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全球地震灾害概要

发布时间:2017-01-20点击量:1079

摘要 根据 2014 年全球地震灾害资料并对比历年统计数据可知,当年度属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轻灾年。本文总结了 2014 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对当年主要地震灾害进行了描述,发现抗震设防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同时,本文分析了 2014 年度地震灾害的分布特征,以及多震地区的“活跃性”与“周期性”特征。

关键词:2014 全球 地震灾害 中国救援装备网

引言

地震是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自然灾害,全球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年平均约 2 万人。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为深入了解全球地震灾害概况,我们以年为单位逐步开展了全球地震灾情的收集与总结工作。早期资料主要来自于通讯社电文,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收集灾情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样化,网络和新媒体成为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来源,官方报道与报告成为单次地震灾害损失的准确信息源。依据 2014 年全球地震灾害资料与历年全球地震灾害统计数据,本文总结了 2014 年全球地震灾害情况,并且对当年度主要的地震灾害进行了描述,发现抗震设防建筑的损失较小,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同时,本文分析了 2014 年度地震灾害的分布特征,并提出了应对地震灾害的建议与措施。

1 2014 年全球地震活动性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信息中心(USGS/NEIC)的地震观测数据,2014 1 1 日至 2014 12 31 日,全球共发生 M6.0 级地震 127 次,M7.0 级地震 13 次。与近几年的情况相比,当年地震的活动性处于减弱状态。20 世纪后半叶全球地震的年平均水平为:M6.0 级的地震 165(±5)次;M7.0 级的地震 17(±2)次;M8.0 级的地震 0.70.9 次。

根据古登堡所提出的能量计算公式:

1 (Erg) 1.5 11.8 gE M = +

估算 2014 年释放的地震波总能量约为 3.4×1016J,低于 20 世纪百年期间约 2.9×10174.2×1017J 的平均值,灾害地震分布如图 1 所示。

 

图 1 2014 年灾害地震全球分布图

2 地震灾情概要

2014 年全球地震灾害共造成 600 余人死亡,4000 余人受伤。与往年相比,2014 年的地震死亡人数低于过去 110 年间的年平均死亡人数(19002009 年地震年平均死亡人数约为18906 人),同时,也低于近 20 年的年平均死亡人数(19902009 年地震年平均死亡人约

31996 人,冯蔚等,2013)。按年统计,19902013 年期间地震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只有四年没有超过千人(表 1),占 24 年期间的 16.67%2014 年与往年地震灾情相比,属于地震轻灾年,但地震所造成死亡人数仍让人痛心。

表 1 1990—2013 年地震死亡人数未超过千人年份

3 2014 年重要地震灾害摘要

2014 年度包括 12 个重要地震灾害事件,分布在亚欧与环太平洋两大地震带,灾情辑要及地震参数如表 2 所示。本章将对 2014 年内发生的震级较大、受灾情况较为严重的智利、墨西哥、中国云南鲁甸、景谷和厄瓜多尔地震进行简要地概述。

 

表 2 2014 世界重要地震灾害一览表

3.1 智利地震

当地时间 2014 4 2 19 46 分,智利北部沿岸近海发生 8.1 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北部城市伊基克西北方向 99km 外海域,震源深度 10km。震后数小时,接连发生数十次余震,余震最高震级达 6.2 级。地震共造成 7 人死亡,近百人受伤。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约 2米高,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发布海啸预警,南美多国下令疏散沿海居民。地震造成玻利维亚和秘鲁部分地区建筑摇晃,并造成智利的部分地区塌方,道路及高速公路因此被堵。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带,版图修长,南北长约 4300km,东西宽 90400km。该地区承受着来自东、西两侧板块相向作用力的冲击和挤压,全境均有地震活动,其地震活动性表现为频度高、强度大等特点,是当今全球新构造运动最为活跃、大地震频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资料显示,智利地震发生在以 80mm/a 速率汇聚的纳斯卡板块和南美洲板块之间。

智利地区大型逆冲地震多引起海啸。自 1520 年至 2010 年,智利地区地震总计百余次,造成死亡人数少于百人的占 80%以上。经济损失方面,历史地震灾情记录笼统记载为“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占总次数的 1/3 1/2。智利地区的灾害地震多表现为人员伤亡较少,但经济损失严重。

3.2 墨西哥地震

当地时间 2014 7 7 6 23 分,在墨西哥东南部的恰帕斯州发生 6.9 级地震,震源深度 80km。震中位于墨西哥恰帕斯州塔帕丘拉市西南 47km 处海域,距震中较近的邻国危地马拉受到较大影响。此次地震造成 4 人死亡,近百人受伤,数十栋房屋损毁。地震还引发山体滑坡、电线杆倾倒,首都墨西哥城部分地区有震感。

墨西哥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多个板块交汇处。里韦拉板块(Rivera Plate)向纳亚里特州和哈利斯科州沿岸移动,相邻的科科斯板块(Cocos Plate)从南部向瓦哈卡州和科利马州、格雷罗州以及东南部的恰帕斯州沿岸俯冲至上地幔顶部,于近海形成“中亚美利加海沟”Charles DeMets2000。墨西哥地震活动大致分为北区和南区两部分:北区地震活动较少;南区滨海地带地震频繁,多重大灾害。此次地震便是发生在墨西哥南区。

3.3 中国云南省鲁甸和景谷地震

2014 8 3 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 6.5 级地震,造成 617 人死亡,112 人失踪,3143人受伤,经济损失接近 200 亿元。同年 10 7 日,云南省景谷县发生 6.6 级地震,造成 1 人死亡,325 人受伤,经济损失约 51 亿元。云南省发生的两个地震震级相当,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破坏程度却相差很大。

地震烈度方面,鲁甸 6.5 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Ⅸ度,位于Ⅸ度区的龙头山镇出现大面积的房屋倒塌,同时发生大规模山体崩塌、滑坡,死亡 472 人。景谷 6.6 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Ⅷ度,位于Ⅷ度区的永平镇仅有 1 人因房屋墙体坍塌遇难。从强震动记录分析,鲁甸地震中,龙头山强震台距离震中 8.3km,强震动合成加速度为 1023gal,地震仪器烈度为Ⅷ度。景谷地震中,永平强震台距离震中 69km,强震动合成加速度为 580gal,地震仪器烈度为Ⅷ度。

两地震灾区的房屋结构类型基本类似,主要分为土木、砖木、砖混、框架 4 类结构,但各类房屋的比例有较大不同。鲁甸地区土木结构房屋占 80%,从抗震设防角度来看,鲁甸地区土木房屋多以夯土墙承重,普遍分布“土墙抬梁”、“石墙抬梁”等抗震能力薄弱的房屋。景谷地区的木结构房屋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围护土坯墙或砖墙呈外包状,房屋抗震性能要强于鲁甸地区。鲁甸地震灾区人口密度为 293 /km2,而景谷地震灾区人口密度仅为 43/km2,两者相差 6.8 倍。鲁甸地震受灾人口约 180 万人,景谷地震受灾人口约 58 万人,两者相差 3.1 倍。此外,鲁甸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地震地质灾害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

3.4 厄瓜多尔地震

当地时间 2014 8 12 14 58 分,厄瓜多尔发生 5.1 级地震,震源深度 7km。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距震中约 23km,该地区震感强烈,建筑物遭受破坏,地震还引发了山体滑坡。此次地震中共有 5 人死亡,13 人受伤。基多国际机场部分建筑受损,机场被迫关闭数小时,基多市区的部分路段和隧道也一度关闭。

厄瓜多尔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境内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境内的两条断层系是造成大多数破坏性地震的主要原因。第一条断层系自哥伦比亚入境,从东北向西南穿过南北向的安第斯科迪勒拉山脉,位于厄瓜多尔的中西部,为右旋走滑运动,此次地震就发生在此断层系上;第二条断层系走向为 NW-SE 向,通过第一条主断层系的西边,为左旋走滑运动。除此之外,在安第斯高原中部和北部存有两条发育良好的逆断层,一条较小的断层(约 40km)位于内安第斯河谷;另一条断层是一个范围较宽的断层组,具有不同类型震源机制解(Yepes H. A.1995)。据记载,厄瓜多尔地区的历史地震共造成约 8 万人死亡,其中发生于 1797 年的 Riobamba 地震造成约 4 万人死亡,发生于 1868 年的 Ibarra 地震造成约 2.5 万人死亡。

4 2014 年全球地震灾害主要特点

1)从全球板块构造角度可以看出,2014 年全球地震灾害主要发生在亚欧与环太平洋两大地震带上,并且震中均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图 1)。发生在两个地震带上的地震,各自都有非常好的地域线性特征,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发生的 4 次地震的分布呈北西-南东走向,而欧亚地震带上发生的 6 次地震的分布主要呈现近东西走向。

2)地震灾害的“活跃性”与“周期性”表现突出。自 20 世纪以来,智利共发生 5 8.0 级以上的地震,分别为:1906 年发生的瓦尔帕莱索 8.6 级地震,造成约 2 万人死亡;1939年发生的奇廉 8.3 级地震,造成约 2.8 万人死亡;1960 年发生的瓦尔迪维亚 9.5 级地震,造成约 1655 人死亡;2010 年发生的康塞普西翁 8.8 级地震,造成 802 人死亡;2014 年发生的北部临岸海域 8.1 级地震,造成 7 人死亡。以上 5 次地震发生的间隔时间依次为 33 年、21 年、50 年、4 年,可见距离上次智利 8.0 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仅有 4 年,而且智利作为全球 8级以上地震孕育的主要地区,该地区灾害地震始终保持着活跃性。云南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灾害较为严重,其地震灾害具有周期性。

20 年以来,云南发生的 6.0 级以上地震依次为:1996 年丽江 7级地震,造成 309 人死亡;1998 年宁蒗 6.2 级地震,造成 5 人死亡;2000 年姚安 6.5 级地震,造成 7 人死亡;2003 年大姚 6.26.1 级地震,共造成 19 人死亡;2007 年宁洱 6.4 级地震,造成 3 人死亡;2009 年姚安 6.0 级地震,造成 1 人死亡;2014 年鲁甸 6.5 级、景谷 6.6 级地震,分别造成 617 人、1 人死亡。这些灾害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少则 2 年,多则 5 ,平均为 3.6 年,地震灾害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32014 年度的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往年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主要原因是地震没有发生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且发震地区的经济水平适中,降低了单次地震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的可能性。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开展实施的各种抗震房屋与工程建设,以及有效的应急救援使得总体伤亡程度相应减小。

5 应对地震灾害的建议与措施

1)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是由建筑物倒塌导致,因此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阶段要做到合理规划,正确选址。结构设计要符合“强柱弱梁”,注重圈梁和构造柱的设计,达到本区域抗震设防要求,从而使房屋及建筑物的质量与抗震设防能力得到保障。

2)正确应对由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纵观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地震,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火灾、水灾、海啸、放射性物质扩散等。这些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有时会超过地震本身,因此要正确的防范。地震发生后,尽快疏散震区人群,检查次生灾害源的情况,及时排除险情,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尤其是海边的居民,要尽快逃离岸边去往安全的地区,预防由地震灾害引发的海啸。

3)加强地震防范意识与地震应急演练。当地震发生时,积极冷静地应对地震,常备地震应急工具包。通过地震应急演练,熟悉防震减灾疏散的程序和线路,提高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助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地震引起的人员伤亡。

本文资料来自中国科技期刊网,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