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家遭遇意外事故 家长如何妥善急救?

发布时间:2017-09-04点击量:799

暑期刚过,根据对医院的调查发现,每年寒暑假是孩子发生意外住院的高峰期。而儿童在家发生意外事故的案例中,由于家长惊慌失措、处理不当,往往贻误病情,增加患儿的痛苦和伤势。

专科医生针对5类意外事故

建议家长妥善实施急救措施

流鼻血:指压止血或压迫填塞

 

指压止血法:

若出血量小,家长可让病儿坐下,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地压住病儿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隔部,暂让病儿用嘴呼吸,同时在病儿前额部敷以冷水毛巾。

压迫填塞法:

若出血量大,家长用脱脂棉卷成如鼻孔粗细的条状,向鼻腔充填,注意不要松松填压。如果患儿仍出血不止,需及时送医院止血,并查明出血原因。

烫伤:自来水冲洗,衣服不要撕

 

医生指出,一旦儿童烫伤,家长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浸泡伤处约15分钟。及时脱掉孩子身上的衣物,将烫伤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衣物千万不能硬脱硬撕,以防加重皮肤损伤,可以先把烫伤周围部分的衣服剪掉。此外,不要使用涂牙膏、涂酱油等“偏方”,以免造成创面感染。

扭伤:先冷敷,再送院

 

医生强调说,孩子扭伤后,家长马上实施按摩、热敷、贴活血膏药等措施,只会让受伤关节肿胀得更厉害。

他建议说,立即冷敷伤口,如冲凉水、敷冰袋等,以便让受伤部位的血管收缩,阻止进一步的内出血和疼痛。随后,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

异物进入气管:记住“海姆利克氏急救法”

 

 

据介绍,“海姆利克氏急救法”包括两种具体措施。

首先是“拍背法”,针对小于3岁的孩子,家长可让小儿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使小儿咳出异物。

对于较大的孩子,则使用“推压腹部法”。家长可让患儿坐着或站着,救助者站其身后,用两手臂抱住患儿,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在患儿的脐与剑突之间,用另一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横膈抬起,压迫肺底让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之从气管内向外冲出,逼使异物随气流而排出。

医生强调说,若上述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家长应立即将患儿送往医院。

吞食异物:不要随意催吐

 

医生指出,当家长发现小孩将棋子、硬币、纽扣等吞下后,只要孩子未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就不必过分紧张,不必想方设法使误吞的异物吐出来。催吐有时反而会使异物误吸入气管,进而发生窒息。

医生建议,正确的做法是前往医院,由医生根据判断异物的性质和大小,做出正确的处理措施。

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