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2006-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的34起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反应釜是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的易发场所,共10起,占22.73%;施救不当引发二次事故造成救援人员死亡数量约为一次事故人员死亡的2.10倍;造成救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中毒、窒息33起,占97.06%。基于受限空间事故的特点和救援难点,提出了受限空间事故救援技战术。
关键词:受限空间;救援;技战术
0引言
2006-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通报了44起施救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扩大的事故,44起事故中,有34起为反应釜、矿井、管道等封闭或半封闭、地下或半地下受限空间,占施救不当事故的75.00%。
1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特点
1.1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场所
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场所主要有反应釜10起,占22.73%;矿井8起,占18.18%;管道6起,占13.64%;污水井5起,占11.36%;污水池5起,占11.36%。
1.2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遇险、救援人员伤亡情况
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中,一次事故遇险人员数为45人,救援过程中,遇险人员死亡42人,受伤3人;救援人员死亡88人,受伤32人。平均每起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一次事故遇险人数为1.32人,但因施救不当造成的二次事故平均每起事故造成救援人员死亡2.59人、受伤0.94人,即二次事故救援人员死亡数量为一次事故的2.10倍。从救援效能看,投入88名救援人员死亡、32人受伤的救援成本,换回的是遇险人员42人死亡、3人受伤的效果,救援投入与救援效果明显不成比例,救援成本高。
1.3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遇险、救援人员伤亡直接原因
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见表1。
表1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
可见,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是中毒、窒息,中毒20起,占58.82%;窒息13起,占38.24%。这主要因为受限空间入孔小,自然通风差,硫化氢、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等有毒有害气体易聚集,不易扩散,人员进入后易中毒、窒息。危害最大的是爆炸,这主要是因为爆炸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易造成人员伤亡。
1.4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现场危害物质
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现场危害物质见表2。
表2 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现场危害物质
可见,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是中毒、窒息,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的气体分别是硫化氢、甲烷等。这主要是因为反应釜、矿井、管道、污水井、污水池等场所本身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且这些场所有利于有毒有害气体的形成。
1.5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发生的时间特点
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大多集中在5月、6月、7月,共20起,占34起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的58.82%。这20起事故中,19起现场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为硫化氢和甲烷)为自然分解产生,从硫化氢、甲烷的形成机理看,5月、6月、7月温度较高,有利于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形成。
2受限空间事故救援难点
2.1有毒有害气体多,危险性大
受限空间常为封闭或半封闭、地下或半地下状态,通风不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受限空间内常见有毒有害气体及危害如下:
(1)硫化氢:吸入高浓度的(700mg/m3以上)硫化氢,0.5-1h内死亡。
(2)甲烷:浓度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不及时远离,可窒息死亡。
(3)一氧化碳:空气中含有0.2%的CO,呼吸2-3min后便失去知觉,含量达0.4%时会使人迅速死亡。
(4)氨气: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接触3500-7000mg/m3浓度会立即死亡。
2.2能见度低,视线不清
反应釜、矿井、污水井、管道等受限空间内能见度低、视线不清,严重影响救援行动的展开。
2.3情况不熟悉,影响救援行动针对性
反应釜、矿井、管道、污水井等受限空间布局通常比较复杂,救援人员一般没有设计、施工建造图纸,不熟悉其分布、布局、走向、用途等情况,营救入口、人员被困位置难以确定,影响救援行动的针对性。如有的地下管道两个出口间距离长达
2.4不利因素多,救援难度大
首先,受限空间内反应釜、管道、污水井等直径小,空间小,救援作业面通常比较狭窄。如管道的直径通常为
3受限空间事故自救、互救对策
受限空间事故中,作业人员被困时,同作业人员、周围相关人员常是最早发现的人,此时也是救援的黄金时间,开展自救、互救能有效避免被困人员伤亡。
3.1受限空间事故自救、互救程序
自救、互救时,首先对受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状况和自身救援能力进行评估。对有毒有害气体状况评估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根据被困人进入受限空间时间长短判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若时间很短即被困,说明浓度很高,不宜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救援。
(2)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检测气体名称和浓度。对自身救援能力的评估主要是:根据受限空间人员被困的数量、位置、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及浓度和配备的防护装备,评估能否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救人任务。
根据受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及浓度、被困人员数量及位置和自身救援能力评估结果,若能完成救援任务,则及时救援,若不能,应及时向110、119指挥中心或其他专业救援力量报警求救,再根据自身救援能力开展救援。
受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较低,对人员危害较小时,可在做好简易防护的情况下实施自救、互救,简易防护装备可选择湿毛巾、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等,硫化氢、甲烷、氨气等气体的浓度较低时,这些防护装备也能保障救援人员安全。但若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氧气浓度较低时,不宜贸然施救,应等待专业队伍救援。
防毒面具
3.2受限空间事故自救、互救注意事项
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盲目救援,救援时,只考虑将被困人员救出,忽视了救援的基本程序和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不但未能将被困人员救出,反而造成自身伤亡。
正如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中一位幸存救援人员说:“知道有人员被困后,只想尽快把他拉出来。”救援人员急于求成的心理严重,导致心理慌乱、救援动作变形,引发二次事故。
4受限空间事故专业救援技战术
4.1调集救援力量,启动应急救援联勤联动机制
受限空间事故救援时,指挥中心(现全国绝大部分县、市实行110、119、120三台合一)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完成一级启动,调集公安、消防、120急救等赶赴现场救援。受限空间事故救援力量除一级启动力量外,一般还需以下力量。
管理、使用部门对受限空间的情况较为熟悉,救援时,救援人员应及时向管理、使用部门了解人员被困的数量、位置、时间等,受限空间分布、走向、功能等情况,从距离被困人员较近的入口实施救援。
破拆、挖掘等大功率设备在受限空间事故救援中使用频率高,有利于提高救援效率。但公安、消防等应急救援力量没有配备这些大功率设备,这些设备多为建筑施工企业所有,建筑施工企业不是政府组成部门,没有法定救援义务。从救援实践看,很多时候不能及时参加救援,或因准备不充分,到场后难以胜任救援工作。对此,政府应将建筑施工企业纳入政府应急救援联动单位,做好救援准备,参加救援后由事发生地人民政府或事发单位给予一定补偿。
受限空间施救不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中毒、窒息,共33起,占97.06%。可见,受限空间事故救援时,救援人员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中毒、窒息。国际救援奉行的救援理念是在不伤害救援人员的情况下救援,救援人员自身安全才能救更多的人。
要防止救援人员中毒、窒息,应做好救援人员呼吸系统防护:一是进入受限空间救援前必须检查空气呼吸器压力状况,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一般可按
空气呼吸器
4.3侦查情况,确定对策
受限空间事故救援时,可通过询问报警人、知情人、同作业人员等方式,查清以下情况:一是人员被困的数量、位置、时间、生存状况等;二是受限空间的直径、材质、走向、布局、功能等;三是受限空间内氧气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的名称和浓度等。根据侦查掌握情况,判断被困人员生存状况和可耐受时间极限,确定救援对策。
受限空间事故救援的对策有:一是直接救援。被困人员距离受限空间入口不远时,救援人员可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直接到事故点将被困人员救出。二是破拆救人。被困人员距离入口较远,不能直接救援时,应选择距离被困人员较近且易破拆的地方打开救援通道,再实施救援。三是接力救人。采取分组轮换、接力运送的方式将被困人员救出。总之,救援人员应根据现场各方面的情况,权衡利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种或多种救援对策。如某次管道事故救援中,共有5名被困人员,消防员营救第一名被困人员用时31min(距离事故发生40min),照此速度,救出第五名被困人员将是事故发生后165min。对此,救援人员应意识到距离越远、难度越大、耗时越长,应同时采取其他手段和措施救援,否则被困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极大。
4.4输送新鲜空气,保障被困人员生命安全
受限空间事故救援时,被困人员距离入口较远、被困时间较长,一时难以救出时,应努力往受限空间内输送新鲜空气,稀释有毒、有害气体,为被困人员安全提供保障,甚至部分被困人员只要有新鲜空气,就能自行逃生。
常见输送新鲜空气的方法有:一是直接输送。直接用移动供气源(目前消防部队攻坚组配备的移动供气源的供气距离约为
此外,受限空间内可能有积水、淤泥,被困人员昏迷后口、鼻可能被压在地面,甚至水或泥浆里,救援人员应优先确保其呼吸通畅,再实施救援。
4.5控制救援人员数量和时间,避免自身伤亡
受限空间事故救援易造成救援人员自身伤亡,救援时应贯彻“两少一精一小”的原则。一是救援人员的数量要少。受限空间作业面通常较小,救人组以3人为宜,2人救援,1人配合,且3人中应有1名干部。二是救援的时间要少。受限空间事故救援的危险性高,体力消耗大,救援人员不宜长时间连续作业,应做好人员轮换。三是救援人员要精干。受限空间事故救援任务应由经验丰富的救援人员完成。四是救援人员的身材小。受限空间作业面小,身材小、力量好的救援人员更有利于救援任务的完成。
5结束语
受限空间事故救援时,救援人员要根据受限空间分布、走向、材质、用途、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和浓度等情况,结合被困人员数量、时间、地点等实际,充分发挥人员、技术和装备功能,灵活应用救援技战术,最大限度降低被困人员伤亡,并确保自身安全。
本文资料来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第9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