呕吐、腹泻等不正常症状时,尽量让病人大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

 (2)立即将病人送往就近医院或打急救电话l20。 (3)及时报告工地负责人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并保留剩余食品以备检验。

 3、毒气中毒的救护

 (1)在井(地)下施工中有人发生毒气中毒时,井(地)上人员绝对不要盲目下去救助:必须先向出事点送风,救助人员装备齐全安全保护用具,才能下去救人。

 (2)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及有关部门,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应及时拔打1 1 0或120电话求救。

 4、中暑的救护

 (l)迅速转移。将中暑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服、脱掉鞋子,让其平卧,头部不要挚高。

 (2)降温。用凉水或50070酒精擦其全身,直到皮肤发红,血管扩胀以促进散热。

 (3)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能饮水的患者应鼓励其喝足凉盐开水或其他饮料,不能饮水者,应予静脉补液。

 (4)及时处理呼吸、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时,可注射尼可刹明或山梗茶硷,循环衰竭时,可注射鲁明那钠等镇静药。

 (5)医疗条件不完善时,应对患者严密观察,精心护理,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三、传染病急救措施由于施工现场的人员较多,如果控制不当,容易造成集体感染传染病。因此需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处理,防止大面积人员感染传染病。

 1、对可能出现病因的场所进行隔离、消毒,严格控制疾病的再次传播。

 2、加强现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落实各级责任制,严格履行员工进出现场登记手续,做好病情的监测工作。

 3、如发现员工有集体发烧、咳嗽等不良症状,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和有关主管部门,对患者进行隔离加以控制,同时启动应急救援方案。 4、立即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诊治,陪同人员必须做好防护隔离措施。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