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与急救安全知识汇总

发布时间:2016-11-08点击量:882

一、火场自救九诀

出现火险,在迅速、正确报警的同时,要努力实现自救。对此,消防专家总结出的自救“九诀”,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一诀,熟悉环境,临危不乱。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建筑物的结构及行走路径做到心中有数。身处新的环境时,如进入娱乐场所、入住酒店,应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的方位,留意消防器材和救生器具的位置,以便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

第二诀,扑灭小火,险而无灾。消灭火险,就是最好地保护自己。小火初起,在报警的同时,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如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燃气设施起火及时关闭阀门,办公设施起火马上用灭火器扑救等等。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第三诀,撤离险地,不贪财物。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最重要。火灾有初起、发展、猛烈、减弱和熄灭五个阶段。火情一旦难以控制,就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再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

第四诀,保持镇定,明辨方向。确定撤离时,要强令自己保持镇定,要根据平时对环境的熟悉情况,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办法。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撞;要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口已被烟火封阻,则背向烟火方向离开,也可通过阳台、窗台等逃生。

第五诀,简易防护,匍匐撤离。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人,可采用湿毛巾、口罩蒙住口鼻,也可采用向身上浇水的方法,或者用湿毯子将身子裹好,再冲出去。烟雾很大时最好采用匍匐前进的方法。

第六诀,选择通道,慎入电梯。规范标准的高层建筑,都会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疏散楼梯或通道。火势一旦起来,就要及时选择相对安全的通道撤离。有消防专用电梯的,可乘消防电梯逃生;无专用消防电梯,千万不要去乘普通电梯。因为普通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发生时会随时断电,或因热的作用导致电梯变形而将人困在电 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会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

第七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备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救生袋,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或用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可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降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第八诀,避入房内,固守待援。如逃生通道已被切断,或房门用手摸时已烫手,这时若再开门火苗与浓烟就会迎面扑来。此时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 用湿毛巾、湿布塞堵迎火的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的用水淋湿房间门窗等可燃物件,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第九诀,巧示信号,寻求援助。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颜色鲜艳的衣物等;晚上,则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盆子等声响大的东西,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火是无情的,看你怎么做;大火封门,可顺下水道爬下来成功逃生;无路可走,可躲进卫生间泼水自救;高层楼内浓烟滚滚,可翻身到窗外,双手扒窗台等待救助。 从这些成功自救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日常生活中多掌握一些自救的方法,知道自救的路径,关键时刻,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拯救自己,获得第二次生命。

二、触电急救

人体触电后会危及生命,电流较大时甚至只需几秒钟就能致人死亡。所以触电急救的关键是及时。一旦发现触电人员,首先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使其脱离电源,然后根据伤者情况迅速采取人工呼吸或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同时,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拉闸。迅速拉下刀闸,或拔出电源的插头。对于照明线路引起的触电,因普通电灯的开关控制的不一定是火线,所以,还是要找电闸将闸刀拉下来。

2.拔线。若电闸一时找不到,应使用干燥的木棒或木板将电线拔离触电者。拔离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挑线,以免电线回弹伤及他人。

3.砍线。若电线被触电者抓在手里或粘在身上拔不开,可设法将干木板塞到其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有绝缘柄的斧子砍断电线。弄不清电源方向时,两端都砍。砍断后注意线头处理,以免重复伤人。

4.拽衣。若上述条件都没有,而触电者衣服又是干的。且施救者还穿着干燥的鞋子,可找一干燥毛巾或衣服包住施救者一只手,拉住触电者衣服,使其脱离电源。此时要注意,施救者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身体,以防出现意外。

在以上的几种操作中,救护人员最好能站在绝缘物体上或干木板上,既能救人,也能保护自己。

必须指出,上述办法只适用于220/380V低压触电的抢救。对于高压触电应及时通知供电部门,采用相应的措施,以免产生新的事故。

三、溺水急救

许多人喜欢游泳,但因缺少游泳常识或身体不适而溺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人溺水应立即进行急救。

溺水者往往惊慌失措,拼命抓住够得着的一切东西,包括拯救者。因此,只要有其他办法,尽量不要下水去救。例如将长竹竿递给溺水者,或从船上拉起溺水者。如决定下水救人,尽量不要让溺水者缠上身。接近溺水者时,最好先将一根木棍、一条毛巾或一个救生圈递过去,让溺水者抓住一头,拖到岸上。如果必须用手去救,应从背面接近溺水者,把溺水者牢牢抓住,托出水面,并设法让溺水者镇定下来,然后托其上岸。

救助时,若自己被慌乱的溺水者抓住,要马上设法挣脱。如被抓住一只脚,要用另一只脚把溺水者蹬开;如头颈被从后面搂住,要低下头,注意保护自己的咽喉,然后抓住其上面一只手腕往下拉,用另一只手托起其肘部;如无法脱身,要深吸一口气,沉到水里,溺水者自然松手。

拯救在水中抽筋的人时,在水中托住抽筋者,让他伸直抽筋的肢体。如抽筋不止,可让他在水中作仰卧,拖回岸边。上岸后进行患部按摩,轻轻拉直其抽筋的肢体,可缓解抽筋。

把溺水者救上岸后,切不可急于送医院,若抢救不及时,溺水者46分钟内就可能死亡。在现场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用手帕等物品包住手指,清除溺水者口、鼻腔内的污泥、杂物,解开其衣服领口,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2.迅速进行控水。控水的方法有多种,在农村多是采用在牛背上进行控水。如在斜坡地,可把溺水者放到坡地上,使其头向低处仰卧,压其背部,将水控出。如无斜坡,救护者可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横置于屈膝的大腿上,使其头部下垂,按压其背部,将积水空出。

3.对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四、农药中毒急救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普及,它能有效杀灭病虫害,提高粮棉果产量。但因使用多,接触多,中毒现象也比较常见。因此预防农药中毒和掌握中毒后的急救方法,十分必要。

常用的农药主要是:由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有机氯类等。按其毒性可分为:剧毒类、高毒类、中度毒类以及低毒类等四种。其中,有机磷类农药杀虫效 力高,对认畜的毒性也大。目前绝大多数的农药中毒是有机磷农药所引起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食入和皮肤接触三种途径引起中毒。中毒后其症状为:瞳孔缩小、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汗、口腔及鼻孔涌出大量泡沫装分泌物、脉搏减弱、面色苍黄、呼吸困难等。一旦农药中毒,病情发展快,令人措手不及,抢救不及时,很容易致人死亡。

发现中毒者应立即实施急救处理,对症治疗。如有机磷类农药中毒,对皮肤接触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或1℅—5℅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口服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可用羽毛、筷子、手指搅其咽喉部。食物稠不易吐出或吐净,可反复饮清水或盐水,直至吐出流 体变清为止。呕吐时头部应低,将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如催吐失败或不能催吐者,有条件的应立即进行洗胃,使用特效解毒剂阿托品、解磷定等;没有条件的要应即送医院抢救。

在避免农药中毒,在使用中应注意:要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和配兑;配药适应戴橡胶手套,勿用手直接接触农药,还要防止农药四处喷溅;配兑或喷洒农药时,不要让孩子在周围玩耍;农药要妥善保管,放置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农药残液严禁乱到,防止畜禽误食。用过的农药瓶,应集中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五、高处坠落急救

高处坠落包括由地面2以上高度坠落和由地面向地坑、地井坠落。坠落产生的伤害主要是脊椎损伤、内脏损伤和骨折。为避免施救方法不当使伤情扩大,抢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现坠落伤员,首先看其是否清醒,能否自主活动。若能站起来或移动身体,则要让其躺下用担架抬送医院,或是用车送往医院。因为某些内脏伤害,当时可能感觉不明显。

2.若以不能动,或不清醒,切不可乱抬,更不能背起来送医院,这样极容易拉脱伤者脊椎,造成永久性伤害。此时应进一步检查伤者是否骨折。若有骨折,应首先采用夹板固定。找两到三块比骨折骨头稍长一点的木板,托住骨折部位,然后绑三道绳,使骨折处由夹板依托不产生横向受力。绑绳不能太紧,一能够在夹板上左右以东12厘米为准。

3.送医院时应先找一块能使伤者平躺下的木板,然后在伤者一侧将小臂伸入伤者身下,并有人分别托住头、肩、腰、胯、腿等部位,同时用力,将伤者平稳托起,再平稳放在木板上,抬着木板送医院。

4.若坠落在地坑内,也要按上述程序救护。若地坑内杂物太多,应有几个人小心抬抱,放在平板上抬出。若坠落地井中,无法让伤者平躺,则应小心将伤者抱入筐中吊上来。施救时应注意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伤者脊椎、颈椎受力。

六、安全防震

地球有“脾气”。一旦它发起大“脾气”来,地动山摇,房倒屋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国是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曾因地震的“曾因地震的“突然造访”而受到过严重的伤害和损失。所以,未雨绸缪,掌握一些地震时的安全应对措施非常重要。

1.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平房内,可“一跑,二钻”,即先选择跑道室外的空场地。如来不及,则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子下面。如果正在楼房,可以“躲进小房间”,即厨房、卫生间和壁橱等室内的有利位置,本着“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的原则,即不要靠近炉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以免遭受失火、煤气泄漏、电气短路的直接威胁。若能靠近水源,则有利于延长被困人员的存活期。另外,应尽量靠近外侧墙,以利于他人救助。

2.要远离窗户,因为地震可能会造成玻璃碎裂。

3.“地震时保持冷静,地震后走到户外”是国际上地震自救的通用基调。跑到户外后,要尽可能的远离楼房、电线杆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最好的去处是空旷的场地。为避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坐在地上。

4.不要躲在地窖、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碎石瓦砾会堵塞出口,并且地道本身也可能塌陷。

5.如果你正在驾车,要马上停车,拉下手制动器,伏下身去,身姿尽可能低于坐椅。

6.第一次地震过后,随时可能再次地震。在正式解除警报之前,应提高警惕,且不要走近不太坚固的楼房及其他建筑物,因为建筑物受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

七、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现场急救的重要手段。人工呼吸有多种办法,但最好的办法就是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对因触电、溺水及其他意外事故导致伤者无知觉、无呼吸的,应迅速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具体做法如下:

1.解开伤者衣领,松开上衣扣子及裤带,使其胸部能自由扩张,不影响呼吸。

2.使伤者平卧,侧脸清除伤者口腔内妨碍呼吸的食物、血块、杂物、脱落的假牙等,舌根下陷时应拉出。

3.使伤者头部后仰,鼻孔朝天,口部张开,保持呼吸道畅通。

4.救护者在伤者头部一侧,一只手捏住伤者的两个鼻孔,另一只手将其下颌拉向下方或托住其后颈,使其嘴巴张开,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贴伤者嘴巴用力吹气,大约2秒钟一次。吹气时应注意观察其胸部是否鼓起。

5.救护者换气时,要迅速离开伤者嘴巴,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让其自动换气,并观察其胸部下陷。

吹气时的力量和次数要适中,开始应快一些,逐渐地保持5秒钟一次。对儿童进行人工呼吸时,可不捏鼻子,其胸部鼓起不可过分膨胀,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二)、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伤者因牙关紧闭等原因,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方法与口对口呼吸法基本相同,只是把捏鼻改成捏口,对住鼻孔吹气,吹气量要大,时间要长。

八、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在触电、溺水等意外事故中,受伤者如果心脏停止跳动,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必须作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判断心脏是否停止跳动,现场主要是“听”“摸” “看”。听,就是听心跳音;摸,摸就是摸脉搏,其部位在喉结旁边脉血管,这个部位较腕部明显;看,主要是看瞳孔,若瞳孔已散大,对强光无收缩反应,说明心脏已停止跳动。施救时的具体做法如下:

1.受伤者朝上平卧,松开衣服,清除口内杂物,后背处应是平整硬地板或垫上木板。

2.救护者位于伤者一侧或跨骑在其髂骨部,左手掌叠放于右手掌背上,下面一只手的掌根放在伤者胸骨下部三分之一处,中指尖位与其颈部下端凹陷处的下边缘,施力点恰好在胸骨中部与腹部连接处的活动端。要注意,找准正确的压点位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找到正确的压点后,自上而下稳当而迅速地按压。按压时手指分开,手掌用力,目的是把心脏里的血向外挤。成年人可压下34厘米,儿童用力稍小。

4.按压后,掌根要突然放松(手指不要离开),使心脏恢复原状,血液回流。

上述步骤按每秒钟一次的频率持续进行。若一个救护者即要做人工呼吸,有要做心脏挤压,则可采取每进行11520次心脏挤压后,再进行23次人工呼吸的方法,如此循环。当伤者面色开始好转,口唇潮红,瞳孔缩小,自主心跳和呼吸逐步恢复时,可暂停数秒,进行观察。若已能维持自主心跳和呼吸,则应停止。

注意:抢救中绝对禁止给昏迷不醒的人强行灌入任何药物或液体。禁止对瞳孔尚未扩大(心脏未停)或肋骨骨折的伤者施行胸外心脏挤压,应迅速送医院抢救。

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