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首次举行跨省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随着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一下发,广东应急救援队的各路队员迅速集结,穿上广东应急救援服,按照要求搬运应急援助物资……不到1小时,7支救援队伍283人已整装待发。指挥部副总指挥再次下令,应急救援队立即采用航空、高铁、公路、货运列车“四路并进”方式向灾区开进……
日前,由广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主办、广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承办的首次广东省应对省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演练圆满完成,上述情景是演练中的一幕。
9时01分,随着大地一阵强烈震动,A省B县突发8.0级地震,地面坍塌,群众四处逃散……广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得知消息后,立即召开研判会商会,与A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同志连线,进一步了解震情灾情。
“我省已启动特别重大地震灾害I级响应,目前已统计到灾区遇害人数约3000人,震区地处高山峡谷,已造成崩塌、滑坡等灾害,而震区近期雨水较多,极易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加上余震不断,救援工作非常困难,我省已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请求省外救援力量、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支援。”A省应急管理厅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处有关负责同志说。
震后1到3小时,广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通知各有关成员单位做好前往A省开展救援的准备工作,起草相关工作方案,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上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落实方案。
经研究,广东省决定援助A省抗震救灾资金2000万元,组建由综合救援队、心理救援队、应急专家队、社会救援队、医疗救治队、地震救援队、救援物资队组成的广东省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应急救援队采用航空、高铁、公路、货运列车“四路并进”驰援灾区,省卫生健康委等有关单位落实第一批应急救灾物资。
震后24小时,广东省应急救援队顺利到达A省,开展救援工作。震后30天,随着国家特别I级响应结束,广东应急救援队共搜救出198人,救治了2033人,调包机前往现场转运伤员25人到广东省救治,进行了359人次的心理安抚。
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研究院李亦纲、云南省地震局研究员李永强点评表示,广东省站位高、顾大局、办法实,心中装着人民,肩上扛着责任,令点评专家感动;省本次演练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展示了广东援助外省重特大地震灾害从启动响应到现场救援的主要环节,演练充分体现了“统”的成效,“一部两省协调”、“三方响应”、“四路并进”、“七队救援”、“十三单位参演”,展示了搜救队伍、地灾应急、医疗救治、物资调配以及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保障能力,也体现了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在客观认识本省地震灾害风险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地震灾害援助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为其他省市开展类似演练提供了参考。
“十三家相关单位参演,出动飞机、高铁、货运列车、医护人员、救护车、医疗方舱车、消防救援队等人员和设备设施实战演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全部在现场观摩演练,这是对应急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的深度践行,体现了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应急演练总指挥王中丙说,“时间就是生命,各路抢险救援队员要在各自跑道上与时间赛跑,抢在救援黄金时间到达灾区开展救援,没有高超的政治觉悟、没有统一高效的协调指挥、没有专常兼备的应战能力,是做不到的。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总结、深入研究、充分吸纳专家们的点评意见,学而用之、起而行之,在省委省政府和应急管理部的领导下,在强化应急指挥工作统筹、构建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现场指挥协调机制、强化地震救援队伍建设等方面更进一步,立足抗大震、救大灾,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织密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救灾防火墙。”
来源:广东省应急管理厅
二、贵州贵阳:开展“体验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为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增强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日前,贵州省贵阳市应急管理局举行非煤矿山和工贸企业智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座谈会。
座谈会在贵阳国际陆海通物流港项目VR智慧安全教育培训体验馆举行。该培训体验馆设置了高处坠落、边坡坍塌、触电伤害等18项安全体验项目,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将以往“说教式”教育转变为“体验式”教育,能够最大程度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安全生产事故,让体验者亲身感受事故发生的后果,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当天,参会人员一边体验各类虚拟培训场景,一边相互分享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验,纷纷表示将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的典型做法、措施引入企业,坚决树牢“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思想,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据了解,我市将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要求,多形式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方法方式,有针对性地利用AR(增强现实)和VR等技术开展培训,让参训人员通过沉浸式体验、虚拟体验作业现场各项危险源,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切实提升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效果。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试点等工作,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法方式,增强员工参与度,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员工违章行为,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同时,建立健全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着力提升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和能力,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来源:贵阳日报
三、四川:全省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开班
日前,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联合举办的全省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在四川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开班。
参加本次研讨班的学员包括四川省公安厅、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林草局、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的分管领导,各市(州)公安、水利、卫健、应急管理、林草部门分管领导和省应急管理厅相关处室负责人。
此次培训还邀请了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围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为全体学员授课。期间,还按各部门在应急处置中担负的使命任务,将参训学员划分为5个研讨组,分别围绕交通安全、洪涝灾害、疫情防控、事故灾害、森林草原防灭火、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等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通过此次培训,将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积极构建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大力提升“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能力,努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来源:四川省应急管理厅
四、广西:多措并举为“六稳”、“六保”工作提供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近期,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在自治区政府的精心指导下,自治区应急厅采取实行差异化执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等有效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一、实行差异化执法,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严格规范执法是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广西结合扎实推进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强监管严执法年”活动,推进分类分级监管,实现一家企业对应一级执法主体,避免多层级重复执法和执法缺位。对安全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实行承诺制度,减少执法检查频次,强化企业自律;对安全管理基础条件一般的企业,实行计划检查、随机抽查、明查暗访检查,督促加强安全管理;对安全管理基础条件差、问题隐患突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增加执法检查频次,严格监管执法,强力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的差异化执法,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1-9月,全区发生各类事故2092起、死亡1306人、受伤1658人,同比分别下降20.7%、14.4%和29.7%。其中较大事故19起、死亡 77人、受伤29人,同比分别下降24%、16.3%和82.2%,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为企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环境。一是将自治区本级实施权限下放市县实施。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本级实施事项13项,依法下放了8项,下放率达61.53%。二是推进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将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非煤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烟花爆竹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等5个事项纳入自治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三是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间。2018年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已将全区所有安全生产审批事项的办结时间压缩到法定办结时间50%以上,2019年再次压缩办结时间,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办结时间已由法定办结时间33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提速率达70%。目前全区安全生产建设项目办结时间不超过10个工作日。
三、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建立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企业安全承诺制度。每年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向员工和社会公告;每天开展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在确认风险可控、隐患可除的前提下,由分管领导通过填写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公示牌向员工发布当日安全承诺公告,确保安全生产。开辟守信“绿色通道”。对安全生产诚实守信企业优先办理行政审批,减少执法检查频次,降低检查抽查概率;对存在违法违规企业,建立不良信用记录,做到了守信者无事不扰,违法者重拳打击。同时,建立惩戒退出机制。对企业失信惩戒不能“一刀切”,主动上门提供服务,指导企业落实整改。对于整改效果好、已经吸取教训达到惩戒目的企业,依法依规及时“松绑”,移出联合惩戒名单。截止9月底,全区移出自治区级联合惩戒管理企业15家,减轻了企业压力和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本文信息来源以上媒体,该篇由中国救援装备网于互联网整理提供。如有不准确、侵权及不足之处,请及时告知删除。