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绍中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制、修订历程,分析中国高层建筑防火规范及相关消防监督管理法规的特点,剖析改革开放以来的3 起典型高层建筑火灾, 介绍中国政府和消防部门为提高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水平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法律法规;消防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全球很多大型建筑工程都已停工, 然而, 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甚至许多中、小城市, 却正在兴建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上海, 投资22亿美元的上海中心大厦正在施工, 2014 年完工后, 这座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 从个别的单体建筑发展为现代化城市中林立的高层建筑群, 其中一些高层建筑已成为中国新兴城市的标志。根据中国公安部消防局统计,截至2009 年年底, 中国内地共有约190 000 座高层建筑,包括约125 000 座居住建筑和近70 000 座写字楼、酒店和医院等公共建筑, 其中1 699 座的高度超过了
2008 年竣工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WFC)高
1 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大型标志性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中国政府特别是消防监督部门以及规范编制单位、建筑师、工程技术人员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越来越重视, 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不断强化了消防监督执法。
在“高规”的起草过程中, 规范编制人员深入研究了世界各国的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包括1974 年巴西圣保罗市造成227 人死亡的焦马大厦火灾、1980 年造成84人死亡的美国拉斯维加斯米高梅大饭店火灾。同时, 还对包括NFPA 101《生命安全规范》以及前苏联、法国、德国和日本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了研究和借鉴。1982 年版“高规”是中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里程碑, 其很多内容已成为中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基本原则。该规范强调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引入了先进的消防安全和火灾防控理念, 尤其突出了在高层建筑施工阶段应采取的各项消防安全措施。1995 年、1999 年、2001年和2005 年, 该规范分别进行了修订, 既汲取了高层建筑火灾的教训, 也体现了新的消防科学技术发展成果,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水平提升。
“高规”最重要的修订内容之一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安装要求。1982 年版“高规”只要求在“重要”建筑, 如医院、百货大楼、高级旅馆等的“重要”部位, 如舞台、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公共活动用房、走道、仓库等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2005 年版“高规”则要求几乎所有公共高层建筑特别是具有娱乐功能场所的高层建筑必须全面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制、修订“高规”等有关消防安全标准规范的同时,中国也加强了有关消防安全管理的立法。1984 年10 月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规定:“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必须执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根据1998 年9 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应当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 经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该规定有效降低了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2009 年5 月1 日,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施行, 新《消防法》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进行了重大改革, 只有大型人员聚集场所和特殊建筑需要得到当地消防部门的批准, 其他建筑只需向消防部门备案并接受抽查。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 在于强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高规”的主要不足在于其只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高层建筑, 对于已有建筑则没有提出诸如补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系统的“追溯”性要求。同时, 也急需制订有关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则或标准。
2 高层建筑火灾
虽然2000 年以前的高层建筑火灾统计数据并不系统和完善, 但几起典型的高层建筑火灾却至今记忆犹新。中国第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在1985年4 月18 日深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天鹅饭店发生火灾, 起火点在11 层。这座14 层的框架-剪力墙建筑长
火灾调查揭示了这起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一系列原因。首先, 由于该饭店设计、建造于1982 年“高规”颁布之前, 没有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次, 由于房间与走廊之间、房间之间的隔墙只砌筑到天花板, 吊顶内的空间在水平方向完全贯通, 造成火势通过过空调系统迅速向走廊和其他房间蔓延;第三, 天鹅饭店消防安全管理混乱、没有组织开展过消防安全疏散应急演练。
德汇国际广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由几个不同体量和高度的大型高层建筑通过连廊连为一体。发生火灾时德汇国际广场正在进行三期工程的施工, 在紧邻建筑物的区域搭建了两排、总面积约2
20∶25 , 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火警后迅即启动高层建筑火灾应急预案, 调集3 个消防中队的18 台消防车和61 名消防队员赶赴现场。20 ∶30 , 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接到报告后立即指示增调包括2 个特勤中队在内的6 个消防中队增援。20 ∶33 , 当驻地位置在
20∶49 , 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值班领导到场并成立了现场指挥部。20 ∶55 , 乌鲁木齐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到达后,迅速对火情和灭火战斗进展进行评估, 要求消防人员在营救被困人员的同时, 通过云梯车和水炮射水控制火势向其他部分蔓延。到21 ∶05 , 现场已有超过430 名消防队员和84 台各类消防车辆———包括1 辆
21∶1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总队总队长到达现场, 确定了“救人第一、确保重点、全力控制火势蔓延”的灭火作战方针,启动了政府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调动一切可用的灭火和救援力量参与救火行动。
虽然现场灭火救援力量不断增强, 但火势仍持续蔓延, 到22 ∶40 火灾已失去控制, 德汇国际广场的主体和德汇酒店都笼罩在浓烟中。一个深入火场的救援小组在德汇国际广场二期工程7 楼发现并成功救出3 名被困人员;23 ∶30 , 这组救援人员再次进入德汇国际广场一期工程6 层后被火势围困, 现场指挥部先后派出多批救援人员增援, 在6 层走廊靠近楼梯处发现2 名已昏迷的消防队员(送医院抢救无效牺牲);在火灾被扑灭后的4 日15时, 搜救小组在6 层走廊深处一个消火栓附近发现了第三位消防队员的遗体,经确定死亡原因为烧伤和窒息。
现场指挥部就建筑长时间燃烧后可能倒塌的风险与建筑专家进行慎重评估后, 命令所有进入建筑内部的消防人员撤出大楼, 并集中力量清理建筑外的临时商铺。受强风影响, 火焰吞没了德汇国际广场的大部分建筑, 并继续向德汇酒店蔓延。现场指挥部命令消防队员全力将火势控制在德汇国际广场内, 并通过云梯射水防止火势向周围建筑蔓延。到1 月3 日凌晨5 时, 火势终于得到控制, 并在当天23 时左右被扑灭。火灾共持续了27 h ,过火面积超过65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 专家组认定起火部位在德汇国际广场二期工程A 段与B 段之间斜坡道南侧经营拖把扫把的临时摊位, 起火原因是外来火源意外引发火灾。调查表明, 虽然德汇国际广场和德汇酒店全面安装了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以及防排烟系统, 但由于消防系统的维护和操作失当, 造成了火势的迅速蔓延扩大。火灾发生当晚, 德汇国际广场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像往常一样将所有自动消防系统设置在手动模式, 当感烟火灾探测器动作报警后,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既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也没有将消防系统切换到自动模式, 而是走到现场查看情况, 并在自行扑救未果后逃离现场。火灾发生30 min 后消防部门才接到报警, 当赶到现场的消防人员要求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泵时, 火势已经扩大, 超过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灭火能力。同时, 火灾发生前消火栓系统的部分控制阀门被关闭, 影响了初期火灾的扑救。缺乏有效的防火分区和多数防火卷帘失效, 德汇国际广场、德汇酒店通过连廊连为一体, 是造成火势蔓延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德汇国际广场火灾是典型的“传统”高层建筑火灾, 那么2009 年
在2009 年2 月9 日夜, 尚在建设中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文化中心
20 ∶10 左右, 观看焰火的人们发现文化中心顶部冒出浓烟。20 ∶27 , 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119 指挥中心接到火警, 立即启动《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预案》, 调集包括辖区中队在内的2 个消防中队共计11 台消防车赶赴现场;随后, 迅即升级警情, 增调13 个消防中队共计35 台消防车进行增援。20 ∶36 , 辖区消防中队到达起火建筑底部时只有楼顶部分在燃烧, 在了解到有几名工人被困在建筑内部后, 5 名消防队员进入大楼。消防队员乘坐电梯到达楼顶时,火势已经扩大, 在连接消火栓立管时发现管道内无水。下撤的消防队员在14 层营救1 名被困的工作人员,在引导其下楼过程中, 他们被迅速发展的火焰和浓烟困住, 30 岁的中队指导员将呼吸器让给被困的人员, 自己因烟雾吸入性窒息牺牲。
钛锌板和XPS 在火焰灼烧下很快流淌、燃烧, 助长了火势和浓烟的蔓延扩大, 燃烧的隔热材料使火焰从屋顶蔓延至大楼各个立面, 被高温熔化的钛锌板流下的金属熔液又点燃了面板和隔热层, 火势进入三维立体猛烈燃烧阶段。到21 时, 现场已经有27 个消防中队、85 台各类消防车辆和595 名消防队员参加扑救。
此时火势异常猛烈, 整个大楼笼罩在浓烟和烈焰之中, 火光映红了天空, 高温燃烧灰烬、破碎的幕墙玻璃纷纷坠落。阴燃的隔热材料使火焰蔓延至大楼的防水层,进而蔓延到大楼内部, 引燃了建筑装饰材料。此时火势已经发展成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三维立体燃烧。贯通5至26 层的中庭此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烟囱, 向上翻滚的浓烟最后突破了屋顶花园的玻璃屋顶。文化中心周边建筑内的超过1 000 人被疏散撤离, 该区域包括北京主干道东三环均采取了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23∶18 , 被困楼内的2 名消防队员和1 位工作人员被安全救出。到午夜时, 建筑外部的火势已被基本扑灭,至次日凌晨2 时, 外部和内部的火灾完全扑灭。火灾共造成1 名消防队员牺牲、6 名消防队员和2 名施工人员受伤。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文化中心的东、南和西面外墙全部烧毁, 内部大面积遭到火烧、烟熏和水渍损坏。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 号令), 国务院成立了中央电视台新址“2•9”火灾事故调查组, 调查确认火灾原因是业主单位违法组织大型礼花焰火燃放活动时火星落在屋顶引起的, 建筑物过火、过烟面积21
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文化中心的消防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防排烟系统, 但屋顶和外墙建筑材料的低耐火等级导致了火灾后严重的损失。(美国消防协会NFPA 285《含可燃组件的非承重外墙燃烧特性的评估试验方法标准》提出了对类似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文化中心的非承重墙的防火特性要求)。此外, 由于大楼还未投入使用, 消防水泵无法使用, 使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系统在火灾时无法工作。
3 提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水平的措施
高层建筑在中国出现以来, 在不断引起人们青睐和赞叹的同时, 也逐渐带来了对其消防安全的关注甚至担忧和恐惧。中国政府和消防部门一直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高度关注。2009 年2 月, 为了及时汲取近年来发生的高层建筑火灾教训, 公安部在全面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截至2009 年9 月专项整治工作结束, 全国各地公安消防部门对辖区内的高层建筑进行全面普查, 督促整改了大量火灾隐患, 按照有关规范的强制性规定, 高层建筑的耐火结构、消防设施等消防安全要求进一步落实, 消防安全水平明显提高。2009 年9 月25 日, 公安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 对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和防火设计、施工及使用提出了要求。
本文资料来自公安部消防,作者:司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