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57年4月 日本兵库县造船厂氨中毒
1、事故概况及经过
1957年4月,日本兵库县一家造船厂承修的船上的氨罐破裂,液氨喷出,造成12人死亡,2人重伤。
这艘A水产公司所属的船上的冷冻设备包括3台50马力的压缩机、2台50和100马力的冷凝器等。
该船因冷冻机故障被送往船厂检修。事故前2天和事故当天,船厂分别修理了冷冻机吸气阀、排气阀和膨胀阀计量表,修理是在车间进行的。事故当天15时50分左右,将冷冻机装上船,这时冷凝器内压力为7.5kg/cm2,气温为22℃。
16时,钳工等10多人在船上作业,突然氨接收槽破裂,大量氨气喷出,造成12人死亡,2人重伤(均中毒或灼烫)。
2、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事故是由于接缝焊接不良,在压力作用下焊接处出现裂纹并逐渐扩大,最终形成破裂。
焊接时应选合适的焊条、厚度适宜的坡口和正确的焊接方式。应定期对接口进行检查、清扫,对压力容器进行维护、检修,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护具。
二、1961年1月 日本爱知县清扫业中毒窒息
1、事故概况及经过
1961年1月,日本爱知县清扫业工人在一家医院污水处理槽作业时发生缺氧窒息,造成6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
在每年2次对医院污水处理槽进行的定期清扫作业中,出动了2台大型真空车,从9时起抽污泥,但由于污泥过多,又调来小型车增援,才将槽内抽干。
午饭后,1名工人下到槽内送抽水管时,感到不舒服,上来后换另2人下槽继续工作,但其中1人昏倒,另1人出外求援,2名工人把昏倒者推出槽外,但此时2名救援者也例下。司机助手携带绳子下槽救人,但也倒下。消防防署接到救援电话后赶来救援,向槽内送氧,并救出所有人员,但其中3人不幸丧生。
2、事故原因分析
污水处理槽内通常存有高浓度、能引起窒息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有时还存在H2S。据分析,这次事故中存在66.5%甲烷、31.5%的C02和O.1%的H2S。在这种环境下,既不通风,又无个人防护装备,因而导致这起重大事故。
3、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进行强制通风。
2.强制通风后测试氧气浓度,在确认氧气浓度在16%~21%后方可作业。
3.作业中继续通风。
4.若不能强制通风须使用送气面罩、氧气呼吸器等呼吸保护具。
5.进入槽后,为防万一,应系救生索,并留1人在外观察。
三、1988年4月25日 日本东京南狄索公司一工厂危险化学品泄漏
1、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8年4月25日下午,位于日本东京市南30英里处的狄索公司狭山工厂泄漏出大量有毒化学品,其中含有77磅化学物,这些化学物可以毒死35万人。泄漏出的有毒化学品流入东京附近的入间河内,致使河水中化学物的含量高达8.8ppm,高出致死量8.8倍,迫使东京附近的水供应厂关闭水源,严重威胁着东京市居民的用水。这些致命的毒物是从涂料生产工艺中一台泵泄漏出来的。
2、事故原因分析
警方认为,由于1名操作工人操作失误,没有关闭泵阀,而另1名工人不知此事,误开该阀,从而导致这场灾难。
四、1991年7月 日本一造纸厂氯气泄漏
1、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1年7月,位于日本Shizouka
Prefechure的年产4090吨的Marui造纸厂发生氯气泄漏,造成100多名工人和过路人受伤,其中10人送进医院观察。气体是在装氯化铝的卡车司机将2吨气体误打入一贮罐引起化学反应而发生的。
2、事故原因分析
人员误操作。
本文资料来自互联网,由中国救援装备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