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2日,一声爆炸惊醒了天津港(天津爆炸—致命化学反应),也震惊了整个中国。随后的日子里,遇难人数每天都在更新,以致到今天,我们都无法确切地告诉读者,到底有多少人死于这场令中外媒体和消防界惊诧的事件。同样是化学品爆炸,美英法等国在处置过程中的专业程度,以及举一反三的专业精神,确实值得中国消防界学习、思考。
1、美国:韦斯特化工厂爆炸为硝酸铵存放立法
那一晚,韦斯特化工厂(WestFertilizerCompany)的爆炸被形容成极端恐怖的“核爆炸”,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
2013年4月17日,德克萨斯州中部某小镇的韦斯特化工厂发生惨烈的大爆炸,造成14人死亡,60人失踪,约200人受伤。
爆炸发生后,由于担心含有无水氨的有毒烟雾扩散和新的爆炸,韦斯特镇周边数公里范围被严密封锁,化学安全局和空气监测部门赶赴现场处置。美国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BATF)在4月18日晨间宣布,将派出一个国家级别的应对小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IMT)奔赴爆炸现场,其中囊括火灾调查、爆炸专家、化学家和警犬部门。
最终,调查人员得出结论:韦斯特化工厂的仓库中储藏了5400磅硝酸铵。硝酸铵是一种农业上常见的肥料,但在某些条件下可成为威力巨大的爆炸物。今年4月,时值韦斯特化工厂爆炸案事故2周年,得克萨斯州针对硝酸铵储存专门立法。法律规定,硝酸铵储存设施必须与易燃易爆物保持30英尺以上距离,储存有硝酸铵的个人与组织须向当地消防部门报备。消防部门在检查储存设施,消除隐患以外,还需要提前对该设施制定灭火预案(pre-fireplanning),保证火灾或者爆炸发生后能够尽快扑灭之。
2、法国:图卢兹化工厂AZF爆炸调整保险赔偿体系
2001年9月,美国911恐怖袭击后的10天,法国西南部工业城市图卢兹化工厂AZF发生强烈爆炸,工厂被炸出一个50多米宽15米深的大坑,两座厂房大楼夷为平地。事故造成31人死亡和2500人受伤。设在斯特拉斯堡的法国地震监测站说,这次爆炸引起的地震波相当于一次3.4级地震,爆炸的气浪炸毁了周围6公里半径内将近3万套住房,以及几百家企业。
爆炸让AZF和工厂的东家、全球化工巨头道达尔卷入了一场长达11年的官司。在这期间,对事故造成的死伤和财产赔款高达20亿欧元(当时欧元兑人民币约1:10)。2012年,图卢兹上诉法庭判定这起恶性爆炸事故确实是由于工厂疏忽引起了化学品爆炸,AZF工厂的前经理比埃什林被判处过失杀人,处以3年徒刑、两年缓刑和4.5万欧元罚金。
旷日持久的爆炸案调查和赔偿在各个层面影响着法国社会,首先就体现在重大事故的保险赔偿法更改上。2003年7月,法国因为图卢兹爆炸案出台一项新法案,规定甲方的保险对于由“工业灾难”造成的伤害也要进行赔偿。在此类“技术性灾难”发生后,只要死伤者,或是财产受损者都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则必须在3个月之内给出赔偿意见。保险公司需要先做出赔偿,再去起诉造成事故的一方。同时,即使没有买保险的受害人,也可以通过一个“赔偿基金”获得赔偿金。这在法国保险史上史无前例,造成了一系列保险体系的调整。
3、英国:Luton机场附近班斯菲尔德油库成为学生必修课
2005年12月11日凌晨,伦敦北部Luton机场附近的居民被几声巨大的爆炸惊醒——附近的班斯菲尔德油库起火了!
2006年1月,英国成立了独立事故调查委员会成立。同年2月21日发布第一份调查报告,之后一共公布了9份报告。直到2008年7月才宣布调查结束。
伦敦政府在这次事故中准备比较充分,应急物资充足。同消防人员一起工作的,还有对周边水源进行监测的英国环境保护署的专家们。同时,环保部门和消防局合作,直接将消防废水引入救援现场的地下排污系统。英国政府还努力保证公众的知情权,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否定有“恐怖袭击”的可能,警方、消防局和卫生部门每天定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最新信息。各部门还分别开通热线,接受公众问询。
这场事故后来成为英国化工和安全生产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本文节选自《消防前沿》,由中国救援装备网整理,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