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寨卡病毒?

发布时间:2016-02-29点击量:880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20155月,寨卡病毒在巴西流行,随后美洲呈爆发式感染,截止20161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有蔓延全球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最严重的巴西,感染者多达150万人,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激增至3894例。2016227日,我国广东省出现两名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两例患者为来自委内瑞拉的姐弟,分别为8岁和6岁。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在医院隔离治疗。

除预防之外,我们应对这类病毒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寨卡病毒的临床症状。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目前寨卡病毒的预防措施如下:

1、采取驱虫剂(蚊子叮咬是这一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2、穿戴尽可能覆盖身体各部位的衣服,而且最好是浅色衣服;

3、蚊帐内睡觉。

4、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环境。

2016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马拉瓦西告诉媒体记者:如果巴西放出数量庞大的绝育蚊子,蚊子数量会在几个月后下降。当然,这一方法也需要其他方法辅助。昆虫不育技术即通过X射线或伽马射线照射,令雄性昆虫失去繁殖能力。它们与雌蚊交配后,雌蚊繁殖的虫卵无法存活。

现在,我们来辟谣吧!

谣言一:接种疫苗导致小头症。世卫组织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孕妇接种疫苗导致新生儿小头症,无论是2013年至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还是最近在巴西东北部,小头症数量增多都与接种疫苗无关联。

谣言二:杀虫剂蚊蝇醚导致小头症。世卫组织说,自蚊蝇醚于20世纪90年代末投入使用以来,从未发现它与小头症存在联系。

谣言三:巴西寨卡疫情及小头症与该国投放转基因蚊子相关。世卫组织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巴西寨卡疫情与小头症由转基因蚊子导致。

任何传染疾病的传播都是和个人卫生以及周遭环境息息相关,所以,除了保持个人卫生习惯之外,对于环境的清理和爱护也是保障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防护手段之一。同时,对于未经证实的传闻不要盲从,板蓝根并不能对非典有任何帮助,食盐也无防辐射作用,寨卡病毒置新生儿小头症也未经证实。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