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复杂、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它是现役制、职业制和志愿制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统称。在我国,实行现役制的公安消防员是消防的主体力量,实行职业制的地方政府专职消防员和企业专职消防员与实行志愿制的民间消防组织是补充力量。近年来,我国消防员,尤其是公安消防员伤亡的有关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除了爆炸、建筑物坍塌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外,因接触各类职业危害因素而导致急慢性职业中毒、骨骼肌肉损伤和心理疾病等也是影响消防员职业健康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消防员职业活动中的职业危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国内外所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消防员职业健康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
1 消防员的职业活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消防员的职业活动,除了以往的日常训练、执勤和接受119火警后立即出动参加灭火战斗外,还要承担涉及人民群众学习、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应急抢险救援活动 ,如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这些与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外消防员的职业活动是基本一致的。
2 消防员的职业危害及其健康影响
消防员的职业活动决定了他们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具有多样性、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如地震等突发性灾害造成建筑物倒塌,致人砸伤、压伤;倒塌可使燃气管道断裂引发火灾,消防员在灭火时就可能接触有毒烟气、高温、噪声等;火灾又可引发油罐及化学装置发生爆炸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消防员在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和日常训练中主要接触以下职业危害因素。
建筑物倒塌,致人砸伤、压伤;倒塌可使燃气管道断裂引发火灾,消防员在灭火时就可能接触有毒烟气、高温、噪声等;火灾又可引发油罐及化学装置发生爆炸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消防员在火
2.2 物理因素
高温、热辐射、噪声是消防员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遇到的主要有害物理因素。消防员深入火场进行扑救和抢险时,如防护不到位,燃烧的火焰、高温固体和强热辐射可能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等烧伤;若吸入高温烟气或热空气,则可能造成肺部烧伤。即便有防护,灭火救援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物品的负重以及个人防护服散热透气性能差等原因也会造成消防员生理负荷的增加,极易引起疲劳,使他们作业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引发意外伤害;长时问和高强度的高温作业还会造成人体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引起中暑,如救治不及时,则可能导致死亡。灭火救援作业时,各种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产生的机械性噪声,灭火用的水或泡沫等流动产生的流体动力性噪声,可使消防员在长期接触过程中不但引起听觉器官损伤,还会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影响;火灾引起爆炸所产生的噪声,则可能造成爆震性耳聋,严重者可致永久性耳聋 。
2.3 工效学因素
波兰的SZUBERT等 1项关于消防员职业伤害的调查表明,脱臼、骨折等肌肉骨骼损伤是导致消防员缺勤的最常见原因。肌肉骨骼损伤主要是由于负重作业、强制性体位、改变姿势等工效学因素引起 ,消防员在执行工作任务时,经常要在手持水枪、背负防护装备和救援工具等负重情况下,长时间保持立式、跪式、卧式等强制体位作业,或频繁进行跑动、弯腰、抬举等工作姿势改变,因此极易引起某些特定部位受到过度压迫、牵拉,造成骨折、脱臼、扭伤、拉伤和劳损等职业损伤。
2.4 心理学因素
消防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24 h处于战备执勤状态,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且在执行战斗任务时,会随时遇到爆炸、坍塌等险情,见到人员伤亡等惨烈景象,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职业紧张,对他们造成极重的心理压力。很多消防员在执行任务或13常训练中受伤后,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医疗支持而经常受到伤病的困扰,卫生知识的缺乏也会使他们对此产生焦虑;又由于很多消防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很多战士常年无法与家人团聚,得不到亲人的关心和温暖。他们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和疏导,很可能造成精神性疾病和心理问题。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1项关于消防员抑郁症的调查就是很好的例证 。
2 5 其他因素
在处置一些特殊事故,如核与辐射事故、生物恐怖事件、生物实验室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消防员还会受到电离辐射、病毒和细菌感染等。
综上所述,消防员在职业活动中遇到的职业危害,既有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又有工效学和心理学因素;造成的健康影响既有急性突发性的危害,又有慢性长期的影响。
3 消防员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
消防员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是多方面的,如在工程技术方面提高灭火救援装备的性能、改进个人防护用品功能;在监督管理方面加强日常消防监督管理、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等。本文从职业卫生角度出发,提出如下措施。
3.1 职业卫生评估一干预一再评估
国内有学者提出将职业卫生评估(Occupational heath eva—luation,亦称职业卫生评价)作为防治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的
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采用职业卫生评估一干预一再评估的螺旋上升模式来预防控制消防员的职业危害。职业卫生评估按其内容不同分为暴露评估、防护用品评估、职业健康评估、职业卫生服务评估等。
暴露评估包括外暴露和内暴露评估,由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实现,目的在于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由于火灾等事故具有突发性,通过环境监测对有害物质的外剂量进行准确定量通常比较困难,因此可利用快速侦检设备,如有毒气体探测仪、军事毒剂侦检仪、可燃烧气体探测仪等进行快速定性和粗略定量。部分物质还可通过生物监测来评估内剂量,如“9•11事件”3周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采集32 1名消防员的血、尿进行了110种可能与大火有关的化学物质浓度的监测,所幸他们体内大部分化学物质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防护用品评估主要用于评估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是否合理,防护效果如何。美国CDC在“9•11”事件发生后对纽约市消防局参加灭火救援工作的消防员所采取的呼吸防护用品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结果显示美国消防员职业防护的不足 ,随后在美国消防协会(NFPA)的NFPA1500(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2002年版)修订时就着重强调了消防员的呼吸防护问题。同样,进行防护用品评估还可避免过度防护的问题。
职业健康评估主要是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和流行病学方法评估消防员群体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从而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目标干预,达到“三早”预防的目的。如对瑞典消防员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部分团体和身体接触运动(如足球)的训练方式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他们即建议瑞典消防部门适当限制这些训练科目的开展 。
职业卫生服务评估主要将消防部门提供的职业卫生培训、医疗服务、心理辅导、膳食营养、生活和训练设施等与消防员的需求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供需之间的矛盾与平衡状态,从而修改和完善职业卫生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调整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资源。
综上所述,职业卫生评估用以寻找危险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干预,再评估用来检查和评价其干预效果并进一步改善干预措施。通过评估一干预一再评估的螺旋上升运行模式,实现消防部门对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
3.2 职业卫生立法
2002年5月1日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配套法规、标准相继颁布实施,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框架已基本形成,在一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指导下,已有相当多的劳动者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到职业卫生服务,然而对消防员这~特殊职业人群的职业卫生服务尤其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却相对滞后。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消防员职业卫生标准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是保障包括现役制消防员在内的现役军人健康的两个主要标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是新兵在入伍前体检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职业健康监护体系中上岗
在消防员职业健康有关标准研制方面起步较早的美国,目前主要依据NFPA制定的4个行业标准来指导消防员职业卫生工作。早在1987年,NFPA就制定了NFPA1500(消防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该标准对美国消防部门的职业卫生管理、个人防
标准是执行法律法规的基础,我国消防部门已意识到应充分吸收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体系,从而实现在立法层面预防控制消防员的职业危害。因此,当前加快制定消防员职业健康相关标准显得十分紧迫。
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