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灾后心理建设】我们拿什么拯救孩子的心理地震?

发布时间:2017-11-13点击量:1044

自然灾害是暴力中的“战斗机”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死的不是我,我真想替老公死去,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一位印尼海啸的幸存者说。

“半年来,我每天晚上都在做噩梦,闭上眼睛就是房屋倒塌的情景,亲人们一脸是血的情景……”一位汶川地震的幸存者说。

“直到最近,我才注意到生活中有些事物仍为我开放,让我快乐。我仍会为我的孩子哀悼,我对他的爱的回忆会永远活着,但是生活会继续下去,不管怎样,我必须健康地活下去……”一位在雅安地震中丧子的母亲说。

洪水、龙卷风、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过后,从生死线走过的人会出现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他情绪和知觉问题,影响的时间以及影响程度因人而异,这些情绪问题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甚至几年。

宗爸曾经多次实地为幸存者做过心理辅导,我看到过很多从灾难走出来的人,他们严重时呈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即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等。我看着都替他们难受,除了倾听和安慰,又无能为力。

什么是暴力?任何侵犯个人“自我”感的事物就是暴力。从这个角度看,自然灾害就是一种暴力,而且一般的暴力,疼过也就疼过了,自然暴力带给人的伤害却是那么持久、反复。你说它不是暴力中的战斗机是什么?

地震等自然暴力对儿童的迫害格外久远

地震等自然暴力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事后带给当事人的心理地震,这是一种迫害性的暴力。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这种迫害格外久远。我们成人还懂得自我调适,孩子呢?

地震对儿童的强力破坏在于它强迫儿童开始思考人生无常、生死离别等平时根本不需要思考的东西。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噬一样,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惊恐、哀号时的脆弱表现,会彻底击垮孩子的内心,他的安全感、世界观、人生观面临颠覆。

宗爸和这样的孩子接触过,我深深知道,比起歇斯底里的抓狂,儿童在灾后的沉默,才是最可怕的。

那些生活在灾区之外的家长,不要暗自侥幸,要知道,自然暴力带来的心理迫害,也会波及到你坐在电视机前的孩子。

“在我们看电视上关于地震的报道时,孩子不断的问我为什么为什么?回过头来,我才发现孩子在这样消极、悲观的描述中受到了伤害。”曾经一位家长向宗爸这样反映。

面对自然暴力,家长该如何保护孩子?

父母就是孩子的保护伞,当风雨来临时,父母会冲上前为孩子遮风挡雨。在自然灾害面前,父母更是恨不得把孩子藏在诺亚方舟中,让孩子能看不见、听不见正在发生的苦难;事后,能不提起就不提起,权当一切没有发生过。这样做,就对吗?可能吗?

对于亲历灾难的孩子,根据宗爸的心理辅导经验,我认为家长应该这么做:

心理干预越早越好。孩子安全感极度丧失,我们要多对孩子说些肯定的、安慰的话,如告诉孩子“现在是安全的”。如果孩子的亲人去世了,可以暂时不告诉孩子真相。最主要的,面对孩子震惊的反应,家长或者是孤儿的陪同人员应该表现出镇静,要用镇静的行为来影响和告诉孩子,传达一种安全感。

随后,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如焦虑、愤怒、恐惧等,也有些孩子会出现自闭倾向,常一个人独自呆着闷声不响。在这个阶段,大人要设法让孩子接受事实,并帮助他们正确宣泄情绪。我们往往习惯去劝导当事人“不要想了”、“没什么好难过的”,但其实如果情绪在第一时间得不到充分宣泄,那它们压抑后可能会转化为其他症状,包括躯体的和心理的,到时候处理起来会更加棘手。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孩子跟同龄人玩起来,让他们的生活尽快正常化。大人可以陪孩子参加一些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如羽毛球、慢跑)等,通过体育锻炼调节孩子的大脑神经递质,降低抑郁程度,而锻炼带来的机体疲劳本身,也可以促进睡眠。

对于远离灾害的孩子,家长要做什么?

家长们应该格外关注6岁以下的孩子在没有爸爸妈妈的监督下,接触过多灾难发生的场景,孩子的安全感正处于慢慢形成当中,看太多灾难的视频会对他们的安全感造成负面的影响。

家长们可利用这个机会来培养孩子的共情及助人能力。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一些小朋友家里地震了,他们的房子和学校都毁了,只能住在帐篷里头,如果你是他们,你有什么感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引导孩子能学会换位思考,并且能力所能及的做一点帮助别人的事情。

暴击过后,谨防孩子厌学和暴力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四川搞了一项青少年暴力预防这样一个项目,我作为这个项目的官员、代表,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国妇联的邀请在汶川工作了三年,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开始,百废待兴,老师和学校顾不上,很多学生就满大街的跑,不上课,后来,就出现了很多起打架斗殴问题,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理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什么要搞灾后青少年暴力预防工作。

这是国际上的一种规律,凡是重大的自然灾害之后,一定会导致人们整个生活、心理大波动,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全感和警觉感,青少年是最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的,这会让他们产生厌学心理,进一步的,有的学生会沉迷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有的同学则通过暴力事件来发泄内心的情绪。

灾难过后,所有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都会有以下反应:

害怕将来的灾难

对上学失去兴趣

行为退化

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

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

灾难过后,我们不能看着孩子不哭不闹,该吃吃该睡睡,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就认定孩子从灾难中恢复了。家长们一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对孩子提供帮助。

总之,自然暴力摧毁的不仅仅是建筑物,剥夺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命,它还给人的心理形成了持久化暴击。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平静外表下的越轨冲动。

最后,宗爸由衷祈祷这种天灾人祸能够少一些,这种生死离别能够少一些,也希望全天下的父母能够重视自然暴力带给孩子的深远创伤,不要想当然,而真正为孩子支起保护伞,搭起防护墙。

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