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记录仪是一种新型执法装备,其具有摄像、照相、对讲功能,能够对执法活动整个过程进行数字化记录。在行政执法活动中,配备并使用执法记录仪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措施,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时,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方式,对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行政执法活动进行记录,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这是行政执法工作的必然趋势,既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规范行政执法的有效措施。作者所在的消防部门,已经在执法_线配发了执法记录仪,并将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年度消防执法质量考评内容。在实际执法工作中,执法记录仪起到积极的作用,仍有不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以便更好地推广使用。
一、执法记录仪对执法活动的积极作用
( 一) 在执法中固定证据。
执法记录仪具备同步录音录像功能,在执法过程中,发挥着检查和调查取证的助手作用。运用该种装备,在消防执法中能够客观反映执法过程、状况并形成证据,为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消防监督检查、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消防行政处罚、消防行政强制、火灾事故调查等执法行为提供固定证据的新手段。也可以在灭火救援行动中采集信息,为评功授奖、战例战评等工作提供原始资料,以及在消防宣传培训等活动中使用,具有广泛的用途。
( 二) 更加规范执法行为用语。
执法记录仪能如实记录并客观反应现场执法情形,特别是消防执法人员的行为举止,面对全程记录的执法视频,能有效促使执法人员公正、文明、理性、平和执法。执法人员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严格规范个人的执法行为和用语,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金钱案、人情案的发生,减少了执法人员随意执法、任性执法等不规范行为,能融洽警民关系,保障执法公开、公正、公平,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
( 三) 保障执法人员正当权益。
长期以来,消防监督执法点多面广,经常性开展各类专项洽理行动,实施全方位排查,甚至是“地毯式排查,要求不留死角、铁腕执法。但是对检查过的单位场所,如果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对执法人员而言,将面临严重的执法风险,特别是发生重特大或者有影响的火灾事故的,执法人员很可能面临被追责等。如果使用执法记录仪,能证明依法开展了检查,履职尽责到位,能有效降低被追究玩忽职守的责任风险。此外,在执法过程中,有时会面临相对人无理取闹、干扰执法等现象,甚至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手段恶意炒作。执法记录仪是良好的保护手段,能客观还原执法现场真实情况,还执法人员以清白,更好地保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
( 四) 丰富档案管理模式。
当前,消防监督执法档案多通过纸质形式保存,对建设工程而言,仅依靠图纸等资料,不能全面直观地反映建设工程全部详细情况。对日常监督检查而言,隐患和违法行为是动态的,比如_ 些建设工程审批时合格、检查时合格,但又发生了擅自改建、扩建、装修的违法行为,仅靠纸质档案有时难以证明。将执法记录仪音像资料刻录光盘,并随纸质档案一并保存,可以全面反映相对人的详细情况,一旦发生争议纠纷,有多种客观依据进行比对,防止扯皮现象。
二、使用执法记录仪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执法人员认识跟不上要求。
执法记录仪作为执法人员随身携带的执法工具,部分一线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理念不高,片面地认为,执法记录仪就像“紧箍咒”,限制了执法人员的随意性。面对当前严峻的执法形势,特别是依法行政的新标准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没有认识到使用执法记录仪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不愿用、不想用执法装备器材。
( 二) 业务不精导致不敢用。
当前不少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不精,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消防执法工作的需要。在监督检查中消防技术规范不熟悉,隐患找不准;法律法规不熟悉,程序不规范;个人思想有顾虑,怕面对镜头,不会用、不敢用执法记录仪。
( 三) 执法记录仪自身的不合理。
由于执法记录仪的推广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设备配套管理软件和消防监督执法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在设备管理、数据存储、文件编辑等方面操作技术不完善,增加了执法人员的后期存储时间,额外增大了执法人员的工作负担。部分人员认为目前的产品在重量上影响了佩戴的舒适性,挂扣宽度不够造成着冬装时不易佩戴,身体晃动、镜头偏移等也造成无法对准拍摄目标,影响记录质量。
( 四) 平台对接困难。
目前执法记录仪后台管理系统中的音视频文件必须手动命名,若想与消防监督管理系统中的执法任务对应,只能手动完成录入,无论对于后台管理员还是每一名消防监督干部来说都是一件繁琐的事情,认为额外增加了工作量。
( 五) 监督手段单一。
当前执法记录仪的配套管理软件不能和消防执法系统有效融合,查询的方式仍然依靠人工,考核功能还不完善,既不能时时对执法人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也无法定期综合考评,导致用和不用一个样,以至于部分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不按规定使用执法记录仪。
三、改进执法记录仪使用工作的建议
( 一) 加强认识,更新执法理念。
要全力推动执法记录仪规范化使用工作,不断通过廉政教育、执法规范化培训等形式,教育引导全体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更新执法观念,充分认清依法行政、规范化建设背景下使用执法记录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升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定期组织执法记录仪使用培训,确保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执法记录仪使用规程、操作方法和录入查询等功能,更好地发挥其助手作用。
( 二) 健全机制,加强监管考评。
可探索将网上消防监督业务系统中生成的执法任务和执法记录仪数据管理平台对接,通过系统设置,对不及时上传执法记录仪音视频文件的情况进行自动化预警。创新执法考评模式,既要考核检查纸质档案,更要坚持网上、书面、实地检查相结合,将执法现场的视频资料检查纳入执法质量考评范畴,将执法视频和执法档案对照检查,通过回看现场执法视频、对照执法卷宗档案、实地核查执法对象、询问相对人等措施,全面核查执法活动。
( 三) 实现执法记录仪后台管理软件与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对接融合。
实现系统对接后,执法人员只需登陆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将本人上传的声像资料与消防监督业务系统中的执法任务进行对接,由系统自动完成对声像资料的命名、备注、统计及保存期限设定等工作,可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丰富执法案卷的证据材料,有利于强化执法记录仪的规范化管理。也可通过点击链接地址的形式,对单个执法活动的现场情况进行回看检查,有助于提高内部执法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 四) 合理界定执法记录仪使用范围。
当前执法记录仪的使用要求全过程、无死角。从现实情况看,这种不加区分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执法成本和执法风险,容易出现不敢用、不愿用的问题。若进一步明确拍摄的时间节点或内容节点,规范执法记录仪使用的范围和环节,把不必要的拍摄环节省略掉,可以扬长避短地推广使用好执法记录仪。此外,结合当前消防工作实际,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执法记录仪,不仅执法一线的人员要普遍配备应用执法记录仪,在消防督导督查、宣传培训、灭火救援等活动中,都应当配发使用执法记录仪,既有利于留存资料档案,也有利于规范执法执勤行为,全面提升消防工作正规化水平。
本文资料来自消防论坛,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