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合一”场所的现状与消防开展对策

发布时间:2014-05-20点击量:1496

 什么是“三合一”场所

“三合一”场所是指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一种或一种以上使用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该同一建筑空间可以是一独立建筑或一建筑中的一部分,且住宿与其他使用功能之间未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

“三合一”场所的类型与隐患

正值全国消防部队开展“除火患,保平安”,大队针对阜宁县的“三合一”场所,开展了“三合一”场所专项排查整治。在排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阜宁县“三合一”场所存在四种类型:一是企业单位型,即在厂房、仓库、商场、餐饮、娱乐场所中设置员工宿舍的企业场所;二是家庭作坊型,即在自建住宅内从事简易加工、储存、生活的小手工作坊;三是商业铺面型,即在沿街住宅内开设商铺、修理、餐饮、游艺等经营场所;四是农业生产“三合一”场所,即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在自建、私搭简易用房、大棚中从事生产、储存和住宿。

在阜宁地区存在最多的 “三合一”场所及隐患存在以下几种类型和特点:一是商业铺面型,在阜宁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宏人商品城、兴谷商贸城,这种场所的典型特点是,没有统一的主管机构,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约束。各业主都是为自己方便或经济效益,只顾经营便利而忽视自身存在的火灾隐患,占用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人员的疏散逃生和火灾的扑救;二是农业生产“三合一”场所:为节约生产成本而暂住于塑料薄膜大棚、泡沫夹心板房等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场所内,这种棚户一半为生活区,一半为生产、储存区,电气线路大多有自己私搭乱接,稍有不慎将酿起火灾,火灾将迅速蔓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人员的伤亡。三是家庭作坊型,这类场所大多为群众将自建住房或者沿街住宅改建扩建,改变使用性质,进行生产用途,往往堆放大量可燃物,住宿场所和加工、生产、仓储、经营等场所没有严格的防火分隔,楼下生产楼上住宿。再加上消防设施不健全,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

“三合一”场所消防工作开展对策

“三合一”场所的出现是伴随着市场发展的产物,是随着人民群众因生活、生产的便利而应运而生的产物,但是在阜宁县乃至全国范围内发生“三合一”场所火灾事实面前,众多无辜的生命陨去了。三合一场所的治理和根治是我们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不能将眼光常盯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单位,同时我们也应当将三合一场所这类隐形的人员集中的场所纳入到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的行列中来。要改变目前三合一场所目前的现状,我们消防部门的职责任重而道远。

1、提请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协作。发挥各镇区、街道办和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以及规划建设、工商、安监、公安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完善“三合一”场所的网格化排查,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制。同时,发动基层组织、群众、村、居委会,督促单位完善消防安全领导机构和义务消防组织,建立长效机制,督促相关从业人员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单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的工作机制,形成整治合力。

2、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三合一”场所从业人员的消防意识。利用实施网格化排查、社会单位户籍化管理的契机,在排查中宣传,整治中培训。充分利用县市一级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培养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干部为消防宣传员、培训员,采取送消防知识上门,在“三合一”场所集中区域设立宣传栏,张贴警示标语、宣传画。通过宣传“三合一”典型火灾案例和事故教训,使“三合一”场所业主及从业人员认识到其中的火灾危害性和专项清查整治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3、强化执法力度,实现监督执法常态化。“三合一”场所的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消亡,在全国广大的县市乃至乡村将长时间的存在,所以“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们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健全本辖区“三合一”场所档案。联合派出所,深入辖区开展拉网式的排查,对发现存在“三合一”的现象要严格执法绝不不姑息迁就。始终把“三合一”场所纳入日常消防监督的重点对象,努力铲除“三合一”场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做到不断减少火灾隐患“存量”、防止增加火灾隐患“新量”。

4、做好隐患整治指导,注意因势利导,强化技防手段。在坚决执法的同时,不能一味讲罚求狠,要积极的予以指导,要结合场所的使用性质、用途特点予以帮助,确保其消防安全,强化技防措施,改善防安全条件,对于企业单位型的“三合一”场所,要采取重点隔离、搬迁重建等措施;对于家庭作坊型的“三合一”场所,要重点采取关停、分隔和增设简易自动喷淋、报警设备等措施;对于连片商业铺面型和其他类似的“三合一”场所,要重点采取改变用途、限制人员、增设集中自动喷淋、报警设备等措施,确保全面消除火灾隐患。对分别设置安全出口有困难、共用安全出口的场所,必须设置简易喷淋或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确保一路可靠市政供水,可采用市政管网供水、室内消火栓管道供水或屋顶水箱供水方式。完善人员住宿场所完善自然排烟条件。将祸患扼杀于摇篮之中,防范于未然,利于火灾的扑救。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