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奉化居民楼倒塌事件日益淡出人们的视线、当所有媒体开始聚焦危楼监管存在的漏洞,我们,再一次把镜头拉回到当时的救援现场。此刻,蓦然有了新的感慨:假如防护装备再优良一点、救援器材再齐全一点,那么换取这次的成功,施救者和被救者,或许都可以付出得更少一些。
再见“徒手救援”
“哎呀,别用劲,有点疼。”离奉化塌楼抢险救援过去一个多月了,宁波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一名19岁的小战士至今不敢和战友们握手。他右手虎口被废中墟钢筋划破,至今没有痊愈。
时间倒回到事发当日。上午10时左右,宁波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消防官兵,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出距离地面
“从九点左右到达救援现场到下午两点,我手套都磨破了三双”一名消防战士如是说。更有很多消防战士干脆脱了手套“裸手”扒着一块块钢筋混凝土。被钢筋划破手指的救援人员很多,而徒手参战的战士,几乎所有人的手上都有血泡。
连续参加救援作战8小时的一名消防小战士回忆说,他回到宿舍准备洗漱时,才发现袜子和脚血淋淋地粘在了一起:“靴子有点儿硌脚。”他淡淡地笑了笑。
其实,有关徒手救援的报道并不新鲜。从5.12汶川大地震救援开始至今,在各大媒体关于废墟救援的报道中,“徒手”二字的出现频率最多,也成了消防官兵敢于流血流汗的象征。
还不只是“徒手”的问题,还有“徒步”的问题。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因为公路被毁,救援车辆无法前往,救援官兵只得徒步前往灾区。因为靴子笨重,一些战士干脆脱掉靴子赤足前线,最后让脚变得血肉模糊。事实上,如今的战斗靴,即使穿上也未必安全。2009年郑州一家媒体报道,郑州市沙口路一间民工临时住房起火,一位消防队员灭火时,左脚不慎被一枚钉子刺中,鲜血直流,但他拔出钉子,用衣服把脚缠住继续灭火。
难怪有社会人士感叹,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经久耐用、灵活性强的救援手套完全能够生产出来,轻便且有极强防刺透功能的战斗靴同样能生产出来,消防官兵的个人防护措施为什么不可以进一步加强呢?
▲
图为宁波消防支队官兵在现场救援。
拿什么支撑废墟里的生命?
“谢天谢地,要不是消防官兵,我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了。”那名被消防官兵最后一个救出来的姑娘,至今还躺在医院里的病床上,她微笑着对病友们说。和一个月前不同,她的左腿库管空了。“多么豁达乐观的姑娘啊,为什么就截肢了呢?”前来看望姑娘的亲友们,心里在流血。“如果救援速度再快点,姑娘或许可以保住她的左腿。”亲友们并不带埋怨情绪,他们只是随便说说,他们也知道消防官兵们已经尽力了。
据参与现场救援的一位消防战士回忆,复杂的环境导致救援困难重重。大约在事发当天中午12时左右,他们用生命探测器探测到距离地面
现场指挥员立即下令,利用支撑器来对倒塌的墙体进行单面支撑,以形成一个三角空间,再由消防战士进入支撑区域,清理碎石并救出被困人员。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支撑器的脚架无法有效地固定在乱石堆中,战士们只得再次出动,清理脚架放置区域的碎石。“把倒塌物打碎!一块儿一块儿搬!”由于角架放置区域有一个斜坡,碎石清理有很大的难度,支队决定将倒塌墙体打碎,再徒手扒墙!一个半小时后,消防战士终于把倒塌的墙体打碎成三大块并挪开,这才成功解救出被困人员!
正当周围群众发出欢呼声时,救援人员手中的探测仪再次探测到生命体征。“准确定位!抓紧救人。”宁波消防支队领导下达了死命令!
下午17时50分, 最后一个被困废墟的21岁女孩被救出。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命虽然保住了,可是接下来却要用一只脚走完它的人生。
“假如有了紧急支撑、假如有了更好的破碎混凝土块的工具,假如有更先进的、针对性更强的救援设施,可能会节约很多时间,这位姑娘也可能不会失去那条腿。”现场有群众感叹说。
这情景又让人想到了5.12地震救灾的一个个场景——在没有支撑的废墟上,消防官兵冒险刨土救人。在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的一些现场,消防官兵们依靠铁锤一块一块敲击混凝土......
有专家指出,废墟救援,是争分夺秒的事情。被困人员可能因为失血过多、饥饿、缺氧等原因而随时失去生命。但是如果没有针对性更强的救援设施,为抢时间而鲁莽救援,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第二次伤害。
从4.20四川芦山大地震的成功救援中,透过消防救援部队各种现代的、能满足不同废墟救援需求的救援装备,人们看到了废墟救援的曙光。但愿,这曙光能迅速普照大江南北。
▲ 2013年4月贵州仁环市一在建堡坎坍塌,当地消防官兵紧急救援。
不可或缺的“废墟五宝”
面对地震、泥石流、房屋倒塌等多次灾害,我国政府已经未雨绸缪,一边练兵、一边投入巨资购买先进的救援装备和各类器材。如强臂破拆车、多功能清障消防车、大功率照明车等。而在搜救器材方面,几乎所有的中队都配备了红外线侦探一、热成像探测器,还有很多地方成立搜救犬大队。
这些现代装备,已经在无数的废墟救援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因救援环境十分复杂,他们无法承担全部的使命。比如粉碎性房屋倒塌,如何施救?大型机械装备、破拆设备无法进入现场时,我们又该使用怎样的救援利器?对此,原英国消防救援署培训师Ian Dunbar认为,在坍塌的废墟救援,千万别离开了5种救援器材,他称之为“废墟五宝”。
第一宝:救援送风装置。被困者长时间深埋废墟,缺少氧气。救援送风装备,在救援过程可以向其有效输送新鲜空气,能够让被困人员保持清醒状态,为救援赢得时间。
▲ 救援送风装置
第二宝:紧急支撑 。该装备具有快速稳定及支撑现场坍塌环境的能力,可以对坍塌结构进行支撑,一方面可以确保在救援中被困者不会受到第二次垮塌的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以支撑起垮塌的道路及桥梁,确保其救援通道畅通。
▲ 紧急支撑
第三宝:混凝土破碎器。一般器械切割破碎混凝土块,噪音大,扬尘多、振动大、速度慢。该装备则弥补了这些缺陷,不但确保了救援现场的安全,而且提升了救援速度。
▲ 混凝土破碎器
第四宝:开缝器。往往在废墟,因为缝隙间距不够,起重垫无法发挥作用。而开缝器因其扁平的头部,可以通过很小的缝隙,迅速将混凝土块、整体墙面张开至
▲ 开缝器
第五宝:高压气垫。该气垫使用灵活,坚韧可靠。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固定平面支撑,利用压缩空气的膨胀作用,以可控的速度将巨石等重物向预设方向推开,为医疗救护赢得宝贵时间。
本文版权归《消防前沿》所有,由中国救援装备网重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