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人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消防工作越来越重视,逐年加大了对消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各地在消防装备建设上实现了新的跨越,而目前困扰消防装备战斗力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并不是消防装备的硬件建设,而是消防装备的 “软实力”,即装备的维护保养、操作技能和日常管理等。下面就让中国救援嫠装备网为了提出以下几点: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装备管理手段落后,技术人才匮乏。在基层大(中)队,一些地方仍在全盘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管理效率十分低下,而且缺少上、下级和同级单位间纵向和横向的信息交换,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同时消防部队现有的人才队伍已适应不了消防装备发展的节奏。管理消防装备的战士调动频繁、素质偏低,而且能够真正掌握消防装备使用与维护的干部也同样缺乏。基层战训干部对先进的消防装备技战术应用理解不透、掌握不深,遇到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对消防装备的系统配置、整体应用提不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另一方面对我国消防装备现状认识不足。受经费数字的影响,消防部队大部分人员片面地认为装备的实力在于投入的累加,取决于资金投入的多少,一味追求资金量的增加,忽略了消防装备配置的优化组合以及功能发挥和效果的提高。缺乏对我国消防装备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对消防装备需求预测,以及新时期消防部队装备配置的总体要求、通用标准和发展规划,如何满足现实斗争的需要等方面的以科学评估为基础的系统研究。
二、提升消防装备战斗力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实现人与装备最佳结合。先进的装备只有在高素质的人才手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力。在加强装备建设的同时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保证在火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进口、尖端的设备不断进入消防部队,必须要有懂技术的业人员来管理和使用这些设备,如各类特种消防车和装备器材,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的,由于精密度高、操作繁杂、技术要求高,按一般方法操作极易损坏装备。因此,对专门技术人才的培训就显得尤为迫切。要结合现有装备的特点,将技术培训与岗位练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岗位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措施,突出“练为战”的目标,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培训制度。一是强化装备操作人员的自我提高意识,为他们提供自学成才、岗位成才的平台;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社会技术资源,采取现场辅导和参加地方同类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高部队装备骨干人员的管理装备、使用装备水平,努力使先进的消防装备与熟练掌握装备技术的人员达到“人机结合”的最大化。
(二)加强装备技师的配备、使用。目前,装备技师的选配还处于试验阶段,装备技师岗位属于部队急需、数量不足的缺编岗位,在配备中必须要坚持标准,选好人才。建议应尽可能在中队、大队多配消防技师,使每个消防中队配备 2 名、消防大队配备 3 名专业装备技师,这样可保证其中一名技师退出现役时,中队装备管理、维护仍能保持连续性。但在选拔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专业标准,抱着宁缺勿滥的原则,防止其他专业或人员挤占技师名额。每年制定周密教学计划,增强专业针对性,根据初、中高级技师的级别分内容授课,精讲多练,提高实战能力。同时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时,应给予一定的倾斜。如在士官的选拔、晋升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技师士官;在灭火救援和抢险救援战斗中有突出专业表现的技师可提前申请高一级别的技师资格;高级技师士官任职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至退休年龄等,以鼓励技师士官安心本职工作,从而保证技师队伍的合理流动及长期稳定。这一举措在现行消防现役体制下,会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三)准确预测装备费用,编制科学的采购计划。消防部队可参与装备的先期研制,部队根据本地特点,提出装备需求功能,厂家为部队量身打造,避免装备产生“水土不服”,难以发挥功能优势;在提出技术要求和同时,部队也会通过厂家了解装备的后期维护、管理费用,准确预测装备的全寿命费用,为后期研究装备配备数量、经费投入总数做好准备。避免产生因经费不足而导致高性能装备买得起、用不起,只管用、不管修等现象的发生。应用目前推行的全寿命理论进行准确预测,对装备的后期费用进行预测并加以保障,装备就不会“带伤上阵”或长期“趴窝”,战斗力自然得到提升。
三、目前消防装备建设存在普遍问题
各地进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会认为装备的更新是越先进越好、越 “洋”越好,而忽视了消防装备“软实力”提高。一些基层部队对消防装备管理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消防装备合理配置的知识掌握不多,对当前消防装备的发展趋势认识不到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不能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装备。
一些消防部队的装备管理观念比较淡薄,把先进的消防装备及消防器材当成简单的灭火工具。对一些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技术装备,忽视其装备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功能和维护保养。高新技术装备配备给部队后,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甚至一些高新技术装备不会使用直到超过使用期限而报废,或者因误操作而损坏,不能真正地发挥消防装备的有效作用。
一些消防部门没有把高新技术装备当成精密仪器看待,而是当成简单的训练和使用工具,导致消防装备的严重损坏;有的单位缺乏有关基础技术资料,不了解各类装备储存、使用和维护的要求、禁忌,因为违规存放、过度使用、带病作业、不按时维护等,造成装备损毁、损坏,甚至导致其他事故产生。
消防部队究竟需要买什么样的装备?买了昂贵的消防装备后续经费投入需要多少?装备何时需维修?何时应报废?这些基本问题却很少有人去考虑。大部分地方对相关装备器材的实用性、合理性、可行性没有进行很好地研究,在装备的配置上缺乏科学性,使得在役的消防装备杂乱无章,结构不合理。进而导致消防部队普遍出现了配发的先进的装备不会使用、不会保养、出现故障不会维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