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指挥如何实现高效地质灾害救援

发布时间:2014-04-14点击量:1201

近几年四川等地地质灾害频繁,黄金部队在地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雅安地震到郫县抗洪,每一次能够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离不开科学的统筹指挥和官兵们的勇敢顽强,同时后勤保障同样也是关乎成败的重要部分。如何能够在地灾救援中发挥后勤保障的最大成效呢?实施科学有效的后勤指挥,合理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对于部队圆满完成地灾救援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是预有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地质灾害在其时间、地点、规模、性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使得后勤保障客观上呈现出极大的被动性。因而,要确保救援中后勤保障稳操胜券、力避被动,后勤指挥就必须立足于平时预有准备,进行周密计划,以达到反应迅速,应变自如,确保保障及时到位。一是拟制多案。制定方案时,既要考虑到执行任务初期后勤保障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又要预见在其他各个行动阶段后勤保障的发展变化;既要考虑保障的积极因素,也要考虑保障的不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拟制多种后勤保障预案,如后勤力量筹组方案、物资储备方案、后勤组织指挥机构方案、保障体系方案、力量部署方案、后勤动员方案等,做到一项保障预案多项实施计划,一项保障计划多项具体措施。二是充足储备。对地灾救援保障必备的物资、器材,根据需要装箱、打包、进囊,并严格按照储备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分级管理,落实好“三分四定”。要经常对战备储备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保养、更新战备物资器材,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三是适时演练。着眼地质灾害救援的需要,组织后勤机关及相关人员进行后勤指挥演练,根据不同的灾害种类,不断验证和修订保障方案,提高后勤指挥快速应变能力,努力缩短救援行动与后勤保障的“时间差”。四是双重保障。依靠地方政府机构,建立高效、快捷的处突供应关系,确保一有情况,能有组织、按计划对部队实施供应保障。

二是因情施策。后勤指挥员要重视对各种情况的收集、整理和储存,注意全面了解上情、下情、敌(案)情、我情,合理部署和调整后勤保障力量。通常情况下,当部队在集结地域或相对集中时,后勤应以集中部署为主,分散部署为辅;当部队分散执勤,处于点多、线长、面广的态势时,后勤应以分散部署为主,集中部署为辅;当部队执行机动任务时,应采取从后勤各种保障力量筹组的办法,进行“模块积木”式部署,以实现供求之间的有机衔接。此外,还应根据事态发展和情况变化,适时迅速建立新的保障网络,采取跟进保障和就地筹措相结合、建制保障和区域保障相结合等,提高保障效益。

三是联合行动。地质灾害救援中,通常是政、军的统一行动。由于地灾救援的联合性,加之后勤系统自身力量构成的复杂性,只有实行集中统一后勤指挥、搞好上下内外的密切协同,才能发挥整体保障效能,确保任务完成。要建立由本级副职首长或后勤领导负责,以战勤、军需、运输等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派人参加组成的后勤指挥所,实施统一指挥。在具体指挥中应灵活运用命令式指挥、委托式指挥、逐级指挥、越级指挥、平行指挥等各种指挥方式,提高后勤指挥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要切实搞好后勤部门与军事、政治部门的协同,本级后勤与上级后勤的协同,后勤机关内部的协同,本级与友邻部队后勤的协同,后勤机关与后勤部(分)队的协同,以及部队后勤与地方后勤的协同,做到后勤指挥与军事指挥和政治工作紧密衔接、步调一致;后勤指挥内部上下左右关系畅通、形成合力;后勤指挥与友邻和地方后勤支援配合默契、形成整体,提高后勤保障整体效益。

四是简化程序。地质灾害救援,具有任务紧急、行动突然、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后勤指挥如果完全按部就班、照搬照套书本上的程序模式,必然节奏缓慢,效率低下,后勤保障就难以适应地灾救援的需要。后勤指挥员要敢于打破常规,简化指挥程序,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什么办法最迅速、最有效,就采用什么办法,注重提高后勤指挥的时效性,真正达到以快应快的要求。一是要删繁就简。预有计划的事,就不开会部署;下级力所能及的事,上级就不要越俎代庖;能用口头或电话传达办到的事,就不召开会议;有条件开“一揽子”会,就不层层开会。二是要指挥靠前。必要时可越级下达保障指示,实施越级指挥.以保证地灾救援后勤保障组织指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加速后勤指挥自动化进程。后勤指挥自动化,不仅大量的数字计算、信息收集和传输等,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而且后勤文书的拟制,统计表格的生成,后勤实力的增减,各种情况的变更等,均可由自动化系统完成。实践证明,指挥手段越先进,指挥程序就越简化,决策的时效就越强。

五是突出重点。后勤指挥员应着眼于地灾救援保障任务需要,坚持从全局出发,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区分主次缓急,在统筹协调中把握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重点方向,有针对性地实施后勤指挥。一般情况下,在总体筹划后勤保障行动时,应集中主要后勤力量,突出对一线部队、主要方向部队、处在重要时节的部队实施重点保障;在后勤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物资供应和技术保障上;在部队开进时,重点搞好车辆、油料保障;在部队到达集结地域时,重点搞好食宿保障、疾病预防和后勤准备;在部队参与救灾中,以灾区救护和器械保障为重点。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