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备企业近些年来依靠消防科研部门和自身努力,已经在消防设备的各个领域取得很大的发展,一部分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设备更加人性化。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或问题。
1 、国内一些消防部门采购设备器材盲从国外。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有些公安消防部队特别是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采购设备时,一味盲从国外,认为进口的就好,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使配备的器材设备售后服务困难,成为空摆设,价格昂贵无法配制;另一方面严重挫伤了国内企业科研的积极性。
2、中国消防设备企业科研水平不能及时追踪国际潮流,步子发展很慢。 中国消防设备生产企业对科技开发重视不够,与民用消防企业相比科技投入较少,国内知名的海湾、首安、南京消防等都有自己的实验室,但在消防设备领域这类实验室太少了。这种不重视科技创新的做法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另外一类消防装备企业一旦有了新产品便停滞不前,不再改进,以致一直在老产品圈圈中徘徊,忽视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 消防是一项良心事业。消防是以拯救人的生命为职业精神的事业。中国消防企业都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为维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的企业理念。效益的背后是文化。只有消防企业将这一崇高的精神贯彻到企业发展的每一环节中去,消防企业才有永恒发展的动力。国内一些消防企业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国外企业作的很好。
4、科研、生产、制造与消防部队实际脱节比较严重 消防设备作为一种实用性强的产品,必须与使用客户加强联系。部队提倡“火怎么灭,兵就怎么练”,设备科研生产也应提出“火怎么灭,设备就怎么研制生产”,只有贴近火场一线,紧跟灭火实战,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并最终永远占领市场。而目前科研、开发制造与部队实际差距较大,一些新产品开发也不与部队合作,闭门造车,很不实用。新产品出来以后往市场上一推,不作改进。比如美国一套无火花工具十几件,件件精美实用,功能多,很灵巧轻便、方便使用。而国内一些企业生产的都是老样子,笨重而且不实用,这也无怪消防部队采购国外的产品了。
对中国消防装备工业发展的期望
1、消化现有技术,点上向内深入 我国消防设备的发展基本上是按“单纯引进设备→引进技术与设备→技术消化→技术创新→自我良性发展”的历程来发展。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二与第三阶段之间。对于现有装备要真正消化、吃透,并真正使其功能更可靠、安全、完善并趋于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对消防装备及技术的基础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利用现有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手段对我国现有的建筑结构与火灾机理进行模化仿真研究,对相应的具体产品的关键技术与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从而能从理论上、技术原理的深层次上对产品的结构、性能、功用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和优化设计,并使现有消防装备性能指标不断趋于完善、合理并具有科学理论依据。
2、横向转化应不断加强 据报道,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足10%,这在消防方面同样很普遍,这一方面是对科研成果的原始开发投入的一种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实现这些科研成果所必须经历的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良性循环,造成我国消防装备总处于“国内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实用装备又落后于国内技术发展的真实水平”这一尴尬局面。这其中有技术上的不成熟、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技术开发转化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渠道不够通畅、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健全的原因:以及部分基层消防部队的管理与使用者重人重战术不重视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应用等原因。因此在新世纪里对消防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
中国消防设备事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消防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如果消防工作作的不好,特别是消防装备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出现大火灭不掉,灭火就死人的情况,将会对国家、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当前是中国消防设备企业发展的大好契机,同时也是消防设备事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迎头赶上,敢于面对竞争和挑战,才能最终胜出。
3、立足国际前沿、面上向外延伸 立足国际消防技术发展的前沿,密切关注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努力增强我国消防科研开发与转化的创新能力,紧跟时代的脉搏,在消防设备与技术的发展方面不断提出适合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形势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思维。另外,消防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型技术,更需要我国的消防科研工作者在消防设备与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予以重点关注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