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技术】冬季水域事故救援技术

发布时间:2017-11-20点击量:1222

冬季水域事故救援,指在江河湖泊等水域冻结的冰面上或漂有大量浮冰的冰河中,对发生坠落与被困事故中的人员,交通工具及牲畜等实施的营救行动。

事故特点分析

水在标准大气压中,其形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由高向低降至0,即在理论上称之为冰点温度时,水即逐步由液态向固态转变,最后被冻结成固态的冰。

()冰河内水温低,遇险人员易冻僵

在我国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地,严寒季节中的室外温度通常在 IO~C~一40之间,北极村地区室外温度可达一50左右。由此造成该地区内江河湖泊等水域都冻结成厚厚的冰层。经测定,当室外温度在一IO~C~一40~C问处在空旷地的水域在一定时间内,可冻结成lOOmm2000ram厚度的冰层,在这中间当冰层厚度平均达到300mm以上,温度在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其承重能力可保证人员和小型交通工具在冰层上安全通行。但是,在严寒季节的初期,冻结的冰层还没有达到安全厚度时,一旦有人员、牲畜和小型车辆在冰面上通行,极易造成冰层破碎发生坠落事故。经测定,人在0的水中,15分钟即可使全身皮肤失去知觉;在一l0的流动水中,4分钟即可造成全身肢体麻木僵硬,失去自救及配合救助的活动能力。

()冰层厚度不均,承重能力不平衡

水域在冬季根据其不同的存在形式,其结冰的特点不尽相同。流动水域的结冰特点,通常是先从浅水层开始,即先从江河的两岸开始结冰,然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逐步向江河中心推进,其冰层厚度也由薄到厚,接近中心水面处为最薄。在自然温度骤降的季节中,江河水面上会形成许多不规则、体积大小不一的流动浮冰,浮冰在流动中会迅速集结将整体水面冻结,此种情况下结成的冰层凸凹不平,薄厚不匀。湖和海洋也具备上述结冰规律,不同点是,平静的湖水冻结速度快于流动的江河水;海洋因其宽大,加之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氯化钠等物质,在强低温情况下,除了处于南北两极的海洋以外,其他处在寒带的海洋大部分只在海岸线上有小面积的冰形成,虽然,冰层有一定的厚度,且承重强度较弱。因此,在这种冰面上实施救援行动,很难确切掌握冰层的强度,特别是在还没有完全封闭的水面上营救落水人员时,因近水冰层薄,冰面承重力弱,救援人员及器材很难接近遇险者,极大地影响救援行动的有效进行。20053615许,在哈尔滨市区内的松花江冰面上,一过江行人不慎踏碎冰层坠人江中并被困于浮冰上。市消防指挥中心闻警迅速派出力量实施救援行动。初期指挥员派一名战斗员在两条安全绳的保护下,手持挂钩梯由岸边冰面向江心处在水中浮冰上的遇险者接近,意在利用消防梯将遇险人员搭救上来,可在战斗员向前行走一半距离时,脚下冰层突然破碎,使战斗员落入冰水中,保护人员迅速拉动安全绳将其救起。接着派出第二名战斗员从冰层较厚的部位前行救人,结果当行至与遇险者10余米处时,又因冰层破碎使战斗员再次掉入冰水中,初战告败使救援行动一时无法进行。

安全绳

()环境条件恶劣,救援对策难实施

冬季在冰面上实施救援行动时,除了寒风强、水温低、积雪厚、冰面滑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外,还经常遇见事故部位冰层承重力不足、救援距离过大,救援器材难以施展,营救行动时间超长等困难。这条件和困难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救援行动的成功与失败。据此,为避免意外的情况发生,迫使救援人员只能在远距事故点的地方展开救援行动,无形中又加大了救援工作的难度,同时,超长时间的救援行动,过大的体力消耗,又极易造成救援人员的冻伤和救援器材的冻害,往往使救援行动难以持续进行。

()救援器材缺乏,行动措施局限大

依据冬季水域救援特点,救援行动对各类救援装备器材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要求很高,从目前部队现有的救援装备器材情况看,适用于冬季水域救援行动的装备器材种类较少,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单一, 对实施冬季水域救援行动局限性很大。例如:目前部队配备的部分老式救生抛投器,产品性能指标与实际误差较大,特别是在严寒条件下,抵抗低温和抵抗强风的能力差,抛投时很难一次成功,抛投的距离也受条件所限,器材性能的差距直接影响着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因缺少多样化的、技术性能高的现代冬季水域救援装备,迫使救援人员只能利用常规的、较为原始的方法实施救援行动,故使救援人员在行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冰层承重能力低,救援不易多人行动

冰上事故绝大多数发生在冬、舂两个季节到来的初期,在这段时间中,冰层随着气温的变化其承重能力处于不稳定状态。初冬季节正是水域开始结冰的时期,经过一段时间整个水域虽然全部结冰,但在水域中心区域结成的冰层相对薄于边缘,其承重能力较低;在初春季节,随着气温的缓慢上升冰层开始融化,虽然冰层还保持着一定的厚度,但是其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冰层结构由严冬条件下的横茬冰转变成竖茬冰,使冰层的承重力急速下降,此季节是冰上作业最危险时期。据此,在这两个时期实施救援行动,决不允许多人深人事故区域,只能指派极少量人员在绝对安全的保护条件下,实施点对点的救助行动。

二,冬季水域事故救援对策

为很好地解决冬季水域事故特有的难点,在实施冬季水域事故救援行动时,必须借助专用器材展开营救行动。

()船艇救助法

当事故对象困在浮冰或其他物体(岛屿、灯塔、舢板等)上时,救援人员可根据冰层情况,从遇险者的侧下方(一般情况下是水流的侧下方)将其薄冰层破碎,开辟适当宽度的航道,利用机动船艇在绳索的协助下,由下向上逐步接近遇险人员。在船艇离遇险人员5左右时,先抛投一具带有绳索的救生圈,让遇险者将救生圈套在身上,然后,再将船体紧靠遇险人员将其营救到船艇上。在船艇向遇险人员靠近时,一定要缓慢行进,并时刻预防遇险人员被水流冲下,同时,可让冰面上的其他救援人员利用安全绳索协助船艇的平稳停泊,防止船艇撞击遇险人员停留的浮冰或其他物体。此外,如遇多人困在浮冰或其他物体上时,在救援过程中,要求遇险人员要保持浮冰或其他物体的平衡,以防发生侧翻造成人员落水伤亡。

救生圈

()绳索救助法

1.利用缆绳救人

营救坠入冰水的遇险人员时,在遇险人员具备一定活动能力,相间距离较短,现场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利用抛掷缆绳的方法,将带有救生圈的安全绳索通过缆绳送给遇险人员,待遇险者将救生圈套人身体后,慢慢地将遇险者救出。必要时,应派具有一定游泳技术的救援人员着防水防寒服,在作好安全保护的情况下,到水中协助遇险者脱险。

2.利用压力抛投器材(救援火箭、抛绳枪、抛投包等)救人

在救援距离较远,遇险者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现场风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视情利用压力抛投器将救生绳索、救生圈、救生划板等设备,通过缆绳送给遇险者,然后,利用扩音器指导遇险者脱险。情况需要时,应迅速调用小型船艇在安全绳索的协助下,迎援在水中被救的遇险人员。

(J浮桥救助法

在营救薄冰区的落水人员时,利用充气浮桥或利用消防梯、长形平板,借助充气冲锋舟,制作成一条人行浮桥,然后,将在安全绳索控制下的浮桥推向事故区域,逐步接近落水人员。当向前滑行的浮桥停稳后,救援人员身着救生衣,在安全绳索的保护下,登上浮桥走向临水一侧的桥头,实施对落水人员的救助行动。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救援人员要保持桥头的平衡性,并先将救生圈抛给遇险人员,并要求将救生圈套在身体上,然后,控制救生圈绳索将落水人员救上浮桥。

救生浮桥

 

()高空救助法

初春季节,因气温升高易造成江河等水域内的冰层突然爆裂,形成的碎冰块会被急速流动的水流冲向下游,浮冰在向下游流动时,常常易因水道狭窄或水道内堆积物的阻碍堵塞水道,严重时水道内的浮冰在强力水流的作用下冲到堤坝上,将水道岸边低洼处的建筑物或人员围困在漂有浮冰的水道中,且浮冰会越堆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除爆破因大量浮冰堆积而成的冰凌打通水道,再利用船艇实施救援行动外,利用直升飞机实施救援行动是迅速有效的办法。2005414,松花江在流经佳木斯市桦川县境内的一段冰面上,因气温突然升高,促使江面冰雪迅速融化,其冰层于413 13夜间突然暴裂,造成大量浮冰顺流急下,导致下游狭窄的河道被浮冰阻塞,从而使上游水面迅速上涨,在很短时间内淹没了江岸上的滩地,将生活在滩地上睡梦中的十几户居民围困在洪水之中。佳木斯市消防支队闻警迅速出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利用省衣垦总局龙垦航空有限公司的直升机,在洪水与流动的浮冰间往返6次逐一搜索,历经6个多小时的生死营救,将被困在冰水中的33名遇险群众成功救出,无一伤亡。

()浮筒救助法

实施对大型物体打捞救援行动中,为克服事故区内冰层承重力小,冰面宽,冰

下障碍物多等困难。利用浮筒或浮袋,通过潜水员将其捆绑在事故车辆的两侧,然后,向其内部充气将坠入水中的物体浮起,再利用卷扬机将其牵引上岸,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救援措施。所要注意的是,行动前救援人员要掌握坠落物体的自重和入水的深度,然后根据每个浮筒或浮袋的升力计算出应使用的数量,以免升力不足延误救援时间或造成其他经济损失。

三、救援行动警示

1.警情受理要确认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具体位置、事故或灾情的程度。

2.根据警情结合应急预案,科学调派救援力量,并根据情况需要,及时凋集有关单位救援队伍及必要救援装备,如冲锋舟、铁木长平板等器材和工具到场协助救援行动。

3.做好事故现场趋寒防寒的后勤保障工作。及时调集医疗救护人员到场,防止发生意外战斗减员。

4.视情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集中有关专家指导救援行动的具体实施。

5.加强救援装备器材的备用、维护等项工作。调用移动式野饮车到场,保证救援人员的饮食供给。

来源:
分享
QQ
二维码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