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秘鲁南部地区发生5.7级地震,浅谈秘鲁地震频发原因及其之最

发布时间:2013-11-18点击量:1601

北京时间5月15日7点39分,秘鲁南部地区发生里氏5.7级地震,震源深度112公里,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由此浅谈秘鲁多地震的原因及其历史上伤亡惨重的秘鲁地震,以此呼吁人们更关注地震救援相关知识和技术。
    众所周知,地震的成因是是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或者说地震是地壳的一种运动形式。我们的地球现在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深约200~400千米的软流层上,始终处于相互挤压、拉张等运动之中,各种岩石在这些力的作用下,也相应地产生挤压、拉张或扭曲。当岩石承受不了这些力时就产生错动,由错动产生的能量一经释放,就造成地震。大地震是活动断层贮存的巨大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则是地震的活跃地带。尤其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以同样的倾角仰冲上来,当俯冲带垂直面中的剪应力达到剪切强度值时,就产生一个垂直断层,同时也就发生一次地震。
    因此,地震主要的2个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秘鲁恰好处在太平洋板块及美洲板块也就是大洋及大陆这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历史上,秘鲁伤亡最惨重的地震是发生在1970年5月31日,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发生7.7级地震,造成6.7万人死亡,10多万人受伤,100万人无家可归。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