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水域事故救援,指在江河湖泊等水域冻结的冰面上或漂有大量浮冰的冰河中,对发生坠落与被困事故中的人员,交通工具及牲畜等实施的营救行动。
一 事故特点分析
水在标准大气压中,其形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由高向低降至
(一)冰河内水温低,遇险人员易冻僵
在我国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地,严寒季节中的室外温度通常在 IO~C~一
(二)冰层厚度不均,承重能力不平衡
水域在冬季根据其不同的存在形式,其结冰的特点不尽相同。流动水域的结冰特点,通常是先从浅水层开始,即先从江河的两岸开始结冰,然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逐步向江河中心推进,其冰层厚度也由薄到厚,接近中心水面处为最薄。在自然温度骤降的季节中,江河水面上会形成许多不规则、体积大小不一的流动浮冰,浮冰在流动中会迅速集结将整体水面冻结,此种情况下结成的冰层凸凹不平,薄厚不匀。湖和海洋也具备上述结冰规律,不同点是,平静的湖水冻结速度快于流动的江河水;海洋因其宽大,加之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氯化钠等物质,在强低温情况下,除了处于南北两极的海洋以外,其他处在寒带的海洋大部分只在海岸线上有小面积的冰形成,虽然,冰层有一定的厚度,且承重强度较弱。因此,在这种冰面上实施救援行动,很难确切掌握冰层的强度,特别是在还没有完全封闭的水面上营救落水人员时,因近水冰层薄,冰面承重力弱,救援人员及器材很难接近遇险者,极大地影响救援行动的有效进行。
安全绳
(三)环境条件恶劣,救援对策难实施
冬季在冰面上实施救援行动时,除了寒风强、水温低、积雪厚、冰面滑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外,还经常遇见事故部位冰层承重力不足、救援距离过大,救援器材难以施展,营救行动时间超长等困难。这条件和困难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救援行动的成功与失败。据此,为避免意外的情况发生,迫使救援人员只能在远距事故点的地方展开救援行动,无形中又加大了救援工作的难度,同时,超长时间的救援行动,过大的体力消耗,又极易造成救援人员的冻伤和救援器材的冻害,往往使救援行动难以持续进行。
(四)救援器材缺乏,行动措施局限大
依据冬季水域救援特点,救援行动对各类救援装备器材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要求很高,从目前部队现有的救援装备器材情况看,适用于冬季水域救援行动的装备器材种类较少,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单一, 对实施冬季水域救援行动局限性很大。例如:目前部队配备的部分老式救生抛投器,产品性能指标与实际误差较大,特别是在严寒条件下,抵抗低温和抵抗强风的能力差,抛投时很难一次成功,抛投的距离也受条件所限,器材性能的差距直接影响着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因缺少多样化的、技术性能高的现代冬季水域救援装备,迫使救援人员只能利用常规的、较为原始的方法实施救援行动,故使救援人员在行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五)冰层承重能力低,救援不易多人行动
冰上事故绝大多数发生在冬、舂两个季节到来的初期,在这段时间中,冰层随着气温的变化其承重能力处于不稳定状态。初冬季节正是水域开始结冰的时期,经过一段时间整个水域虽然全部结冰,但在水域中心区域结成的冰层相对薄于边缘,其承重能力较低;在初春季节,随着气温的缓慢上升冰层开始融化,虽然冰层还保持着一定的厚度,但是其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冰层结构由严冬条件下的横茬冰转变成竖茬冰,使冰层的承重力急速下降,此季节是冰上作业最危险时期。据此,在这两个时期实施救援行动,决不允许多人深人事故区域,只能指派极少量人员在绝对安全的保护条件下,实施点对点的救助行动。
二,冬季水域事故救援对策
为很好地解决冬季水域事故特有的难点,在实施冬季水域事故救援行动时,必须借助专用器材展开营救行动。
(一)船艇救助法
当事故对象困在浮冰或其他物体(岛屿、灯塔、舢板等)上时,救援人员可根据冰层情况,从遇险者的侧下方(一般情况下是水流的侧下方)将其薄冰层破碎,开辟适当宽度的航道,利用机动船艇在绳索的协助下,由下向上逐步接近遇险人员。在船艇离遇险人员
救生圈
(二)绳索救助法
1.利用缆绳救人
营救坠入冰水的遇险人员时,在遇险人员具备一定活动能力,相间距离较短,现场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利用抛掷缆绳的方法,将带有救生圈的安全绳索通过缆绳送给遇险人员,待遇险者将救生圈套人身体后,慢慢地将遇险者救出。必要时,应派具有一定游泳技术的救援人员着防水防寒服,在作好安全保护的情况下,到水中协助遇险者脱险。
2.利用压力抛投器材(救援火箭、抛绳枪、抛投包等)救人
在救援距离较远,遇险者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现场风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视情利用压力抛投器将救生绳索、救生圈、救生划板等设备,通过缆绳送给遇险者,然后,利用扩音器指导遇险者脱险。情况需要时,应迅速调用小型船艇在安全绳索的协助下,迎援在水中被救的遇险人员。
(三J浮桥救助法
在营救薄冰区的落水人员时,利用充气浮桥或利用消防梯、长形平板,借助充气冲锋舟,制作成一条人行浮桥,然后,将在安全绳索控制下的浮桥推向事故区域,逐步接近落水人员。当向前滑行的浮桥停稳后,救援人员身着救生衣,在安全绳索的保护下,登上浮桥走向临水一侧的桥头,实施对落水人员的救助行动。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救援人员要保持桥头的平衡性,并先将救生圈抛给遇险人员,并要求将救生圈套在身体上,然后,控制救生圈绳索将落水人员救上浮桥。
救生浮桥
(四)高空救助法
初春季节,因气温升高易造成江河等水域内的冰层突然爆裂,形成的碎冰块会被急速流动的水流冲向下游,浮冰在向下游流动时,常常易因水道狭窄或水道内堆积物的阻碍堵塞水道,严重时水道内的浮冰在强力水流的作用下冲到堤坝上,将水道岸边低洼处的建筑物或人员围困在漂有浮冰的水道中,且浮冰会越堆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除爆破因大量浮冰堆积而成的冰凌打通水道,再利用船艇实施救援行动外,利用直升飞机实施救援行动是迅速有效的办法。
(五)浮筒救助法
实施对大型物体打捞救援行动中,为克服事故区内冰层承重力小,冰面宽,冰
下障碍物多等困难。利用浮筒或浮袋,通过潜水员将其捆绑在事故车辆的两侧,然后,向其内部充气将坠入水中的物体浮起,再利用卷扬机将其牵引上岸,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救援措施。所要注意的是,行动前救援人员要掌握坠落物体的自重和入水的深度,然后根据每个浮筒或浮袋的升力计算出应使用的数量,以免升力不足延误救援时间或造成其他经济损失。
三、救援行动警示
1.警情受理要确认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具体位置、事故或灾情的程度。
2.根据警情结合应急预案,科学调派救援力量,并根据情况需要,及时凋集有关单位救援队伍及必要救援装备,如冲锋舟、铁木长平板等器材和工具到场协助救援行动。
3.做好事故现场趋寒防寒的后勤保障工作。及时调集医疗救护人员到场,防止发生意外战斗减员。
4.视情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集中有关专家指导救援行动的具体实施。
5.加强救援装备器材的备用、维护等项工作。调用移动式野饮车到场,保证救援人员的饮食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