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人物】云南耿马县消防田正军涉水救人牺牲

发布时间:2017-11-02点击量:1121

田正军生前参加救援

田正军生前看望贫困群众

“有些事情不是看不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得到希望”。这是田正军同志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句话。配图中还有一段文字“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这是出自《史记》中的一段话,前文还有: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

田正军,男,陕西汉中人,19901月出生,200812月入伍,2012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临沧市支队耿马县消防中队副中队长。入伍9年来,他扎根边疆、爱岗敬业,勤勉踏实、扎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他带领的耿马中队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被云南省消防总队记集体三等功1次。他于2014年被云南省消防总队记嘉奖1次,2016年被临沧市消防支队记三等功1次,20173月支队举行的冬春实战化比武中获得个人第三名,被支队表彰为“先进个人”。

舍己救人

作为云南省三大傣乡之一的耿马县孟定镇,进入10月,河道内水流充沛,傣族人民群众历来有下河捉鱼摸虾的传统。20171030224,正在边境维稳消防临时执勤点值班的田正军接到报警称:3名群众被卡在南木算大桥往临沧方向100左右的桥墩下,随时有可能被水冲走。田正军同志随即率领311人,携带救援器材装备,迅速赶赴现场。经侦察发现,1名群众被河水冲走失踪,2名群众被困位置位于三个废弃桥墩中下方的漩涡中,水流湍急,情况危急!田正军命令侦查组在南木算大桥设立安全哨,救援组下河实施救援,其余人员在岸边协助救援。田正军带领中士瞿红林、专职消防员李发楠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快速游至中间桥墩实施救援,成功将2名群众营救至岸边。救援人员即将返回时,因河道上游下雨泄洪导致水位突涨、水流湍急加剧,在协助瞿红林、李发楠先行撤离后,田正军被河水中的渔网、电线绊住卷入湍急的漩涡中,在战友和被救群众的痛心疾呼声中,将年轻的生命匆匆定格在27岁。

与子同袍

耿马消防中队合同制消防员李发楠在30日的救援中肺部呛水脚踝受伤。在回忆当晚救援情况时,小李说,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水位涨得厉害,水流湍急,不断有旋涡在桥墩附近形成,浪越来越大,每次大浪打过,队长都要叫他们的名字,命令他们要抓紧防护,“死也要抓住!”,这句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23岁的李发楠是耿马本地人,长着一副娃娃脸,黝黑的脸庞。从三年前加入耿马消防队就一直在田正军带领下训练生活。他说田队长太好了,是真的汉子,承诺过的事,一定会说到做到。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田队长下队第一天和大家说,要给大家做饭。当时他想队长好歹是个领导了,怎么可能给我们战士做饭呢,结果第二天田正军就自己掏钱自己到市场采买,回到中队自己下厨给战士们做饭。小李说,每次出警凯旋,队长都会笑得像孩子一样,会让厨房给大家做好吃的,经常会自己掏钱给大家加餐买零食和水果。李发楠说:“队长对我们太好了,他是队上第一个到合同制消防员家里家访的领导,只要是家里有困难的,队长都会尽力的帮助。”说道这里,他掩面哭泣。

23岁的瞿红林是当天下水参与救援的另外一位战士。那场救援是他入伍这些年来,参与大大小小的救援中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他说,只要一闭上眼,脑子里就像被迫安装了一部放映机,一帧一帧一幅一幅,都是南汀河上救援的画面,耳边不断回响田队长鼓励的话语“不要着急,坚持住,抓牢了!”。瞿红林回忆,下水不到10分钟,头盔就被洪水冲走了,在2个多小时的救援过程中,是队长从未停止的鼓励让他坚持下来……

游子泣吟

“你每次都说等有空再说,什么时候才有空呀,什么时候你才回来?”这句话对于田正军在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的妻子来讲,更多的时候是自问自答,明知道没有答案却要每次打电话都要问一次。也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问答中,分隔两地的一对爱人,她对他,从不解到理解,从埋怨到支持,用朴实无华谱写着美丽的爱情童话,被支队广大官兵传为美谈。

“田正军不仅自身过硬,带的更是可以信赖的队伍”这是支队领导在耿马中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也是对田正军工作的最好总结。在临沧的4年时间,参与处置警情294起,抢救被困人员18,抢救财产价值400余万元,这正是田正军生前在耿马消防中队任职期间的工作数据。在耿马县消防中队任职期间,危急关头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生活中他也总是真情关怀,慷慨相助,处处影响和感召官兵,耿马县消防中队于2014年、2015年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但他也总将荣誉和褒奖归功于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甘做“无名英雄”。

年仅27岁他风华正茂,是父母和妻子的精神支柱,当初背上行囊,远走他乡;如今翘首回望,此地已是故乡。远离家乡的“游子”,用热爱家乡的热情,深沉守护着第二故乡,最最期盼和欣慰的事,莫过于和亲人团聚,但田正军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坚守在祖国边远艰苦地区。特别是结婚近两年来,长年两地分居,夫妻相聚的时间加在一起还未满100天,作为独子更谈不上在父母跟前尽孝。

最终信仰

821103170天不休息,日夜坚守岗位,发扬的不仅是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的更是源于组织多年培养教育树立起来的职业信仰。有的人工作只为薪水养家糊口,对田正军而言,这份工作更像他的信仰,一种救民于水火的职业信仰。

不久前,以田正军为原型拍摄制作的微电影《洞穴救援》(《红门战士》同名)被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评审委员会列为2017年度微电影表彰提名。身边的领导和战友总是以“男神”称呼他,田正军总是羞红着脸说“没那么厉害,没那么帅,我可不是英雄”。戏内,是别人由感而发为他编写的剧本,是别人在演绎着他;戏外,是他用血汗和忠诚撰写属于他的青春剧本,是他在塑造不可替代的自己。

201483,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是2000年以来,云南省境内发生的最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当时恰好在昆参加基层指挥员培训的田正军同志心系灾区、满腔热血、义无反顾,主动向组织递交了参与鲁甸地震救援的申请,志愿赴灾区参与救援。在鲁甸8.03抗震救灾中,他冲锋在前,行走在随时会发生余震灾害现场第一线,每天徒步近30余公里穿梭在重灾区与沙坝村运送物资和搭建帐篷、疏散被困群众,真正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为前线战友解决后顾之忧。

2015751834分,临沧耿马县通往四排山大丫口新寨组山顶的一个山洞内,一名妇女因下崖挖草药时不慎摔下洞,两名设法营救的村民也同时被困。接警后,田正军带领中队7名战士驱车前往营救。1915分,救援官兵到达新寨组,经了解事故地点位于距公路7公里处的山顶洞口,山路崎岖狭窄,路上沟壑纵横、密林丛生,加之连降暴雨、山路泥泞湿滑,救援车辆根本无法进入。田正军第一时间决定带领2名攻坚组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徒步前往事故地点。到达现场后,田正军命令2名中队攻坚组人员做好固定支点在洞口做好策应,自己携带空气呼吸器、有毒气体探测仪等救援设备利用滑轮组制作支点下滑到洞内进行侦查,经过近半小时的努力,被困的三名人员被全部救出。

2016712晚,入夏以来的一场强降雨使部分地区河水暴涨。2027分,耿马县幸福水库响水河河道对岸有7名游客被困,其中还有一名2岁的男童。接警后,田正军带领28人迅速赶赴现场。2130分,消防官兵到达救援现场,根据现场情况,田正军果断下令将绳头系上安全钩并挂上铁器,抛投至河道对岸,将绳索固定好后,田正军穿好水域救援防护装备,携带救援装备,第一个横渡到被困人身边,用绳索架起了一条生命通道。随后为7名被困游客穿上救生衣和安全腰带,并用安全挂钩同救援绳索相连,对被困人员进行保护,顺利将7名游客营救至岸边。在营救两岁男童的过程中,为以防万一,田正军立刻组织官兵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间隔1站在河水中形成一道新的生命通道,安全把孩童传递至对岸安全区域。

2015年“2·09”边境维稳和2017年“3·06”边境维稳的两次维稳处突中,田正军均承担了安置难民人数最多的孟定安置点的火灾防控和后勤保障工作。且安置点位置都临近边境一线,最近的一个只距离边境十多米,炮火声清晰可闻,甚至有时可以看见缅甸军交火的情景。在2·09边境维稳和“3·06”边境维稳的325个日日夜夜中,田正军每天带队3次往返镇康和孟定保障安置点日常用水,每天行车里程达180公里,累计送水4338吨,每2小时对难民安置点开展1次防火巡查,每周对入住难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实现了孟定难民安置点“零起火、零冒烟”的工作目标。

田正军用青春年华划出了一名消防战士壮美的人生轨迹,他的音容笑貌、高尚情操、敬业精神、职业风范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受过的伤,是你骄傲的勋章;

逆势而行,是你崇高的信仰;

舍己成人,是你生命的挽歌;

正军同志,今生你为祖国埋忠骨,来世我挂长灯唤英魂。能成为逆行勇士的战友,与有荣焉。

本文文字资料来自云南公安消防总队,图片资料来自中国消防网。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