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季渍水期间应注意的食品安全知识
夏季渍水灾害期间,环境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加之渍水对食物的浸泡,食物极易受到污染从而造成食物的安全性、营养性及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由此可能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卫生质量和安全性,并危害人体健康。
渍水灾害期间公众应注意的食品卫生常识:
一是要管住手。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如果通风状况不好,还容易滋生霉菌。食物也更容易受到污染。因此,一定要注意经常清洗手部,接触渍水污染的物品时,还要做好手部的消毒。
二是要管住口。夏季时人体食欲往往欠佳,胃液分泌也受影响,吃进口的食物安全尤为重要。
1.要选择安全的食物和水。制作食品前将原料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受过渍水浸泡的散装食物成品,如大米、面粉等不能再供食用。受渍水短暂浸泡过的叶菜类和根茎类农产品,可用清水反复浸洗多次后再使用。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蔬菜。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物不得食用。要喝开水,或选择规范的瓶装饮用水。
2.要做熟。烧熟煮透对杀灭食物中的微生物非常重要,烹饪条件受到限制时,尽量不吃生食品。剩余饭菜在冷藏后须经彻底再加热做熟后方能食用。
3.要做到生熟分开。食物在冰箱中贮存,在烹饪加工时要生熟分开,清洗、切配、盛装食品的水池、砧板、刀具、篓、筐、餐具等也要做到生熟分开。
要保持合适的温度贮藏食品。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
二、夏季饮用啤酒需防伤人事故 不要用牙齿筷子桌角开启瓶盖
盛夏时节,开怀畅饮几瓶啤酒是不少人青睐的消暑方式。但每年夏季,因酒瓶炸裂导致的伤人事故也屡有发生。陕西省消协发布相关提示,建议消费者夏季饮用啤酒时注意安全。
消协提醒,消费者购买啤酒时应查看瓶身是否具有“B”字标志。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啤酒瓶回收使用期限为2年,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酒瓶上有关酒瓶生产企业的标记、生产日期信息,查看是否超过使用年限。此外,购买啤酒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和烈日下暴晒,从冰箱拿出来的啤酒最好放置数分钟后再打开饮用。
生活中,有人喜欢用牙齿、筷子或桌角开启瓶盖,专业人士表示,此举常会引起啤酒剧烈震动,从而使酒瓶内产生巨大气压导致爆炸伤人,因此,仍需使用开瓶器。
消协同时提醒,遭遇啤酒瓶爆炸,消费者在就医同时也应保留好玻璃瓶碎片,为日后消费维权提供证据。
三、夏天剩菜的保存妙招,让你吃的安全放心
先要把剩菜分成两类:蔬菜、鱼、肉和豆制品。
剩菜剩肉存放条件
无论是哪一类食品,在室温下放的时间越长,放入冰箱中的时间越晚,微生物的“基数”就越大,存放之后就越不安全。
进入冰箱之中,降温的速度也很重要。如果冰箱里东西太满,制冷效果不足,或者菜肴的块太大,冷气传入速度慢,放
入的菜很久都难以把温度降下来,那么也会带来安全隐患。
1、鱼、肉、豆制品---小心有毒微生物
鱼、肉和豆制品只有微生物繁殖的问题,亚硝酸盐的问题基本上无需考虑。
鱼、肉和豆制品相比,豆制品更容易腐败。它们的共同麻烦是可能繁殖危险致病菌,比如恐怖的肉毒梭菌。这种菌能产生世上第一毒“肉毒素”,毒素在100度以上加热几分钟能够破坏,但如果没有热透,是非常危险的。
2、蔬菜---小心亚硝酸盐
大家常说的隔夜可能产生有害物,其实说的是蔬菜。因为蔬菜中含有较高水平的亚硝酸盐,在存放过程中因细菌活动可能逐渐转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
不过,如果仅仅是在冰箱中放一夜,这种亚硝酸盐的上升还远远到不了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的程度。但无论如何,蔬菜是不建议剩24小时以上的,凉拌菜就更要小心。
3、彻底加热
剩菜放到第二餐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彻底加热。所谓彻底加热,就是把菜整体上加热到100度,保持沸腾3分钟以上。
肉类加热:如果肉块比较大,一定要煮、蒸时间长一些,或者把肉块切碎,再重新加热。
用微波炉加热剩食物是个不错的方法,它可以令食物内部得到充分加热。但家庭中,往往控制不好微波加热的时间,还容易发生食物飞溅到微波炉内部的麻烦。可以考虑先用微波炉加热一两分钟,令食物内部温度上升,然后再用锅加热,或者再放蒸锅上蒸,就比较容易热透。对于不希望有太多汤水的剩菜,可以用蒸或水煎的方法来加热。
豆制品加热:相比于肉类来说,豆制品更容易腐败,因此加热时也要更加在意。多煮几分钟并不用可惜,因为豆腐中的维生素含量甚低,而它所富含的蛋白质和钙、镁等是不怕热的,加热不会明显降低营养价值。
蔬菜加热:蔬菜不适合长时间的加热,可以考虑用蒸锅来蒸,传热效果比用锅直接加热更好,且营养素损失较少。
特别提醒:需要高度注意的是,菜千万不要反复多次地加热。如果知道鱼肉第二餐还吃不完,就只加热一半,剩下部分仍然放回冰箱深处。甚至有些熟食、豆制品可以直接分小盒冻到冷冻室里面。
剩菜改造方法
吃新菜的时候,人们都很踊跃;但一次一次吃同样的菜,显然令人不愉快。很多家庭当中,主妇就是因为吃剩菜剩饭而体重上升,失去苗条的体态,因为老公和孩子对剩菜不屑一顾。其实,除了蔬菜之外,鱼肉类食品剩菜翻新并不难,无非就是改刀、加配料、改调味这三大技术。
比如说,剩了一些大块的肉类,单做一道菜嫌少,就可以把它切成小片,配上一些香味的蔬菜,做成蔬菜炒肉片。比如加香菜、洋葱、芹菜之类,可以让炒肉片变得香喷喷的,诱人食欲,家人肯定会当新菜一样表示欢迎。又比如说,原来是红烧味道的肉,现在可以考虑加点咖喱粉,配点土豆胡萝卜,改造成咖喱风味。还可以把剩菜改造成汤,比如剩排骨加蔬菜和挂面,做成蔬菜排骨汤面;剩番茄炒蛋加番茄、木耳和面疙瘩,改造成番茄味疙瘩汤之类。
这样,剩菜不会浪费,重新加热时煮得足够“透”,安全得到保障,家人吃起来也很愉快。
四、夏季食品安全消费注意事项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或其盛放容器被生的食品原料或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如熟制高风险食品存放在
3、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饪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食用前有毒农药或兽药残留剂量较多。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和预防措施。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按照“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饮食加工量。夏季食品的加工量应当控制适宜。制作饮食过多,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饪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饪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消费者外出就餐注意事项
食物中毒重在预防,消费者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一)外出就餐要选择有《餐饮服务许可证》、诚信度高、整洁卫生的饭店、酒店,注意索取和保存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
(二)用餐前应洗手,尽可能使用公筷,倡导分餐制。
(三)就餐时要注意辨别食物颜色、口感是否正常,是否有异物或异味。
(四)勿食用河豚鱼和毒蘑菇等含有毒有害成份的食物,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
(五)对于生蚝、刺身等高蛋白生鲜食品首先要注意观察其新鲜度,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且不宜与冷饮同时食用。
(六)在餐饮消费过程中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与当地食品药品监管或卫生部门联系,并保存好有问题食品样品及消费票据等相关证据。
五、夏季要注意的食品安全有哪些
1、食品
当我们外出就餐时,应该选择安全卫生的餐馆,要先看餐馆是否持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等合法营业的证件。如果是无证经营的餐馆,其卫生状况得不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然后可以观察餐馆卫生状况和服务人员的个人卫生状况,可以从工作人员的卫生状况判断其卫生情况。
在餐馆就餐时尽可能分餐制,用公筷,用餐时注意观察食品是否有异物,是否变质,尽量不生食水产品。
如果发生食品卫生问题,要保护好存在问题的食品,立即与餐馆负责人交涉。要保存发票等证据,如出现健康问题,还要保存病例和检测报告等相关证据。
如发现任何有关食品卫生问题,均可及时向所在区县或市食品卫生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为避免因时间拖延而导致食物中毒无法认定,在外就餐如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向监管部门举报投诉,以便得到及时调查。
夏季要注意冷藏好已经加工好的熟食,通常常温下熟食品的存放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内;对于经冷藏的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再加热。
消费者朋友都喜欢在夏季做凉拌菜吃,加工凉拌菜的蔬果一定要洗净消毒。夏令季节由于病虫害较多,蔬菜中使用农药的几率相对增大。经试验证明,浸泡30分钟再冲净,可除去蔬菜上30%的农药,若再经烫泡1分钟,则可减少80%。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超过半小时,否则易腐烂。
2、饮品
冷饮、饮料等食品是夏令的畅销食品,从近年来的检查情况来看,正规厂家的产品合格率已达95%以上。因此,选购冷饮、饮料一定要选购标识齐全、感观良好的正规厂家的产品,千万不要购买无证摊点的“三无”产品。补充了足够的水分后,不要暴饮暴食冷饮、饮料类食品,因为高温使人体的大部分内脏血管都处在舒张状态,食用大量冷饮后会引起血管急剧收缩甚至痉挛,容易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
夏季的饮料,首选是我们传统的绿茶饮或金银花、菊花等配成的凉茶饮。这些饮品都具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清心利尿、明目提神之功效,还有抗癌作用和防龋齿功能。最方便实惠的,还是民间传统绿豆汤。绿豆味甘、性凉,富含蛋白质、磷脂、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等,有益气,除热毒风功能,不仅利水消暑、清热解毒、健脾止泻功能极佳,且具有治疗风湿痹痛的作用。再就是同样大众化的酸梅汤。酸梅性味温酸,具有抗菌作用,不仅能解署,止渴,收敛津液,对暑热烦渴,虚热口渴,久泄不止,痢疾便血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3、 补充营养
夏季,应多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肥腻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食疗学称之为清补。因为清淡的食物可起到清热、败火、敛汗、补液的作用。亦能增进食欲,补充其营养。
从清热和营养的角度讲,清淡的食物大体分三类:一是富含蛋白质的鱼、瘦肉、蛋、奶及豆类食品。高温条件下,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排泄增加,所以应该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二是清淡粥类。夏季吃粥与冬季不同,应多吃绿豆粥、赤豆粥、茶叶粥、百合粥、莲子粥、莲子薏米粥最为适宜。三是富含各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夏天人体维生素的需要量普通标准要高l倍以上。新鲜蔬菜和夏熟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如西红柿有“天然维生素仓库”之称,油桃的维生素含量也非常高,还有其他蔬菜水果,都可以多吃一些。
加一些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夏季口味偏苦酸外,还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消炎杀菌能力的蔬菜和调料。比如,可以多吃点大蒜。民间谚语:大蒜上市,药铺关门,还是很有道理的。调料中,食醋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有利于生津开胃、帮助消化,是夏季饮食不能少的调料。
还有,注意补充盐分和维生素,由于出汗多,氯化钠大量丧失,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六、幼儿夏季饮食安全
夏天气温高,出汗多,饮水多,胃酸容易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致使食欲不振,再加上天热人们贪吃生冷食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或因食物不清洁易引致胃肠不适,甚至食物中毒,所以,夏季饮食以清淡、苦寒、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佳,重视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又能促进食欲,这样就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幼儿在炎热的环境中学习和玩耍时,代谢会增强,营养消耗也会增加;又因天热大量出汗,营养成分容易在汗液中流失。同时,出现不好好吃饭的现象,这样,孩子食欲减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营养的摄取。可因天气炎热,人们食欲降低,尤其是小儿饮水过多,喜食冷饮品,更易引起食欲下降,胃口欠佳,往往达不到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先要选择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豆浆、牛奶、瘦肉、鱼类、蛋类、粮食、蔬菜、水果等,合理分配于一日三餐或四餐的膳食中。烹调要注意保持色、香、味,款式要多样化,颜色要鲜美,味道清淡爽口,不宜太油腻,这样才能引起小儿食欲,吃得多,吃得好,保证有足够的营养。
1. 合理补充水分。夏天出汗较多,体内水分丢失较多要注意及时补充,可以给小儿饮用绿豆汤,可以清暑解热。
2.适当补充盐分。在出汗较多、体内水分丢失多的同时,盐分丢失也比较快。因此,在补充水分时,也应适当补充盐分。
3.合理的进食水果。应当适当吃一些具有解暑的水果、蔬菜,如西瓜、西红柿、冬瓜等(西红柿每
4.合理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营养,因此,在夏天小儿食欲减退时,要注意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等。
5.饮食要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物,饮食宜定时定量,减轻胃肠负担,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之物。
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